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黍說市丨投資中的"長邏輯"和"短邏輯"

A股最近風格變換確實太快,昨天是大基建,今天又換到了白酒、軟體、醫藥,這其實也是市場的常態,市場每天都在發生板塊的漲漲跌跌。

但近期A股有個明顯的規律,

就是估值高的明顯整體上股價在下降,比如賽道股;而估值低的或者相對合理的,近期整體的估值中樞是上移的

。比如計算機板塊,其實整體上已經跌了很久了,最近開始反彈起來了,一個方面本身存在超跌反彈的動能,另一個方面是“數字經濟”的政策刺激。

軟體板塊其實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計算機、金融資訊化、酒店資訊化、醫療資訊化、電網資訊化、辦公自動化……

在“數字經濟”的政策導向下,軟體服務板塊很有可能成為今年最大的投資主題之一

,比如去年上馬了很多電網和新能源汽車,智慧電網和汽車的智慧化、數字化今年就要擺上議事日程,這些都需要軟體和運營。今天軟體服務類的股票強勢反彈,也是一個訊號。

軟體股整體上估值處於偏低的位置,而軟體服務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這個行業的市值空間很大,可以容納機構巨量資金。

蜀黍說市丨投資中的"長邏輯"和"短邏輯"

市場上每天總是有不同的板塊漲漲跌跌,如果我們總想追上這些熱點,可能疲於奔命,每天忙忙碌碌,殺來殺去。如果把時間拉長一點看,投資組合的收益率還不如拿一隻股票,這是大多數散戶的共同體驗。

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完全按照所謂價值投資的原則來做,比如看好一隻股票就長期持有,至少中長期持有,理論上當然是不錯的,問題是:你能確保你拿的股票是好股票嗎?萬一過去十年你拿的不是貴州茅臺而是中國石油呢?而每天頻繁地在不同熱點題材中折騰來折騰去,不僅勞心費神,很可能還收益寥寥。到底該如何辦呢?

我的實踐和建議是:投資中分為“短邏輯”和“長邏輯”。所謂短邏輯,狹隘點說就是我們做短線、跟熱點;所謂長邏輯,就是根據中國經濟的產業趨勢走,拿著黃金賽道里面的龍頭股,分享企業成長的收益。但一般而言,

建議拿最多3成的資金用來做“短邏輯”,拿7成的倉位做“長邏輯”。

“短邏輯”就是短線熱點,比如最近的穩增長、數字經濟、冬奧概念

。我們拿少部分資金來做一下題材股,但切記不追漲,而是低位或調整時進入,然後記得自己這部分錢就是做趨勢或者走投機的,不要戀戰,以求積小勝為多勝。這種短邏輯對投資者的盤感要求很高,而且需要有大量時間用來看盤,如果沒有持續學習和大量時間,其實做短邏輯是不合適的。

“長邏輯”就是中長線,比如新能源汽車、新興消費、科技、新能源,這是符合未來中國經濟的趨勢和方向的

。我們可以拿細分行業的龍頭股,時間拿長一點,忽視短線的漲跌,追求中長期持有的穩健收益。“長邏輯”需要投資者有相當的耐心,“耐心持有”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既需要投資者有心性修為,還需要持續研究投資標的,持續跟蹤,只有對投資的股票有深入瞭解,才能拿得住、拿得久。

當然,“短邏輯”和“長邏輯”並非截然分明,而是矛盾統一的,比如有些股票,當下是短邏輯,但未來也許會成長為長邏輯。而有些股票本來長邏輯是很順暢的,但公司基本面突然發生變化了,就可能僅僅只是短邏輯。

比如當下調整的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毫無疑問是長邏輯的股票,但跌多了也會有反彈,屬於股價超跌之後的反彈,這個就屬於短邏輯。再比如元宇宙,可能現在偶爾炒作一波只是短邏輯而已,但把時間拉長來看,可能是很好的長邏輯股票。

長邏輯肯定包括中間無數個短邏輯,比如長期走牛的股票,中間會有很多次上下波動,每一次上下波動,都可以說是短邏輯。短邏輯如果硬鋼的話,就有可能演變為長邏輯。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作者 曉蜀

編輯 陶玥陽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蜀黍說市丨投資中的"長邏輯"和"短邏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