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7月在青海" 新能源發電多項指標創歷年之最

光明日報記者 萬瑪加

“截至7月31日,為期31天的2021年‘綠電7月在青海’活動圓滿結束,青海電網執行平穩。其間,青海省清潔能源發電量達70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燃煤318。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572。7萬噸。”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範越日前向記者表示,青海第5次“綠電”實踐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綠電7月在青海”系列活動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以來的首個全清潔能源供電新實踐。

  供給體系更完善 “綠電”底色更鮮明

2017年,青海連續7天168小時實現全省100%清潔能源供電,打破了世界紀錄。此後5年時間,從“綠電7日”到“綠電7月在青海”,地處“三江之源”的青海以生動實踐向世人展示了其推廣使用清潔能源的決心與能力,而在這段旅程背後,更是發展理念的更迭、產業技術的創新、體制機制的完善,是人類最大限度擺脫對化石能源依賴的不斷嘗試。

國網青海電力的資料顯示,截至目前,青海電網總裝機4050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3657萬千瓦、佔比90。3%,新能源裝機2464萬千瓦、佔比60。9%。青海電網已成為全國清潔能源、新能源裝機佔比最高的省域電網。今年1至6月,新能源發電量180億千瓦時,佔總發電量的38%,新能源日均發電量首次超過1億千瓦時。

今年的“綠電7月在青海”供給體系更加完善,“綠電”底色更加鮮明。新能源發電多項指標更是亮眼,創歷年“綠電”活動之最:新能源日均發電量1。0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3%;新能源發電佔發電比例31。8%、同比提升7。3個百分點,佔用電比例45。3%、同比提升7。9個百分點;7月20日新能源最大出力975萬千瓦,同比提高29%;7月12日光伏發電量為8855萬千瓦時,創年內第九次新高,佔全省負荷的四成;青海電網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方面已初具雛形。其間,青海電網透過青豫直流和省際聯絡線累計送出23。1億千瓦時,減少中東部省份燃煤10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9萬噸,實現了“風光天上來,電送全中國,送的是清潔電”。

  強化創新引領 建成國內首個全景碳地圖

“綠電7月在青海”系列活動中,國內首個全景碳地圖的建成格外引人注目。

傳統方式下,碳排放監測統計難度大,通常以年度為頻次,很難滿足連續性和及時性要求。國網青海電力利用高頻資料碳排放智慧監測分析平臺,首次向社會發布《基於電力高頻資料碳排放監測報告》,實現對青海全省重點行業、產業以及居民使用者碳排放日頻度監測分析,平臺可輔助政府部門及時掌握全省區域及產業整體碳排放情況,精準定位存在高碳排放的行業和重點產業,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提供研判依據,是對現有碳核算模式的有效補充。

“我們可以透過手機App隨時檢視自身日常活動碳排放量、減排量以及在‘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中作出的貢獻,可以引導培育全社會共同踐行綠色低碳用能理念。”國網青海電力網際網路部主任周群星表示,在5年的“綠電”實踐中,“智慧化”可以說是一個貫穿始終的關鍵詞,在持續的探索嘗試中,不斷地生根、發芽、成長。新一代排程技術支援系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國網青海電力推動人工智慧開發應用,建成具有開放、共享、智慧、安全特徵的新一代排程技術支援系統,促進電網排程的深度自動化、廣泛智慧化和全景視覺化,為“雙高”特性電網一體化執行控制提供了堅強支撐。國網青海電力還上線掌上排程移動App,接入青海電網排程執行資料,使調控執行工作從PC端延伸到移動端。

  創新消納手段 讓“綠電”空間更廣闊

清潔能源消納是世界公認的難題。5年間,青海始終在不斷創新消納手段,讓“綠電”空間更加廣闊。

三江源地區氣候寒冷,一年大部分時間需要供暖,這裡廣泛使用的蓄熱式電鍋爐也是一種儲能資源。本次“綠電7月在青海”系列活動優化了三江源及海西地區蓄熱式電鍋爐與新能源棄電交易方案,瑪查理鎮二片區蓄熱電鍋爐與新能源棄電交易的完成,為瑪多震後取暖提供保障。此外,國網青海電力透過調整峰平谷時間段,將鐵合金行業晚高峰51萬千瓦負荷轉移至白天,緩解了供需矛盾,有效促進了新能源消納。

在降低用電成本的同時,“綠電”的應用也在推動鄉村振興。近年來,青海省充分利用光照資源,搶抓扶貧政策機遇,先後建成42座、總容量73。36萬千瓦的集中式和村級聯建光伏扶貧電站,覆蓋全省39個市縣162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帶動7。7萬戶28。3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佔全省貧困人口的52。5%,成為全省投資規模最大、扶貧效果最好、貧困群眾最為期盼的扶貧專案。

從“綠電7日”到“綠電9日”,從“綠電15日”到“綠電31日”,經過5年的創新實踐,“綠電”逐漸成為青海的一張“金字招牌”。如今,青海清潔能源發展勢頭正盛,廣大群眾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帶來的變化,享受著綠色能源發展帶來的紅利。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11日 10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