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會被打垮嗎?

美東時間3月10日,美股熱門中概股集體跳水,網際網路板塊領跌。其中,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收跌10%,創2008年10月以來最大跌幅。

究其原因,有較大機率是因為不久前美國證監會(SEC)釋出訊息,依據《外國公司問責法》認定了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為有退市風險的“相關發行人”。

這份臨時名單包括百濟神州、百勝中國、再鼎醫藥、盛美半導體、和黃醫藥。如果這 5 家公司一直無法提供審計底稿,那麼2024年季報釋出後,就進入退市程式。

截至收盤,百濟神州跌5。87%,百勝中國跌10。94%,再鼎醫藥跌9。02%,盛美半導體(ACMR)跌22。05%,和黃醫藥跌6。53%。

中概股會被打垮嗎?

SEC要求這五家公司於3月29日前向SEC提供證據,證明自己不具備被摘牌的條件。但這件事很難辦到,為什麼呢?

起源

《外國公司問責法》(簡稱《問責法》)於2020年12月2日由美國眾議院透過,該法對外國公司來說,意味著將需要遵守美國的審計標準。

《問責法》中,有規則顯示:假如外國公司連續三年未能夠透過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的審計,那麼外國公司在美股市場交易將會受到影響。

雖然它適用於所有美國以外的企業,但在《問責法》透過之前,SEC和PCAOB(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主席曾發表聯合宣告,

指出PCAOB始終無法在中國檢查審計工作檔案,並警告投資者在新興市場(包括中國)投資時應考慮財務報告的質量和其他資訊披露風險。

事實上,中國財政部、中國證監會早在2013年就與PCAOB簽署了諒解備忘錄,為在兩國管轄範圍內製作和交換與調查相關的審計檔案建立了合作框架協議。

但SEC和PCAOB一直強調,中國的不積極配合導致PCAOB無法及時獲取相關檔案。

從種種跡象來看,該《問責法案》或許從制定之初就是針對中概股。

為什麼說名單上公司難以提供依據呢?

所謂依據,指的是審計底稿。

首先,一方面是出於資料安全的考慮。和財報不一樣,審計底稿是上市公司最底層、最基礎的財務資料。簡單來說,包括客戶資料、伺服器位置等等。為了驗證數字的正確性,通俗一點舉例,審計時公司買了幾頭豬,豬在哪都要記錄。

顯然,這些資料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

SEC此舉等於是繞過中國監管機構的不合規行為。

國際證監會組織規定一國監管機構可向境外監管機構請求獲得涉及交易記錄和行為人的廣泛資訊、財務審計資訊。

SEC想要中概股公司審計底稿,可以向中國證監會提出請求。但是現在PCAOB想要繞過中國證監會自由執法,這種事從未有過先例。

目前,為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提供審計服務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都是在中國註冊的合資企業,需要嚴格遵守中國法律。

同時,它們也在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註冊,以符合美國證券市場規則。

中概股們沒有道理提供審計底稿給SEC。

影響

SEC公佈的首批預定摘牌名單包括百濟神州、百勝中國、再鼎醫藥、盛美半導體、和黃醫藥五家公司。其中,有3只醫藥股、1只半導體股、1只餐飲消費股。

對於為什麼首批名單是這五家公司,知乎CFO孫偉認為:“只能說這5個兄弟的reporting和IR團隊太勤奮,出年報出的早。SEC是根據上市公司提交21年年報的順序來確定是否是‘被識別發行人’。隨著其他中概股公司相繼發出21年年報,大機率所有的中概股公司都會上榜。”

中概股會被打垮嗎?

事實上,此前不少網際網路公司已經發了財報。但網際網路板塊目前估值降低到一定程度,而且弱市下同樣會受到中概股其他板塊不利訊息波及,所以美股研究社認為,此次名單上的公司主要擴大了對中概股的打擊面。

《問責法》對中概股的影響昨夜(美東3月10日)已經初步展現了,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創14年最大跌幅。

但希瓦資產創始人梁宏認為,

中概昨晚大跌是弱市下的過度恐慌。

對此,梁宏解釋道:“時間到24年4月底還有兩年多時間,中間變數很大。財政部已經介入審計談判,官方公告是取得積極進展,目前是談判過程中。存在一定變數和預期差。目前股價演繹是最差情形。”

