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仍處於石油時代,國際巨頭的"權力巔峰對決"正在上演

當下,能源轉型在全球範圍內如火如荼。綠色風暴、電動風暴、數字風暴和市場風暴已有鋪天蓋地之勢。

但這意味著傳統能源、特別是石油天然氣產業沒落了嗎?絕對沒有。過去三年,傳統能源佔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的佔比依然保持在80%以上,而傳統能源近70%來自石油天然氣。其實,人類依然還處在“石油時代”。

今天隆重介紹一本演繹石油時代關於“石油權力”巔峰對決的書——《石油權力》。講的是二戰以後美國、沙特和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三角關係”的故事。

人類仍處於石油時代,國際巨頭的"權力巔峰對決"正在上演

本書主要討論“石油權力”這個話題,而載體是美國、沙烏地阿拉伯和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為什麼會選擇這三者?美國是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氣消費國,也曾一度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現在又重新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沙特更不用說,中東長期以來是全球石油政治的“高階競技場”,沙特曾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其最大產油國的地位只是近兩年才被美國超越,沙特還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領頭羊。

那麼,阿美石油公司和後來的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呢?阿美石油公司(Aramco)其實在二戰以來一直是美國最大的單個對外投資和運營實體,而且背景雄厚,其四家母公司都是超級石油巨頭——雪佛龍公司、德士古公司(2000年與雪佛龍合併)、埃克森公司和美孚石油公司(1999年和埃克森公司合併)。1988年,阿美石油公司轉型為沙特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後者是全球最大的國家石油公司。

可以說,美國是發達消費國的代表,沙特是產油國的代表,阿美石油公司是跨國石油巨頭的代表,他們之間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三角關係”。所以,如果談石油權力,它們三者是無論如何繞不過去的。

本書的八大亮點

本書主要基於國際政治經濟學(IPE)的理論視角,特別是運用已故的知名IPE學者蘇珊·斯特蘭奇的《國際與市場》一書中提出的“結構性權力”理論,梳理和評估二戰以來,美國、沙特、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這三個行為體形成的“三角關係”中,其結構性權力是怎樣的,以及不同的階段,結構性權力是怎樣變化的。

本書的核心是運用IPE理論來解釋世界石油體系及中東石油政治下,沙特、美國和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中的石油權力關係。主要有以下八大亮點:

人類仍處於石油時代,國際巨頭的"權力巔峰對決"正在上演

亮點之一,描述了世界石油體系及其構成的三類主要的行為體。重點指出世界石油體系是國際體系的子體系,而構成世界石油體系的三個主要行為體分別是石油消費國、石油生產國(出口國)和國際石油公司。

亮點之二,強調了世界石油體系的核心是石油權力,以及構成石油權力的六種子權力。石油之所以具有“權力”,是因為石油是一種戰略性的、不可再生的資源,是一個國家實現工業化的“血液”,是國家可以利用並實現國家權力最大化的一種“工具”。石油具有“權力”是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的視角。具體而言,石油權力至少包括六種子權力,即資源(生產供應)權力、市場(需求)權力、輸送(通道)權力、定價權力、技術與管理(知識)權力、金融權力。

亮點之三,解釋了石油消費國、產油國和國際石油公司之間能夠形成“三角關係”的原因,預示著美國、沙特、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之間形成了某種“三角關係”,而這是分析結構性權力的前提和基礎。“三角關係”包括三組關係,其一是產油國與消費國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就是全球油氣市場上的供應方和需求方之間的關係;其二是消費國與國際石油公司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就是母國政府(host country)與本國跨國公司的關係;其三是產油國與國際石油公司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就是東道國政府與跨國公司(外國投資者)之間的關係。

人類仍處於石油時代,國際巨頭的"權力巔峰對決"正在上演

亮點之四,介紹了中東石油政治及其特點,中東石油政治是分析美國、沙特、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三角關係”的背景基礎。在中東地區,石油的政治屬性尤為明顯,其標誌性案例就是1973年10月至1974年3月,以沙特為代表的阿拉伯產油國聯合發起了對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石油禁運”,使得石油政治聲名大噪。最近幾十年,中東石油政治呈現出了“五化”特徵,即家族化、組織化、集團化、碎片化、金融化。

