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日息低"作幌子到頭了

拿"日息低"作幌子到頭了

部分大學生因貸款追星、購買奢侈品等而深陷高額債務的事件,近年來時有發生。這背後,不良網貸機構的推波助瀾難辭其咎。 3月17日,國家出重拳整頓大學生網際網路消費貸款亂象:有關部門聯合對外發布通知,禁止小貸公司向大學生髮放網際網路消費貸款;不得針對大學生群體精準營銷;銀行業金融機構向大學生放貸,要實質性稽核識別真實貸款用途等。 據新華社

不過,仍有部分網際網路貸款產品的展示方式不合規,僅顯示日

利率

而非年化利率,或利率展示位置不明顯。如美團借錢平臺首頁僅展示“日利率0。02%起”;翼支付平臺“借錢”需進入賬單詳情查詢每期本金、利息等。

除展示方式不同,總體來看,各平臺年化利率差異亦較大。以成都市民嚴小姐為例,其某國有銀行“快貸”年利率最低4。35%,萬元日利息約1。21元;借唄、微粒貸年利率分別顯示為10。95%、16。425%;而翼支付“借錢”借貸產品實際利率則顯示為31。72%。

消除資訊不對稱降低“盲目貸款”衝動

近年來,部分網際網路貸款機構在營銷宣傳時只突出日利率,給金融消費者造成利息較低的錯覺,誘導過度借貸。

此前,銀保監會消保局指出,一些機構或網路平臺在宣傳時,片面強調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優厚條件。然而,所謂“零利息”並不等於零成本,往往還有“服務費”、“手續費”、“逾期計費”等,此類產品息費的實際綜合年化利率水平可能很高。

“長期以來,一些不良機構向個人發放貸款時,利率展示普遍存在‘不明示、不易懂’現象,客觀上形成資訊不對稱。”東吳證券分析師馬祥雲在研報中指出。其中,常見的情形包括消費貸業務設計成每月“等額本息”還款方式,非專業人士不可能計算真實利率,甚至容易形成“利率低”的直觀印象,實際上卻承擔著非常高的IRR(內部收益率)利率成本。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馬祥雲認為,合規、清晰的“年化貸款利率”展示基本消除了資訊不對稱,讓消費者能夠清楚認識到真實借貸成本,理論上降低了消費者“盲目貸款”的衝動。

“消費者應瞭解網路平臺貸款、類信用卡透支及分期等借貸產品,知悉借貸息費價格、期限、還款方式等與自身權益密切相關的重要資訊,警惕一些機構或平臺所謂‘免息’、‘零利息’的片面宣傳。”銀保監會消保局建議消費者,應樹立負責任的借貸意識,不要過度依賴借貸消費,更不要“以貸養貸”、“多頭借貸”。

與此同時,規範化展示年化貸款利率對行業格局亦將產生影響。對於去年以來受到高度關注的網際網路貸款行業,馬祥雲認為,貸款利率展示規範化,會對很多中下游平臺產生衝擊,此類平臺大部分仍然憑藉“資訊不對稱”展業,對頭部平臺則影響有限,目前頭部平臺已經相對合規。不過,後續監管層對於消費者大資料、徵信隱私等方向的監管可能逐步落地,預計仍會對網際網路貸款平臺產生衝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