在金國的第二次大掃蕩中,西東兩路軍的表現如何?

在金軍第一輪大掃蕩的時候,西路軍由完顏婁室率領,順著關中平原一路向西打。

面對金軍的凌厲攻勢,從長安到秦州的主要城池都被金軍攻破了。

但實事求是地說,這種勝利沒有多大價值,因為關中平原是一個盆地,想要在這種地方玩空間換時間的把戲,實在是太容易了。

說得具體點就是,當金軍主力過來時,政府軍和義軍就向山區轉移,等金軍主力走了,大家再回來收復失地。

面對這種局面,完顏婁室一點辦法也沒有,這也導致了他後來遭到金國高層批評。

實際上,完顏婁室多少有點冤枉,西北向來是大宋精兵雲集之地,雖然在第一輪大掃蕩時被打穿,但金國距離征服西北還差得遠呢。

在金國的第二次大掃蕩中,西東兩路軍的表現如何?

有了第一輪的教訓,所以當完顏婁室再度掛帥,開始第二輪大掃蕩時,他對西北的戰略就改變了,選擇了進入北部山區,一步一腳印地打,哪怕速度慢一點也沒關係,至少保證每一步都踩結實了再往前走。

對於大宋西北軍而言,這種打法是一個考驗。比如說,當金軍進攻某個城池時,其它地方的宋軍該不該救援呢?

基於西北軍政高層的角度來看,當金軍進攻某個城池時,其它各地的宋軍就應該全力救援,否則,那些孤立的城池,遲早會一個接一個地被攻陷。

可問題就在於,基於西北各大軍區的中層軍政長官而言,他們自然不會贊同這一觀點。

理由是現成的:野戰非宋軍所長,如果救援友軍,只會中了金軍圍點打援的詭計。所以,我們應該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哪座城池被金軍瞄準了,那隻能怪他命不好,自求多福吧。

這樣一來,坐鎮西北的軍政高層與中層軍政長官之間自然是矛盾重重。

軍政高層是基於全域性考慮問題的,中層軍政長官是基於自己小集團的利益考慮問題的。所以,他們很難想到一塊兒去。

對此,我們也很難簡單的說誰對誰錯。基於各自的角度,雙方說的都有道理。

在金國的第二次大掃蕩中,西東兩路軍的表現如何?

王庶作為坐鎮西北的最高指揮官,一再命令各地軍政長官互相協作,共同圍攻金軍。而各地的軍政長官都陽奉陰違,甚至公然抗命。

庶不斂兵保險,猶以書約似、貢,欲逼金人渡河,至於再三。似不應,貢許出兵四萬,亦遷延不行。

當金軍進攻延安時,王庶讓曲端率軍救援,曲端直接拒絕。因為,我守我的地盤,你守你的地盤,如果我救援你,中了敵人圍點打援的奸計算誰的?

在此過程中,曲端還舉了李綱瞎指揮的例子。就宋軍這種野戰能力,也就配守守城,李綱非要帶著他們去野戰,所以才折騰出了靖康之恥。

現在,不是我曲端怕死,而是我不希望西北的有生力量,就這樣白白浪費掉。

宋金之戰是持久戰,我們必須得以空間換時間、敵進我退、避實擊虛的方法,和金國死耗。

端曰:“綱召天下兵,不度而往,以取敗北。今端兵不滿萬,萬一若敗,敵騎長驅,無陝西矣。端計全陝西與鄜延一路孰重輕,是以未敢即行;不如直搗巢穴,攻其必救。”

後來,張浚作為坐鎮西北的最高指揮官,命令曲端率軍圍攻金軍時,曲端還是這套話。

就宋軍這種野戰能力,等上個十年八年,才說和金軍主力開戰吧。千言萬語一句話,讓我主動和金軍開戰,你有耐性,就好好等著吧。

曲端曰,“平原廣野,敵便於衝突,而我軍未嘗習戰,且金人新造之勢,難與爭鋒。宜訓兵秣馬,保疆而已,俟十年乃可議戰。”浚不聽。

金軍在西北進行第二次大掃蕩時,延安府受到攻擊,卻沒人願意支援,於是在一番抵抗之後,延安很快淪陷了。

當然了,延安城很快淪陷,一方面是因為沒有援軍;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因為延安城內的主戰派不夠多。

