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誤付假幣被罰款3萬,假幣來源是哪兒呢?

銀行者,法定經營貨幣之場所也。在社會公眾的心中,銀行之貨幣皆“貨真價實”,不可能摻假的。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遼源分行因對外誤付假人民幣給客戶,被處受到警告處分並罰款3萬元。

銀行不是試驗場,有錯就得承擔責任;錯將“假幣”當“真錢”,並付給了客戶,不僅給客戶增添了麻煩,讓其虛驚一場,而且還可能讓銀行形象從此一落千丈,故該銀行之上級及時作出處罰,乃理所當然之事也。

銀行誤付假幣被罰款3萬,假幣來源是哪兒呢?

該銀行之上級之所以要作出處罰,並將處罰結果公之於眾,毫無疑問,既是為給該行以警示,讓其不再犯類似錯誤,更是為了給“客戶”與社會一個交代,挽回受損之形象,更不排除為彰顯其“治理有方”。

但是,社會關注之目光並未按既定線路運動,有網友質疑此處罰“隔鞋搔癢”,涉嫌“護犢子”,處罰過輕;而且更多的網友卻讓關注點“跳出了三界”外,紛紛質疑:銀行的假幣從何面來?

銀行誤付假幣被罰款3萬,假幣來源是哪兒呢?

現在社會,不僅每個人都免不與銀行打交道,而且大家更深知銀行之規矩:當面點清,過時不認。如果有一天自己在銀行取錢時,也遇到類似“失誤”,那麼自己千辛萬苦掙來的血汗錢,就可能變成“廢紙”。

銀行只是經營“貨幣”,並不製造“貨幣”,不可能因製造產生“假幣”;或許是來自於“儲戶”,但在存錢之前,既有其工作人員交替點與驗,又還有高科技之驗鈔機,技防人防,層層把關,假幣就算有“三頭六臂”也難進入銀行。

雖按正常的邏輯推理,銀行尤其是銀行之櫃檯不可能存在“假幣”,然事實卻顛覆了人們的“認知”,超乎了人們的想象,該銀行不僅千真萬確存在“假幣”,而且絕非僅僅“三兩張”,很可能還為數不少。

銀行誤付假幣被罰款3萬,假幣來源是哪兒呢?

個別銀行出現“假幣”,看似小事,卻影響著社會對銀行的信任,讓社會公眾憂從心生,心憂自己也遇上取“假錢”之怪事,擔心自己的血汗錢打了水漂;社會有疑慮、有期盼,銀行之管理部門,理應有所動作。

當務之急,望銀行監管部門及時介入。依據社會關注之焦點,組織專業人員,深入該銀行,展開徹查,查清“假幣”來自何處,將真相及時還給社會,及時消除誤會,重塑銀行可信可賴之良好形象。

同時,強化處罰,彰顯規則之威力。補漏更需亮劍,在將此事件的來龍去脈查實、查清後,監督理當及時跟上,不僅要將當事者繩之以法,更需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敲響警鐘,讓其它銀行及工作人員,不敢重蹈覆轍。

最後,更重要的是要亡羊補牢,築牢銀行安全的防線。在深入全面徹查的基礎上,立足長遠與整體利益,更當加快修訂相關規則的步伐,及時堵住原有制度的漏洞,補齊其短板,將“假幣”徹底堵在銀行之外。

誤付“假幣”給客戶,不過是“失誤”,最終也得到了較妥善之處理,然從中暴露的問題,卻來不得半點馬虎;銀行之監管部門應動真格,亮實招,第一時間將真相告訴社會,驅散人們腦海中的迷霧。

(尚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