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青年英才"劉洋:做行穩"智"遠的"塔二代"

中人社傳媒記者 易巧君

“孤獨攀登上游,日月星辰似奔走之友……”隨著《我們要造最好的塔機》節目音樂響起,劉洋覺得自己鼻頭有點兒發熱。這是今年2月7日舉辦的中聯重科2020年度總結表彰大會,臨澧金華天機械製造有限公司作為其重點戰略供應商,總經理劉洋也在螢幕前關注著。

這位曾經一心“逃離”機械行業的90後,成為一個完完全全的機械製造人已整整6年,其間的汗水、堅持、喜悅等,被現場音樂與舞蹈“撩撥”得頗有點兒不能自已。而在之前舉行的2020年度的中聯重科建築起重機械公司供應商大會上,劉洋首次作為供應商代表發言,光榮獲贊“塔二代”。

"湖湘青年英才"劉洋:做行穩"智"遠的"塔二代"

力量源泉

清晨6點已經出門工作的父母

劉洋挺喜歡這個“塔二代”稱謂,他說其表達了自己對父母艱辛創業的感恩和對自己這些年努力工作的肯定。

這裡的“塔”即塔機,全稱塔式起重機(俗稱塔吊),是建築工地上最常用的一種起重裝置,其以一節一節的接長(高)(簡稱標準節)吊用鋼筋、木楞、混凝土、鋼管等施工原材料。

不過,劉洋的這種感恩並不是初始就有,曾經的他一度想要去找尋、嘗試一種新的更為輕鬆和喜歡的工作。只因父母親的機械創業之旅,在他的記憶裡真的太苦了。

那是2002年,雖然已進入21世紀,但劉洋家卻還僅處於解決溫飽問題狀態,全家的收入來源都靠耕種外公家的一畝多地。眼看孩子越來越大,其父母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找人東拼西湊出一萬多元成立了一家機械廠,實際員工就夫妻二人,核心業務是他們剛剛學會的給鋼材管件進行冷鍍鋅處理。

當年底的春節,父母很認真地跟僅11歲的劉洋說手裡只剩300多元,就沒有特別購買年貨及新年禮物等了,因為還要給他留出新學期100多元的學費。也是從那時起,父母再難勻出時間多照顧他的生活,洗衣做飯等他都自己慢慢鍛煉出來了。

劉洋說,那時每天睜開眼睛家裡都會只剩他一人。父親想方設法購買了一臺二手摩托車,每天早上6點就得裝車,再把兩三百公斤貨物疾馳顛簸過20多公里土路,正好趕上收貨方8點上班。

“雖然父母親這樣辛苦的工作曾一度讓我想要‘逃離’這種生活,如去上大學選擇市場營銷專業,實習也專找賣電子產品、汽車等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工作;但也是這些經歷,讓我切實體驗到每一個行業要做出真正的成績有多麼地不容易,明白了父母創下的這個飽含汗水的平臺對於自己有多寶貴。”劉洋說。

"湖湘青年英才"劉洋:做行穩"智"遠的"塔二代"

玉汝於成

凌晨3點尚在指揮發貨的自己

劉洋說的“寶貴”很實際,當時上大學的他談了一位異地的女朋友,也是這位後來成為其老婆的“女朋友”,讓大學畢業後不久的他正式下定決心回到父親的工廠好好磨礪自己。

關於原因,他說:“我老婆是學霸,我得努力配得上她啊!”

不過,作為機械製造工廠老闆的兒子,劉洋之前多次在此實習賺取零花錢,很清楚僅憑一個身份絕對得不到憑技術吃飯的工人們的真心信服。但他天生又是一個急性子,一邊拼了命般搶時間對板材、型材等理論知識進行系統學習,一邊對車工、銑工、叉車司機等全流程工種高標準實踐,也由此造成過“生產事故”。

那是一次接到生產連線套產品任務,他帶領10多個工人一起攻關。可由於生產方案意見不統一,他個人情緒上來了,竟直接任性地下令生產線停工,自己則氣鼓鼓地跑回了家。“後來還是老婆以她曾當老師的極度耐心,細細給我分析相關各方面情況,一一給我假設各種可能採取的方法及後果,才讓年少輕狂的我慢慢冷靜下來了。”

如今,劉洋的“急性子”已進化成為了“事情沒做好睡不著覺”“不看著貨車順利出發停不下監工”……就在記者採訪的前一晚,由於工廠新研製的塔吊首件首發出了點兒問題,他堅持守到了凌晨3點。

“由於交通管理規定,送輸塔吊的大貨車一般只能晚上上路,當時21點已裝好車,卻在我最後一次審驗時突然發現一個銷軸裝錯了。”劉洋說,“這必須協調工人立馬前來重新加工,否則當晚就發不出貨,就會讓公司信用抹黑並耽誤客戶至少一天的工作。”

"湖湘青年英才"劉洋:做行穩"智"遠的"塔二代"

行穩“智”遠

可以24小時無休的工業機器人

現在,劉洋早已對公司所有生產產品和管理流程瞭然於胸,工人們也常常稱讚其“火眼金睛”,可他卻說頂多給自己打70分。

“其實,就如我不看著貨車順利出發,就不敢停下監工,這也說明我作為總經理,在公司人才培養、團隊建設等方面還大有改進空間。”劉洋告訴記者,值得期待的是,這方面他除了可以在“人”的方面努力,還可以在“智”的方面加勁。

去年,金華天機械調整結構之後,新增了兩條生產線,一條起重臂,一條標準節。產品工藝較簡單,但焊接要求高、市場需求大,對公司人力資源安排形成了極大挑戰。最後的解決辦法,便是劉洋力推的引進工業機器人。

當年6月,在公司新廠房裡,兩臺工業機器人就在無人操作情況下靈活地轉動著手臂,為機械標準節主鉉進行焊接作業。其高標準的焊接效果和不眠不休的工作節奏,讓現場的工人們都心服口服。

“平時,熟練工一天最多可完成24根主鉉的焊接作業,而這樣的工業機器人則可完成48根,效率提高2倍。”劉洋說。

不過,讓劉洋更有成就感的是,公司在他的提議和牽頭下進行產業智慧升級,建成了全省工程機械領域首個擁有全自動配套設施的26000餘平方米的生產車間。自去年建成後,僅他就已接待了20餘撥同仁前來“取經”。

“我是2019年上半年在海南考察時,發現當地發達的食品加工企業3萬餘平方米車間,員工沒超過10人,主要憑藉的就是智慧化生產裝置和鐳射鏈輸送帶。”劉洋告訴記者,他當時特意拍了影片回來給工廠的人看,和他們一道分析商量自己工廠借鑑運用的可行性,最後再請專門的人前來對車間進行針對性設計與改造。

歷時近半年,花費1。1億餘元,金華天的智慧化改造升級全部完成。“這個賬是算得過來的,如我們的鏈條式轉運帶建成後,可以省掉所有的轉運工人,再加上車輛、油費及風險成本,回本時間算得出,節約成本的同時也完成了工廠新一輪技術革新。

“行穩智遠 千帆奮競”是中聯重科2020年度總結表彰大會主題,劉洋說他也希望獲評“湖湘青年英才”的自己,能成為一個行穩“智”遠的“塔二代”,不斷揚帆奮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