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新區:未來三年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四千億元

“張江研發、上海製造、浦東首選”——浦東新區昨天釋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 展行動方案(2022-2024年)》,將率先開展多種混合用地模式試點等創新舉措,向企業作出“好專案不缺土地,好產業不缺空間”的鄭重承諾。

未來三年,浦東為這一硬核產業定下了創新能級、產業規模、產業叢集效應、產業生態的具體目標:新靶點、新機制等發現能力進一步增強,小分子化學藥、細胞治療、抗體藥物、微創介入、手術機器人等細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4000億元,製造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高技術服務業營收超過500億元,新增百億元級企業1家、50億元級企業5家、10億元級企業15家;產業服務平臺加速集聚,高階人才規模持續保持國內領先,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率先統籌佈局產業空間

復星凱特的奕凱達是中國首個獲批上市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其產業化就選擇落在張江,生產基地從開始施工建設到拿到生產許可證僅用了9個月,為患者早日用上創新藥爭取到大量時間。

“浦東公佈的行動方案讓企業的信心更足了。”復星凱特營運長齊淵元表示,目前公司已經在討論專案產能擴增,“未來我們希望不僅是把研發放在浦東,也期待在這裡實現更多的產業化佈局”。

“好專案不缺土地、好產業不缺空間”,浦東此次亮出的行動方案,率先統籌佈局產業空間。浦東新區副區長吳強介紹,浦東將在已有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提質擴容,集聚產業要素。同時,進一步簡化產業用地規劃指標調整程式,按需確定產業用地開發強度,滿足製造、中試、科研等多樣化需求,提高經濟密度。

未來,以張江科學城為核心承載區,依託南北科技創新走廊,整個浦東的生物醫藥產業將實現南北聯動協同發展。其中,張江科學城內以張江藥谷、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張江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張江總部園、張江細胞和基因產業園等特色園區為載體,包括上藥集團張江創新藥基地等一批重大產業專案全力推進。依託浦東南北科創走廊,外高橋生物醫藥園、康橋民營經濟總部園等一批生物醫藥園區加速建設。發揮浦東引領區和臨港新片區的疊加作用,新片區圍繞生物醫藥進出口貿易、醫療器械研發生產進行產業佈局。

試點產業用地混合利用

作為張江生物醫藥的“元老”企業之一,和記黃埔醫藥(上海)有限公司在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建設了自己的創新藥產業化生產基地。公司資深副總裁崔昳昤表示,在前期大量準備基礎上,浦東出臺的舉措切準了產業發展需求,“比如,混合產業用地的試點,對於我們下一步靈活配置土地資源、提升研發成果轉化速度,會有實實在在的幫助”。

為不讓好專案和好產業“用地難”,各類產業用地混合利用的探索和試點將在浦東落地。浦東新區副區長畢桂平表示,一是“明確用途+規定比例”模式。按產業用途需求,明確各類產業用地比例,試點工業用地和研發用地混合利用。二是“提高單一用途產業用地混合成分”模式。在張江科學城區域,將可建其他產業用途和配套設施的比例提高至30%,增強對生物醫藥產業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三是“適建用途+自主比例”模式。給予相容用途的用地比例以更大彈性,允許工業用途與其他產業用途(不包括商品住宅)進行混合供地,具體用途及比例可由企業在適建範圍內自主確定,促進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透過土地混合利用,不斷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制度創新切中行業需求

科創策源功能一直是生物醫藥產業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產業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而科創策源功能的提升離不開制度創新。

不久前出臺的浦東法規——《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建設規定》,從完善管理體制、推動改革突破、創新服務機制、促進產業融合、強化資源保障五個方面,對現有法律法規進行調整實施與空白填補。這次的行動方案則更進一步,按照“固優、補弱、育新”的發展思路,推出了一系列落實舉措。

浦東新區科經委副主任李曉亮表示,浦東還將爭取一批先行先試,如多元化主體投資基因治療和幹細胞治療研究及產業化、藥品多點委託生產等。同時,固化一批創新實踐,對生物醫藥特殊物品、研發用物品便利化通關“白名單制度”,透過資訊化監管平臺建設,最佳化通關流程並在全區推廣;對動物生物二級實驗室備案,明確企業備案路徑,“我們將邀請更多企業參與立法創新實踐,並在後續的產業政策中加大扶持力度,與企業共同成長”。

本報記者 唐瑋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