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Tony老師究竟能賺多少錢

在中國,Tony老師究竟能賺多少錢

魔幻的中國美髮:有人月入十萬,有人負債離開。

作者/芭芭拉

編輯/子雨

欄目策劃/劉涵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一邊是被消協約談甚至處罰n次,一邊是被員工的花式彩虹屁誇到人盡皆知且月營業額過億,文峰集團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美髮行業的魔幻現實。

在國際標榜、沙宣教育體系於60年代就已基本形成時,我國直到80年代後期,隨著國際髮型美容教育機構標榜在一些大城市設立分校,才真正接觸到美髮“設計”。

近兩年,中國美髮行業駛入了極速發展的快車道,艾媒諮詢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美容美髮行業規模達到了3512。6億元;預計未來五年內,中國美容美髮行業市場規模將維持4。6%的複合增速增長,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

發展速度快但也存在問題,12315資料顯示,僅14-19年,有關美髮行業的糾紛就超過3013件,佔據整個服務類投訴的6。9%。“理髮辦卡萬元起步、辦了預付卡後門店卻跑路”等訊息頻頻見諸報端,外界驚歎於美發行業套路之多時也不禁思考:中國美髮行業怎麼了?

新摘與幾位美髮從業者聊了聊,他們中有人已經做到高階美髮沙龍的合夥人,年入百萬;有人抱著熱愛入行,拿著幾百元工資卻在交了高額培訓費後負債離開……我們試圖從這些從業者口中,窺到中國美髮行業的一角。

一、

時尚是個圈,美髮也難逃

法式燙火了,僅在小紅書,就有32萬+的相關筆記。

在消費者看來這是一個新的流行趨勢,但在專業髮型師眼裡,卻並非什麼新鮮事,“這是我們早在十年前就玩的東西了。”說這話的敬澤是個有著15年經驗的資深髮型師,也是伴繭沙龍的創始人。

在中國,Tony老師究竟能賺多少錢

攝圖/新摘

法式燙的前身叫纏繞,直接以造型手法而命名顯然不適宜當下的傳播路徑,燙髮產品的升級以及更為嚴謹的排列組合方式,髮型師給纏繞起了一個洋氣的新名字——法式燙,再利用網路傳播,才讓這個造型又火了一把。

就像服裝行業——很多款式兜兜轉轉又成為當下的潮流,美髮行業亦然,稍加改進就能換個洋氣的名字,重新迴歸大眾的視線,時尚是個圈說的就是如此。

“美髮這一行好乾了”,在敬澤看來,雖然再次流行起來的造型大同小異,但從產品和技術上來看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他清楚地記得多年前在學校免費給顧客做頭髮的實訓上,一位學弟把冷燙精塗在一位老太太頭髮上之後就去抽菸了,結果超時了20分鐘,給老太太的頭髮造成了永久性不可逆的損傷,頭皮與藥水的接觸更是導致了大量頭髮脫落,染燙危害身體健康的說法放在當時一點也不為過。

雖然現在的燙髮產品安全很多,超過一定的時間後功效會大幅下降,即使超時也不會對頭皮造成十分嚴重的損傷,但他依舊保持著嚴謹的態度,從產品的選擇到店裡員工的技術水平,都有著嚴格的要求。

無論是燙髮或染髮,敬澤都會要求員工時刻關注顧客的髮質變化,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做調整,力求“十分貼合”。

不同於早期做髮型完全靠經驗,只能自己慢慢摸索,現在的理髮手法雖然看起來比之前繁瑣很多,實際上卻讓這一行變得容易了,從洗頭髮到最後成型,會被標準化分解,只要把每個步驟熟練掌握,“翻車”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

即便如此,“翻車”也沒能徹底杜絕,燙髮是重災區,“步驚雲”,“金毛獅王”等吐槽不斷,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做一個好看的髮型依然要“憑運氣”。

現在大多數美髮店都是採用髮型師和美髮助理合作的形式,髮型師負責設計和剪髮,美髮助理負責洗染燙。手法和角度達不到髮型師要求都會讓最後的呈現效果大打折扣,而好多髮型師的助理並不是固定的,想要配合默契更是困難。

行業規範程度不高讓很多從業者變得急功近利,也會導致傳統師徒制的傳承精神難以延續,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行業的發展。而且這是一個典型的“非標準化”行業,很難對髮型師的技術有一個明確的考核指標,長此以往,行業自然魚龍混雜。

二、

Tony老師們憑熱愛能賺多少錢

在消費者眼中,美髮行業十分暴利,尤其是看到一些髮型師在社交平臺上曬自己的高階手錶和跑車時,更印證了這一看法。但事實上美髮行業的收入差距遠比我們想象的大,有的人享受著做髮型師創造美的體驗,有的人卻在這個行業苦苦掙扎。

徐敏軍是敬澤的師傅,這位被譽為中國川島文夫的髮型師,也是北京畫界造型的創始人,同時還是亞洲髮型師協會中國區理事會的常務理事。他曾在日本山野美髮學校學習三年,1993年在日本擔任了多年的發藝設計總監後回國,之後在國內繼續他的美髮事業,並在2014年擔任美國TIGI形象大使。

