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引導PPI上漲預期迴歸常態

時報時評

■周子勳

最近,國家統計局揭曉了一系列重要經濟資料,我國經濟以18。3%的高增速實現穩定增長、穩健開局,令人鼓舞振奮。

但背後也暗含隱憂,比如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就是眼下整個市場都關注的一個焦點。近期,中央幾次會議均提到要保持物價基本穩定,關注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大宗商品價格指數顯示,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全部商品指數上漲了67%,其中能源指數漲172%、原油指數漲170%。而據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監測顯示,2021年一季度,大宗商品價格延續反彈走勢,環比上漲25%,已回升至2014年水平,創6年來新高。

積極引導PPI上漲預期迴歸常態

圖片來源/新華社

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我國黑色和有色金屬、原油、化工、鋼鐵等價格漲勢尤為明顯,進而帶動PPI回升。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來看,3月PPI同比上漲4。4%,為2018年8月以來的最高峰;環比上漲1。6%,為2017年以來的最高值。

從PPI細分資料來看,國家統計局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中,3月價格上漲的有30個,上漲面達75%。PPI上漲多集中在上游生產資料行業,主要工業行業漲幅居前。這是支撐3月PPI增長的重要原因。

原材料的漲價牽動著整個製造業企業的神經,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無疑對企業生產成本構成較大壓力。有企業家坦言,傳統制造業材料成本佔比超過70%-80%是常態,原材料惡性漲價讓中小企業苦不堪言,市場主體陷入朝不保夕境地,讓“六穩”“六保”面臨極大壓力。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傳導機制不暢,使得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漲幅高於出廠價格,上游原材料價格漲幅明顯高於下游製造業漲幅。這意味著上游原材料廠商利潤大增而下游製造廠商利潤承壓。

市場普遍擔憂,原材料價格上漲趨勢可能會透過PPI渠道傳遞到終端市場,最終推動CPI持續上漲,使得通脹預期升溫。不過,主流觀點認為,雖然中國供需缺口短期內將推高PPI,但是對CPI的傳導不足。4月19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國家發改委4月份例行新聞釋出會上就回應稱,世界經濟復甦仍不穩定、不平衡,大宗商品供需兩端並沒有出現整體性、趨勢性變化,其價格不具備長期上漲的基礎。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要引導好市場,形成合理預期。雖然目前石油價格和工業原料價格出現明顯上漲,會持續推動PPI上漲,但是一方面,在向消費品價格傳導的過程中,透過供應增加和產業效率提升,可能會消化一些原材料漲價的壓力;另一方面,原料價格壓力會隨著出口增加而向外傳導一部分。此外,經濟恢復也會帶來生產供應的改善和產能的釋放,會緩解價格壓力。

可見,PPI上漲預期不意味著真是“狼來了”。事實上,當前中國穩健的政策取向一定程度上對沖了美國激進的財政刺激影響,大宗商品價格和PPI快速上漲的持續性有限。一季度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出現下降態勢、3月份以來基本上以百億規模的逆回購調節資金供應等舉措意味著央行貨幣政策注重“精準滴灌”、穩步迴歸常態化。

作者系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監 制丨王忠宏 王 輝 王 彧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蔣 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