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型連鎖商超要求員工自購產品,"強行攤派"不可取!

近日,有讀者向葡萄酒研究反映,某大型連鎖商家向其商鋪租戶及員工派發購買其自營葡萄酒產品的任務。筆者在知悉訊息後,對此進行了調查瞭解。

01

自有酒莊,強行售賣

據該讀者表示,他是該公司下屬的一名員工。該集團在包括法國在內的多個葡萄酒產區收購有酒莊,並且有多個自營品牌,這些產品直接進入直營體系進行銷售,但是因為品牌知名度低,消費者認知度不夠,產品銷售情況並不理想,集團便要求商鋪以及企業員工為酒買單。

不僅是員工,在租商戶同樣需要“自願”購買葡萄酒。

逢年過節,我們這些商戶,就會陸續收到商場攤派的高價酒,市場價每瓶不足

100

元的產品,直接按

400

元每瓶強制下發,每個商戶被強制購買

3

瓶至

10

瓶不等,要不要都會直接賬扣。“某位商鋪負責人表示。

據悉,除了自家的葡萄酒外,包括自營的進口牛肉、

品牌衣物、部分奢侈品等也都會進

行攤派。

一大型連鎖商超要求員工自購產品,"強行攤派"不可取!

02

盲目收購,推廣遇阻

2010前後,伴隨著中國葡萄酒市場的迅猛發展,國內掀起了一股海外酒莊的投資熱潮。不僅有大批葡萄酒廠家、業內經銷商佈局,眾多有資金、有實力的業外資本亦紛紛涉足,以分享葡萄酒市場的巨大紅利。

據悉,該集團便是在這一時期開啟海外酒莊佈局之路,並在法國、美國等多個葡萄酒產區進行了酒莊收購。

其實,在收購之初,與該集團類似的企業很容易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一方面,作為連鎖商超,在全國多個城市都有現成的渠道資源,不用花大力氣開拓市場;其次,其擁有強大的供應鏈資源和議價能力,在運輸、儲存等方面都具有成本優勢。因此在葡萄酒市場欣欣向榮的背景下,其產品根本“不愁賣”。

但是,隨著行業結構調整期的來臨,葡萄酒市場也日趨理性。

這時,只有認真做市場、認真做品牌的專業廠商才能夠生存下來

,而那些賺快錢的投機者將會在激烈的競爭中失去優勢。

在葡萄酒市場快速發展的時期,大規模的投入和擴張,會帶來機遇,同時也暗含一定的風險。一旦遭遇市場變動

需求銳減,這些企業

在後續推廣中也會受到阻力。

一大型連鎖商超要求員工自購產品,"強行攤派"不可取!

03

“培育品牌知名度”才是長久之道

實際

上,近年來,不乏收購國外酒莊的現象。茅臺公司曾以2000萬歐元收購了法國波爾多海馬酒莊,張裕收購了澳大利亞歌濃、智利魔獅等共計6個酒莊,威龍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也已1340萬美元的價格購置澳大利亞484公頃的葡萄園……據統計,目前在波爾多地區,包括馬雲、趙薇、史玉柱、姚明等知名人士在內的中國人擁有約120座酒莊。

其實,從葡萄的種植到最終釀成酒並進行銷售,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經營者要有“耐得住寂寞”的恆心。

因此,對於收購海外酒莊,不僅前期要認真挑選,收購完成後,酒莊的經營、生產、葡萄園的維持等仍需要大量資金的注入,在國內銷售渠道的開拓以及品牌打造上,也都需要充分準備。

因此,並非所有的收購方都有實力走到最後,而該集團近年來在產品銷售受阻的情況下,非但沒有從自身找問題,反而將風險轉嫁給員工和商戶,這種做法無疑是錯誤的。

在筆者看來,為了促進產品銷售,企業一方面可以採用銷售激勵制,利用高額的提成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讓員工主動賣酒。另一方面,也可以選擇與當地的經銷商合作,他們往往對本地市場更為熟悉,也更容易深入下沉市場。而在現階段,沒有品牌力的葡萄酒在超市更多的是充當展示作用。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企業還是需要加大對旗下品牌的宣傳推廣力度。在當前嚴重碎片化的中國葡萄酒市場中,成千上萬的葡萄酒品牌混雜其中,而消費者能夠記住的卻寥寥無幾。因此,企業只有逐步建立起品牌的知名度,依靠品牌的力量帶動葡萄酒的“自主銷售”,才是長遠發展之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