雖然延安城的主戰領銜人物很多都與城共存亡了,其中包括王庶的兒子。但是,一座堅城很快淪陷,多少證明全城的抵抗意志並不夠堅強。

攻破延安後,金國西路軍又向北攻打晉寧、府州。

完顏婁室派人勸降府州最高軍政長官折可求,表示如果他願意投降,金國就會讓他協助管理整個關中。

面對這種條件,折可求選擇了投降。

完顏婁室也想勸降晉寧最高軍政長官徐徽言,但被拒絕了。這一仗打得比較慘烈,完顏婁室的兒子死在了晉寧城下。但最終,晉寧也沒有逃過淪陷的命運。

晉寧淪陷後,完顏婁室並不計較自己兒子被殺的仇恨,依然試圖勸降徐徽言,但徐徽言仍舊拒絕了。

在金軍第二輪大掃蕩時,西路軍戰果大約就這些吧。

但在此過程中,發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那就是曲端試圖擊斬王庶。

這件事的性質及其惡劣,因為,這種重大的人事權力是皇帝擁有的,曲端想擅自行使,這是想幹什麼?

在關鍵時候,由於沒有人支援,所以曲端沒敢這樣幹,但他依然把王庶的大印奪走了。

這種事的發生,意味著西北軍已漸漸軍閥化了。因為這意味著,中央的政令將在這裡漸漸失去作用。

但是,因為文官系統根深蒂固,所以這種轉化非常緩慢;更主要的是,隨後發生的一件事,各大軍頭終於清楚地意識到,趙構的基本盤,比他們想象中大得多。所以,張浚隨後空降西北,終於沒有軍頭敢於公然挑戰張浚的權威了。

當然了,接下來的事就是西北軍全面整編,任何敢挑戰中央權威的人都被清理出局了;在這種背景下,西北軍率先完成了中央軍的擴編。

這是後話,後面我們會詳細分析。

這裡我們只要知道,在金軍第二次大掃蕩時,大宋西北軍一直被動防守,而且眾多城池淪陷就可以了。

在金國的第二次大掃蕩中,西東兩路軍的表現如何?

金國的東路軍,最重要的戰果表現在兩件事上。

第一、金軍攻打濟南時,劉豫投降了;

第二、金軍進入孔子的故鄉,明確表示尊孔。

劉豫的投降,看似小事,實際上意義重大。

兩年前,張邦昌一夥當宋奸時,還是扭捏作態。總而言之,一再強調自己身不由己。

現在,劉豫一夥當宋奸,那已是理直氣壯了,總而言之,大宋貪汙腐敗民不聊生;橫徵暴斂天下人都高呼,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兵戈戰亂看不到結束的時間,為了天下人的利益,我們應該再造天下。

劉豫這樣的人物出現,顯然是因為:基於金國的角度,希望在軍事佔領區內,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收取一筆源源不斷的保護費;基於老百姓的角度,希望可以有一個和平的生產、生活環境,為此多交一份保護費,他們也是可以考慮的。

在這種背景下,北方地區自然會出現各種名目的宋奸政權。

這種組織的出現,滿足了金國的希望。一切是顯然的,在這種組織控制的地區,總會有人帶頭交保護費,而且禁止人們參加各種抗金活動。

這種組織的出現,也滿足了當地老百姓的希望,一切是顯然的,這種組織控制的地區,意味著大家公開宣揚,我們就是順民!手拿槍桿子的大哥過來,我們都會招待的,但是希望你們不要幹得太過份。