亮點之五,逐一定性分析了“三角關係”中的三組關係,即美國與沙特的關係、沙特與阿美石油(沙特阿美)公司的關係,以及美國與阿美石油公司的關係。這一部分是本書的一大重點。美國與沙特關係的核心是“石油換安全”;沙特與阿美公司之間關係的核心是相互博弈、競爭與合作,以及沙特政府對阿美石油公司採取的“漸進式國有化”政策,確保了阿美石油公司撤出後,沙特阿美幾乎“完美地”傳承了阿美公司的衣缽;美國與阿美石油公司的關係實際上是母國政府與跨國公司之間的關係,是既相互支援又相互獨立的一種特殊關係。

亮點之六,重點介紹了斯特蘭奇的“結構性權力”理論,以及本書基於該理論的方法論——界定了用於評價結構性石油權力的七個因子及其權重,特別是提出了“結構性權力指數”這一概念。本書還提出採用“安全”“生產”“金融”“知識”“市場”“運輸”和“定價”這七個因子估值的加權平均,來量化評估結構性石油權力和結構性權力指數。

人類仍處於石油時代,國際巨頭的"權力巔峰對決"正在上演

亮點之七,按照時間順序把美國、沙特、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三角關係”劃分四個主要階段、九個次級階段,逐一量化分析了各個次級階段美國、沙特、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結構性權力評估情況。這是本書的另一大重點,主要是圍繞七個因子,邀請八位長期研究沙特和石油政治的中東問題專家,對每一階段、每一行為體的結構性權力進行量化評估,突出每一階段的外部影響因素,以及評估每一因子打分的理由和依據。

亮點之八,基於九個次級階段三個行為體結構性權力指數的變化,透過繪製折線圖,找到美國、沙特、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三個行為體石油權力演變的規律,總結了幾點規律性認識,指出了結構性權力指數的使用價值,並對中國及中國跨國石油公司如何提升結構性權力提出了意見建議。

“知名專家學者對本書的評價

著名中東問題專家,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中央黨校特聘教授、研究員李紹先先生認為:作者勤奮苦練,成就此書。量化分析“石油權力”是本書的一大創新之處,打破了國內學術界泛泛地、定性描述國際石油政治的習慣。總之,這是一部優秀的著作。

著名國際安全問題專家,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張力先生認為:本書別出心裁,找到美國、沙烏地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三角關係”這一特別視角,提出了衡量“石油權力”七因子,其分析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本書是量化分析與定性論述的典範,是能源政治領域的優秀著作。

著名“一帶一路”問題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國家戰略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許勤華女士認為:本書深刻剖析了石油權力,是一本具有原創性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其一,理論意義巨大,本書較好地結合了國際政治與能源專業,並用“三角關係”驗證了蘇珊﹒斯特蘭奇的“結構性權力”理論;其二,方法論創新,作者結合在石油行業的實戰經驗,迴應了當前油價低位波動背景下能源產業的迫切需求;其三,“七因子”的打分方法具有實踐價值。本書的可讀性也很強。總之,本書結構清晰、邏輯嚴謹、極具創意。

人類仍處於石油時代,國際巨頭的"權力巔峰對決"正在上演

著名西亞非洲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東室主任、研究員唐志超先生認為:本書富有創新性,突出窠臼,尤其是對“石油權力”的量化分析讓人眼前一亮。

著名沙特問題研究專家,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所副所長、研究員廖百智先生認為:作者長期從事油氣行業。本書是將實戰經驗與理論正規化結合得近乎完美的典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優秀著作。

本書作者陸如泉先生,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博士,教授級高階經濟師,國際能源戰略學者,目前任某大型石油央企國際部副總經理。曾任某大型海外勘探開發公司戰略發展部主任,《財經》《財新週刊》專欄作者,曾分別在伊拉克石油專案和蘇丹石油專案工作多年。2006年至今主要從事國際油氣合作與戰略研究管理、政策研究、管理變革、“一帶一路”等方面的工作。已出版《感悟石油》《“一帶一路”話石油》《戰略十年》《“一帶一路”:中國油氣與世界》等著作,已發表關於海外油氣投資與跨國經營戰略等各類文章超過200篇。

本書實際上是作者的博士論文——二戰以後美國、沙特和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三角關係”研究——的“世俗化”版本。作者寫作本書大約用了三年時間。書雖然是學術著作,但讀起來更像通俗的暢銷書,這主要得益於作者本人的文字功底和深入淺出的解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