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家國企民企集結,未來科學城能源谷打造創新矩陣

作為未來科學城兩大產業聚集區之一,目前,能源谷已形成千億級產業叢集,330家企業圍繞能源轉型展開研發和產業化,9000餘名能源科研人才形成創新矩陣,共同用創新之筆,描繪能源產業的“未來圖景”。

國企發力實現多個首創

一種國際首創的顛覆性汙染物脫除技術(COAP技術)在能源谷中的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華能清能院)誕生,並於近日在岳陽電廠成功完成專案驗收。這項技術採用了全新的低溫吸附原理,幾乎實現了煙氣中所有汙染物零排放。專案負責人、華能清能院溫室氣體減排部汪世清博士打了個通俗的比方:“好比家裡除甲醛用的活性炭包,我們給電廠的煙氣也裝了一個巨型吸附‘炭包’。”

330家國企民企集結,未來科學城能源谷打造創新矩陣

(未來科學城新投用商業辦公專案。)

今年3月,全國首條應用國產高壓交聯聚乙烯絕緣及遮蔽材料的220千伏高壓電纜在遼寧阜新成功投運,打破了此前高壓電纜材料全部依賴進口的發展瓶頸。這一創新成果來自能源谷的國網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聯研院)。在接連攻克國產電纜材料的缺陷控制及批次化製備、電纜圓整度控制等關鍵技術難題後,聯研院與多家合作單位開發了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交聯聚乙烯絕緣材料和電纜系統。

民企龍頭落戶建總部

國企大步創新,民企也不甘落後。近日,我國首臺自主研發的抗颱風型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在廣東陽江海上風電產業基地裝配完成並測試下線,實現這一創新突破的企業正是北方總部即將入駐能源谷的新能源龍頭民營企業明陽集團。

“區別於固定式風電機組,漂浮風機基礎可經受海上風浪和洋流的巨大沖擊,承受高於固定式風機10倍以上的傾斜振動載荷。”明陽集團相關負責人自信地說,此次下線的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最高可抗17級颱風。

像這樣的創新未來會更多誕生在能源谷。位於未來科學城靠近京承高速的門戶位置,明陽集團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的北方總部裝修工作已近尾聲,預計本月便可整體遷入。明陽智慧能源集團公司投資管理總裁張超介紹,北方總部將集運營、投融資、研發創新、展示交流等功能於一體。

330家國企民企集結,未來科學城能源谷打造創新矩陣

(未來科學城新投用商業辦公專案。)

打破圍牆形成創新矩陣

國企、民企爭相創新的同時,彼此也形成了強強聯合的矩陣效應。在國網聯研院的大院內,與晶片研製息息相關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矽工藝平臺成了最炙手可熱的實驗平臺之一。實驗室內,科研人員拿出一份樣本,操控裝置完成離子注入這一關鍵工藝。“這份樣本來自山西中北大學的科研團隊,在實驗室還有很多來自創新企業、高校團隊的樣本,需要利用我們的領先裝置完成核心工藝、試驗檢測等。”米格實驗室相關負責人閆方亮說。

截至目前,能源谷累計建成46個國家級和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組建了氫能技術、核能材料等20個協同創新平臺,並設立了規模3億元的央地合作能源產業基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