在中國,Tony老師究竟能賺多少錢

供圖/畫界

徐敏軍的美髮技術“遠近聞名”,曾獨立研發出膠原蛋白燙,還原燙,還有許多明星慕名而來,李小璐、馬婧雯都曾是他的服務物件。

與大多數從業多年的髮型師轉戰幕後做管理不同。出於對美髮行業的熱愛,徐敏軍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在一線工作,雖然很累,但他更享受給顧客做出滿意髮型後的成就感。

回憶剛入行的那段經歷,雖然每月只有2000塊錢的工資,但他會拿出一半資金購買韓國染燙護理產品鑽研學習。憑藉對產品的極致考究與技術的極致鑽研,一年後他的月收入已經突破10萬。

如今,徐敏軍開的美髮沙龍也讓一些美髮從業者的熱愛得到了兌現,那些他一手培養起來的髮型師,以及跟了他四五年的美髮助理都有不錯的薪資待遇,“月流水1萬的員工晉升為月流水10萬的專業髮型師”的故事比比皆是。

每一位美髮從業者都希望能“年薪百萬”,可美髮這一行要堅持下來並不容易。敬澤說他們在學校時,一個班級五十多位同學,到現在還堅持在美髮行業的不超過五個。

在熱愛與現實之間進退兩難的就有方圓——一位有著五年經驗的美髮從業者。最初在老家當學徒時,他心中是有光的,也一直堅定地認為等到他成為一名真正的髮型師後,能賺很多錢。

雖然剛入行時每月工資只有五百元,工作也很辛苦,他還是堅持跟師傅學了一年,彼時有家人陪伴,日子倒也不難過,他還坦言那是學美髮最開心的一段時光。

一年後,他帶著夢想隻身一人來到廣州闖蕩,可進展並不順利,他工作過的美髮店不僅沒有帶新人的慣例,還無休止地洗腦,只讓他給顧客洗頭髮,後來他也嘗試去過幾家網紅店試工,但需要包裝營銷自己讓他很是厭煩。

對網紅店的濾鏡徹底破碎之後,他去了藤野造型——一家由Simon創辦的中高檔次的美髮連鎖店。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單價低,客量少,提成也不高,忙忙碌碌每月到手只有四五千,還要拍照修圖剪影片經營自己的朋友圈,最讓他痛苦就是遇到顧客給差評,一旦被投訴,還要自己花錢解決。折騰了幾年後,他還是決定跟這個行業說再見。

美髮行業的坑有很多,李哲宇卻踩了“最大”的一個。進入美髮行業兩年後,李哲宇為了能學到技術,更快晉升為髮型師,就去了自稱“美髮界黃埔軍校”的上海文峰美容美髮學校學習,也開啟了他的“負債”之路。

湊齊五十多人開班後,他先是在學校的強制規定下購買了一套文峰的美髮工具,而後就是用喊口號和跳舞的形式學習文峰的企業文化,在學校見到浩哥必須大聲問好是所有人都要遵守的“規矩”。

文峰分全科班、特訓班、以及9+6這三個不同檔次的課程,李哲宇報的全科班收費兩三千,特訓班學費一萬,9+6最貴,要兩三萬。在學習過程中,老師經常找全科班和特訓班的學生談話,稱最好報9+6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很多同學被老師勸說後向親朋好友借錢升級課程,在輪番勸說後依舊堅持不交錢的同學,則會飽受老師的冷嘲熱諷,李哲宇就是其中之一。

後來聽說能夠考職業證書,李哲宇最終還是交了錢升了特訓班,老師對他的態度瞬間180度大轉彎。之後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跪在支架前一邊喊口號一邊剪女發。除了報名費,李哲宇在買頭模等其他費用上又花費近千元,還未“學成出師”就先負了債,而他聽說有些報了9+6的同學甚至已經花了十幾萬。

二八定律——即20%的人掌握了行業80%的社會財富,在美髮行業依然通用,

雖然有徐敏軍、敬澤這樣的高收入人才存在,但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從業者依然還在生存線上掙扎。

以北京的美髮助理崗位為例,雖然大部分美髮店包吃包住,但幾乎所有的美髮店都是保底工資5千左右,保底2-6個月不等,之後的收入幾乎全部靠業績和卡金提成。

髮型師的收入也沒有很大的提升,只是從美髮助理6%的提點提高到了30%,好多美髮店對技術要求不高,只要會設計和剪髮,客人不返工就算合格,有的美髮店直接把銷售能力當做髮型師的必備技能。

能月入十萬的髮型師鳳毛麟角,起點較低且職業發展路徑不清晰,從業者來了又走,想要在美髮行業耕耘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著實不是一件易事。

三、

日本“專精”,中國“特新”

中國的美髮行業起步較晚,而日本作為誕生世界級美髮大師最多的國家—宮村浩氣、川島文夫、高木琢也等都在國際上享有盛譽,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國美髮行業對標與學習的物件。

