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真的撼動了銀行系嗎?

網際網路真的撼動了銀行系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華商韜略

今年5月和7月末,基金業協會公佈了兩期公募基金保有規模排名,該榜單的政策導向是推動行業規範基金銷售行為、抑制“贖舊買新”、引導居民長期理性投資。不過,這份榜單同時也將外部關注點引到了基金銷售市場競爭格局上。

01 新力量明暗湧動,觸發新格局

今年是基金第三方銷售開閘的第十個年頭,如果將時間軸拉長看行業格局變遷: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2011年開放式基金銷售總額中,銀行渠道佔比60%,第三方獨立銷售基本處於空白。

而在2021二季度保有規模榜單中,在前100家保有規模總量中,銀行和獨立銷售機構三類金融機構在股票+混合公募基金的市佔率分別為61%和23%,在非貨幣公募基金的市佔率分別為58%和27%。

兩個時間節點的統計維度雖然不完全一致,但其中的變與不變,顯而易見:

不變的是,銀行系整體統領半壁以上市場份額的頭部地位,依然無人可撼動,這離不開銀行系的銳意進取;

變化的是,獨立銷售機構推動了銷售渠道多元化,也是監管多年來積極推動“形成包容開放、多元競爭的市場格局”的碩果。

需要指出的是,公募基金僅僅是財富管理行業的一小支,只是由於其極具市場活力,加上資管新規後明確的“非標轉標”趨勢,使得公募基金成為行業裡最閃亮的星。

新力量明暗湧動之際,各界不必輕易直呼“狼來了”。

如今,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空間才剛開啟,大變革時代隨時觸發新格局,各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在市場化的水土裡可以快速生長、更迭,

將行業發展根植於國家命運和國民福祉之中。

02 十年飲冰,誰是中國的嘉信投資?

由獨立第三方機構銷售基金早已是海外成熟的商業模式,美國第三方銷售的比重佔到70%,英國在55%以上。

即使是在第三方獨立銷售機構的發展已足夠受到外部關注之時,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在去年出版的《中美公募基金比較與研究》一書中仍然指出,

“整體來看,我國基金在銷售渠道體系上仍比較單薄”。

“相比於美國,

我國公募基金的發展缺少多渠道力量的支援,對於銀行等傳統銷售渠道的依賴依然較大。

雖然近年來基金超市等網際網路第三方銷售平臺的出現為投資者提供新的選擇,且貨幣市場基金規模佔比的增加,帶動了直銷保有量佔比的迅速提升。”上述書中指出。

回望歷史,我國公募基金第三方獨立渠道並不是天選之子,而是監管秉承初心,從鐵板一塊的單一銀行渠道格局中,為其掰開一道生存夾縫。

基金第三方銷售可謂七年磨一劍。

2004年6月,證監會頒佈《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

直到2011年底細則公佈,肩負推動渠道多元化之監管意志的基金第三方銷售,才算正式開閘。

彼時,傳統銷售格局滋生出一系列問題,比如基金銷售以客戶為嚮導,售後服務缺位;基金、銀行、券商之間亦存在託管、銷售、研究、分倉等利益糾葛。

市場和監管寄望新的第三方獨立渠道給投資者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基金公司的議價能力。

彼時,銀行憑藉眾多網點、傳統客戶資源與資金支付清算的天然優勢,在基金銷售中佔有絕對主導的地位,令直銷與券商渠道相形見絀,尚未成長起來的第三方銷售機構更是望塵莫及。

舊路線肯定無法通羅馬,拓荒期的艱難在所難免。

由產品導向型向服務導向型轉變,這是第三方理財行業的覺悟和突破口。既然客戶可以從銀行、信託公司拿到優質信託產品,為什麼還要去第三方理財公司購買?因此行業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增值服務才是留住客戶的關鍵。

監管喜聞樂見這種覺悟,因為第三方獨立銷售機構帶來的費率下降和專業服務提升,最終獲益的將是投資者。如果未來能在市場夾縫中長出一家類似美國的嘉信理財,實乃幸事。

嘉信理財是美國共同基金行業中由傳統單一渠道向綜合性理財平臺轉型的典型,亦被國內監管拿來反覆研究,並鼓勵行業借鑑其發展經驗。

今天,基金業協會榜單中以螞蟻、天天基金、騰安基金、同花順等為代表的獨立銷售機構,身上多少有與嘉信理財的類似之處——

網際網路技術帶來的低價、創新、開放、多元,最重要的是以客戶為導向。

03 銀行系不式微:和網際網路做朋友

不能一看到新力量的加入,就直呼傳統力量的式微。這不是一個你來他走的市場,否則大家如何通往“多層次特色發展”的星辰大海?