換而言之,來的都是客,我們都會款待,但是,你們想在我們這裡收保護費,必須得保證我們可以正常生產、生活。

這種組織越來越多,對大宋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淪為順民的利益群體,離宋奸也就一步之遙。

因為這種利益群體,早已忘了忠君愛國、民族大義,全都有奶就是娘!你指望他們抗金,那可找對地方了。因為類似的原因,這種地區總會受到政府軍、義軍、流寇的打擊。

在這種背景下,這些宋奸政權自然會建立起各種聯盟,而這種聯盟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時,劉豫類似的人物自然會出現。

劉豫這種人物的出現,是北方的順民需要實現更廣泛的聯合,需要在思想上、在政治上、在軍事上保護自己。

在思想上,他們會為有奶就是孃的思想進行辯護。總而言之,大宋無力保護我們,我們自然只能自我保護;再總而言之,金國願意為我們提供和平生產、生活的環境,和金國合作又怎麼了?

在政治上,他們構建起宋奸雲集的偽政府,就可以和金國討價還價了。

在軍事上,偽軍部隊也是在不斷擴編,政府軍、義軍、流寇自然不能以愛國的名義威脅他們了。

在張邦昌時代,因為大宋在北方的基本秩序還沒有崩盤,所以這種條件並不具備。而進入劉豫時代,一切顯然開始漸漸改變了。

金國願意接受劉豫的投降,就是因為希望北方全部變成順民;而劉豫願意投降,也是因為他認為,以自己的影響力,積極推動和平運動,可以成為北方扛把子的人物。

在攻克孔子的故鄉後,金國公開表示尊孔:孔子是大聖人,我們也得過來膜拜膜拜;以後誰敢冒犯孔子老先生,一律嚴懲不貸。

軍人將啟宣聖墓,左副元帥宗翰問其通事高慶裔曰:“孔子何人?”曰:“古之大聖人。”宗翰曰:“大聖人墓豈可犯?犯者殺之!”

在金國的第二次大掃蕩中,西東兩路軍的表現如何?

尊孔只是一種形式,它透露出的資訊,大約有三點。

第一、我們尊重你們漢人的文化傳統,希望你們不要因為類似的原因,排斥我們的統治。

第二、我們尊重你們的科舉制度,讀書人還可以按原來的模式,繼續進入統治階層。

第三、你們必須得活學活用孔子思想,而不能繼續趙宋帝國的洗腦教育。

廣大學子初見這種應試教育的標準答案,直接驚得兩眼翻白。因為聞所未聞啊。可問題是,你看孔老先生的原文,說得好像就是這個道理啊。

大宋皇帝一個比一個昏庸無道。

大家知道趙宋帝國是怎麼滅亡的嗎?就是因為,皇帝、大臣的腦袋都讓驢踢了,在帝國都城面對軍事威脅時,竟然讓一個神棍開啟城門胡折騰,於是讓敵人進入了帝國都城。

這種腦袋讓驢踢的人,也配統治天下?更主要的是,皇帝、大臣全是搜刮民財的好手,於是天下人都說,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他們無視天下人利益,卻說孔子老先生教導大家,應該永遠忠於他們,這真是恬不知恥啊。身為皇帝,不能代表天下人的利益,有什麼資格統治大家呢?

再說趙構那種人,有什麼資格統治天下?

當然了,再一說金國,馬上就變了一副嘴臉,總而言之,金國大人們要帶領我們共建王道樂土,沒有大人們的流血犧牲,哪有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呢?