中日美髮行業無論是教育體系還是就業環境都有很大不同。日本對於美髮教育有著明文規定,美髮學校的入校生必須具有高中以上學歷,學滿三年才能拿到畢業證,在這期間不僅有教學安排還有實習,且會享有國家認可的同等高校學歷資質,與中國的大學教育頗為相似。

而中國的美容美髮幾乎沒有入行門檻,對新入行的年輕人也沒有完備的學習或晉升途徑,想要在技術上精進,只能去美髮培訓機構進修,這也滋生了讓美髮機構亂象重生的土壤。

遍佈上海街頭的文峰美容美髮,僅憑著創始人陳浩發明或改良的九款髮型以及六合美容,就能在美髮培訓市場打出不小的影響力,每名學員動輒上萬的培訓費,成為創始人陳浩打造其商業帝國的重要資金來源。

除了教育,日本對美髮從業人員的管理也十分嚴格,無論技術如何,統一要在美髮沙龍里實習3-5年,不僅工資低還要做一些雜活,這種剛入行的情況與中國頗為相似,雖然都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實習,但日本有更完備的機制篩選並留住優秀人才。

在日本,髮型師屬於手藝型匠人,常會在一個沙龍終身任職,社會地位頗高,子承父業也很常見,中國美髮行業的流動率和人才流失率卻長期佔據高位。

日本的綜合經營店佔據了美髮市場的80%,專業店只佔了20%。很多美髮企業採用的是

集學校、沙龍、化妝品生產於一體的經營模式,學校向沙龍輸送人才,沙龍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化妝品廠為學校和沙龍提供產品。

這樣一條龍的經營模式,一方面能讓學生儘快適應工作,另一方面美髮沙龍和學校也能成為產品宣傳的視窗,且能夠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將改進意見及時反饋給化妝品廠,這種正向迴圈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行業的良性發展。

中國的情況與日本截然相反,行業裡97%的企業註冊資本在100萬元以下,行業排名前20位的企業市場份額加起來還不到市場總份額的2%,大而分散是最明顯的特徵,“個體戶型”的美髮店佔據了美髮市場的半壁江山。

除了快剪等比較細分的美髮店,小規模美髮店只靠剪髮很難維持房租,裝置,人工等各項開支,員工包吃包住更加重了運營成本。近幾年國內市場染燙率僅在10%左右,為了保證現金流不斷,美髮店只能讓消費者充錢辦卡,營銷壓力就落在了髮型師身上。

不過中國美髮也有地方“跑在前面”——線上化運營程度高。網際網路提供了高效的資訊流通渠道,透過抖音、小紅書、微博等平臺的熱點能夠很好地預測流行趨勢,不僅能夠讓髮型師最大程度的瞭解消費者的喜好,也能培養敏銳的時尚嗅覺。

很多髮型師在網際網路平臺上展示自己的作品,消費者可以對髮型師有一個更清晰的瞭解,並且平臺分享也是一種雙向溝通渠道,可以讓預約變得更加簡單。

日本雖然也有線上化運營但精細化程度不及中國。日本最火的美容美髮預約網站叫hot pepper beauty,幾乎所有的美髮沙龍都在上面註冊,但填表的預約制只能被動接受預約成功的郵件,而不能線上與髮型師直接交流,便捷性遠不如國內。

品牌化、連鎖化是美髮行業一個未來發展方向。

在中國,絕大多數美髮店都是依靠周圍區域的常住居民而生存,而同一個地區的美髮店為了爭奪客源就會打價格戰,惡性競爭容易導致行業往低端化方向發展,連鎖店統一的價格避免了討價還價的空間,更容易保證服務質量。同時連鎖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業的透明度,什麼價位對應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能清楚的讓消費者看到。

趨勢已經顯現,據艾媒諮詢的調查,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大眾點評上最受歡迎的美髮店排行榜基本都被連鎖店佔據,INSTYLE、3AM、OnHair等緊跟潮流的連鎖店排名比較靠前,連鎖店的定製化服務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除此之外,不被資本重點關注的美髮賽道近兩年也逐漸熱了起來,IDG資本、紅杉資本、順為資本等頭部資本紛紛入局,資本也會進一步加速美髮店品牌化連鎖化的程序。

美髮行業正經歷優勝劣汰的洗牌期,打價格戰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靠服務和品質贏得消費者信任才是關鍵,只有如此,一個更加規範透明的美髮行業才會向我們走來。

注:文中方圓,李哲宇為化名,特別感謝Yolanda LIU給予本文的幫助。

參考資料:

1。2022美容美髮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中研網資訊

2。2020-2021年中國美容美髮行業細分領域及總體趨勢研究報告|艾媒報告

3。 美髮行業現在到底缺什麼?|美業百科

4。縱觀日本美容行業,帶給我們什麼思考?|上海美麗田園美容培訓學校

5。國際美髮行業經驗借鑑,例如美國,日本,韓國這幾個國家的美髮行業發展經驗歷程?鄧斯楊的回答|前瞻經濟學人問答

6。日本美髮:亞洲邪術之一,堪比整容的換頭術|感路旅行川同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