銀行系並不式微。基金保有量顯示出的行業競爭格局是,

03 銀行系不式微:和網際網路做朋友

公募基金規模發展如此之快,以致人們彷彿能聽到其生長時快速“拔節”的清脆聲音——2011年,我國公募基金市場規模不到2萬億;

前20大基金銷售機構中銀行系占主導地位,在基金總保有量中的市佔率約為60%。

蛋糕在迅速做大,除了得益於宏觀環境,更離不開行業各型別機構主動創新。

銀行系亦沒有辜負監管當初放開第三方銷售的良苦用心,專業獨立銷售機構的迅速發展,以其專業性倒逼銀行改善服務,網際網路第三方的代銷實踐給了銀行關於做好投資者教育和陪伴的啟發。

甚至有業內人士笑言:

截至2021上半年,這個市場迅猛攀升至23萬億。

網際網路給公募基金帶來的不僅僅是錢,還有客群的年輕化。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銀行系的地位可能都無法被螞蟻和天天基金們超越。雄厚的資金實力、廣泛的客戶信任、優質的分層客戶、各種業務之間的互相補貼、低價的資金成本、更高的定價能力……什麼叫prime?這就是prime。

另外,一個似是而非的觀點認為,網際網路平臺靠流量就可以實現規模銷售。實際上,銀行業積累的客戶數,並不輸於網際網路。

Wind資訊統計,14家全國性銀行2019年零售客戶加總總數高達40。5億戶,以我國成年人為基數基數,一個人可以同時是4家銀行的客戶。

網際網路真的撼動了銀行系嗎?

全國性銀行的零售客戶總數 來源:輕金融

銀行系的優秀代表們早已看清楚,網際網路僅僅是手段,從賣方向買方服務轉型才是財富管理機構脫穎而出的必要選擇。

中國目前財富管理尚處發展早期,這是業內共識。

在外部驚呼螞蟻非貨幣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破萬億之時,行業依然在埋頭趕路。本土頭部基金管理公司的規模與國際頭部基金公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截至今年7月底,“全球資管一哥”貝萊德管理規模激增至9。5萬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超過60萬億元。與之相比,中國公募基金業未來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公募基金是傳統金融從網際網路發展受益最大的行業,沒有之一。

當外界對每季度基金業協會保有量排名的微妙變化進行解讀之時,行業本身可能更關注公募基金之外的淨值型產品發展所帶來的競爭危機。

公募基金是淨值型產品,但淨值型產品不全是公募基金,甚至佔比很低。

BCG《中國資管市場2020》顯示,2020年底資管市場淨值型產品規模共99萬億,其中銀行理財17萬億,保險資管20萬億,公募基金(不含專戶)20萬億。公募基金在整個淨值化資管市場產品中佔比僅20%。

如今,隨著多家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成立,

04 公募基金的未來:競爭不來自蕭薔

網際網路真的撼動了銀行系嗎?

多個銀行理財子公司相繼開業

具體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既有網點和渠道優勢,也有固定收益類投資方面的優勢,將與公募基金在債基、貨基產品上形成正面競爭。

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直言,銀行理財子公司可能對資產管理行業產生巨大影響,尤其會對基金行業形成直接競爭。

當前,我國金融體系以間接金融為主,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作為體量較大的金融機構受銀保監會監管,與基金業相比具有資金源頭上的明顯優勢。

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公募基金在投資門檻、銷售渠道、集中度等方面的監管規則存在差異,這些都是基金管理公司(特別是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競爭劣勢。

市場普遍預計,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資管業務會對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的產品將造成衝擊。不過在中短期,由於理財子公司尚未建立自己的優勢渠道,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公募基金合作大於競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