這種學習、考試進行得久了,宋軍來解放大家時,等待他們就只有獵槍了。

面對東路軍的這種文治成績,金國大本營看到西路軍在西北的表現,自然只能說,完顏婁室武功不錯,可是文治太差了,所以必須得調東路軍的政工幹部進入西北;否則,軍事勝利再多,也只能狗熊掰玉米,掰了前面的丟了後面的。

當然了,所有的文治,都是在一系列軍事征服的基礎上實現,甚至還是依靠恐怖殺戮實現。

西路軍、東路軍的成就,與南路軍相比顯然是差遠了。因為,南路軍差一點活捉了趙構,如果不是趙構跑得快,又是一個靖康大捷。

在金國進行第二輪大掃蕩時,李成就開始率軍南下叛亂了;稍後不久,山東劉忠也開始率軍南下叛亂;再稍後,張用、王善也開始率軍南下叛亂了。

總的來說,這些叛亂力量還沒有充分整合,而且大多數人也就是跟著混飯吃,所以大宋政府軍面對這種流寇性質的叛亂分子,還是有信心迎頭痛擊的。

在這種背景下,金軍大舉南下時,為了隱蔽自己的軍事行動,就假扮成了流寇。於是,大宋的情報系統,只知道有軍隊不斷南下,卻不知道是什麼軍隊。

當金軍五千精銳騎兵快抵達泗州(淮河流域)時,當地的軍政官員還以為是流寇來了,有人猜測是李成的部隊,有人猜測是劉忠的部隊,當突然發現是金軍時,那是大吃一驚,於是趕緊向大本營彙報。

時金人自滕縣以五千騎趨淮,皆金裝,白氈笠子。把隘官永州防禦使閻瑾屯泗州,遣人伺其實,或曰劉忠犯臨淮,或曰李成餘黨也。瑾以兵迎之,獲遊騎數人,乃知為金人至。

此時,以趙構為代表的南宋中央政府駐紮在揚州,接到這個訊息,也沒有高度重視起來。因為,他們相信金軍到達揚州,還得好多天,而且前面的宋軍不斷阻擊,金軍也不可能馬上過來。

甚至而言,當趙構決定趕緊南渡長江時,執政官還一個勁兒地勸趙構不要著急。

帝即欲渡江 ,黃潛善等力請少留俟報,且搬左藏庫金帛三分之一,帝許之。

問題是,金軍南下的速度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宋軍潰敗的速度,也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

當金軍到達天長軍(淮河以南的軍事重鎮)時,一萬守軍面對幾百金軍先頭部隊,就嚇得潰逃了;劉光世率軍北上阻擊金軍,還沒有與金軍接觸,也因為恐懼就潰逃了;金軍到達楚州時,當地最高軍政長官領銜出城投降。

金以數百騎掩至天長軍,統制任重、成喜將萬人俱遁。亟遣江淮制置使劉光世將所部迎敵,行都人謂光世必能御賊,而士無鬥志,未至淮而潰。

金人以支軍攻楚州,守臣直秘閣朱琳,具款狀遣人迎降,開西北門納金人,開東門縱居人自便。

此時,趙構等人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於是趕緊組織南撤。

在金國的第二次大掃蕩中,西東兩路軍的表現如何?

因為整個南撤工作,是在這種慌亂中進行的,所以當時的情景,那是一片混亂。而且天公不作美,趙構本來是計劃順著運河南下的,卻因為長江水位這些天比較低,竟然無法順利通行,於是各種堆積如山的物資、大量的官員、士兵都來不及南渡。

金人之未至也,公私所載,舢艫相銜。運河自揚州至瓜洲五十里,僅通一舟。初,城中聞報出城者,皆以得舟為利,及金兵至,潮不應閘,盡膠泥淖中,悉為金兵所取,乘輿服御,官府案牘,無一留者。

甚至而言,列祖列宗的神主都來不及運走,或是毫無遮掩的讓人揹著跑路,這本身就不倫不類了,而有的神主竟然因為搬運的人急於跑路,而扔在了路邊,這真是成何體統啊?

時事出倉卒,朝廷儀物,悉委棄之,太常少卿季陵,獨奉九朝神主,使親事官負之以行。至瓜洲,敵騎已逼,陵舍舟而陸,親事官李寶為敵所驅,遂失太祖神主。

在金國的第二次大掃蕩中,西東兩路軍的表現如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