正如他所說,目前股價受情緒影響較大。根據名單相關公司的公告,幾家公司都在採取積極措施應對問題。

比如,再鼎醫藥公告稱,SEC於2022年3月8日將再鼎醫藥暫時性地認定為使用目前未經PCAOB審查的審計機構的公司在預期內,並且是基於HFCA法案要求進行的常規性操作。公司被暫時性認定並不意味著本公司將會被SEC從納斯達克交易所除牌。

而盛美上海表示,控股股東ACMR(盛美半導體)出現在臨時名單上並不意味著ACMR將很快被摘牌。控股股東ACMR現正在積極尋找解決方法,進行溝通,致力於在2024年截止日期前滿足美國SEC要求。

機遇

短期來看,SEC的行為對中概股造成了較大的打擊,但對港股、A股的衝擊不明顯。

從3月11日收盤情況來看,上證指數收於3309。747點,上漲0。41%;深證成指收於12447。37點,上漲0。62%;恆生指數收於20583。71點,下跌1。47%。

中概股會被打垮嗎?

中概股會被打垮嗎?

上證指數、恆生指數 來源:富途牛牛

最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和相關企業都在採取積極的行動應對這一事件。

證監會迴應部分中概股進“預摘牌名單”時表示:堅決反對一些勢力將證券監管政治化的錯誤做法。根據證監會迴應,目前已經與美國方面開展了溝通對話,進展是積極的。

另外,3月10日晚間,“四大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集體釋出公告稱:今年前2月經營穩中有進,實現良好開局。此舉同樣提振了市場信心。

從長期來看,也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首先,從估值出發,根據中金公司觀點,受多重因素影響,市場估值已經歷明顯回撥,目前,A股市場估值重新回到歷史相對低位水平,港股估值處於歷史極端低位。

雖然估值對短線市場走勢指示意義有限,但近期回撥後市場中長線估值吸引力進一步增加。

希瓦資產梁宏則指出:一個長期投資型基金關心的是公司成長性,確定性和估值水平。股價波動漲跌因素太多,絕對底部很難判斷。但是低位只能牢牢拿住股票,抗住各種波動,等待否極泰來。

而股價有跌就有漲,週期才是市場永恆的主題。

從宏觀環境上看,美國經濟隱患初顯。根據美國勞工部週四釋出的資料顯示,2月美國勞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9%,同比漲幅升至40年新高。同時,截至3月5日當週初請失業金人數為22。7萬,較前一週增加約1。1萬人,高於預期的21。7萬。

而面對可能的“滯脹”風險。中國可能會相對更有韌性。因為中國是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大國,具有全球最大的產業鏈。

只要中概股公司們沒有明顯的經營風險,基本面不會發生巨大變化,從估值來說未必不是機會。

尋路

最後,在多數專家看來,應對此次事件最好的方法還是中概股迴歸。

正如查理芒格所說:“我們能成功,不是因為我們善於解決難題,而是因為我們善於遠離難題。”

按照希瓦資產創始人梁宏觀點,多數中概股已經回港二次或者雙重上市。退一萬步最差情形直接美股股票轉港股股票,有香港投資範圍的基金不需要賣出中概股。

推動中概股加速回歸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問責法》事件可能是一次契機。比如百勝中國表示,除非法案修訂將其排除或審計師進行全面核查,否則其普通股將於2024年初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

對此次事件,“股市名嘴”李大霄認為,“在海外一片風雨飄搖中,一個強大的國內市場就顯得愈發重要。A股和港股的穩定刻不容緩,政策支援和包容性應該迅速加大,才能有能力容納被美股排擠的中概股迴歸。”

最重要的是中概股公司當初赴美上市也只是為了更好地融資,如今迴歸並非全無好處。

比如,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就指出企業迴歸國內資本市場上市有三大好處:

第一,回國上市有利於拓寬企業自身的融資需求,並有望鞏固國內市場的影響力及市場地位。

第二,企業迴歸國內資本市場,部分牽涉到核心技術、核心資源的中企,它們將會受到國內市場的重點保護,降低了海外市場做空機構襲擊的風險。

第三,與美股市場相比,國內資本市場更願意給企業更高的估值溢價,對上市公司的市值提升具有積極的影響。

結語

當下美國資本市場開放性和包容性不斷減弱,對國內公司的吸引力或許會逐漸下降。

短期來看美國監管機構的步步緊逼打擊了不少中概股企業,但從長遠發展角度來說也促進了中概股企業回國上市步伐,優質企業的迴歸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會起到積極作用。

只要基本面沒有變化,短期的市場波動不會影響優質企業的發展,企業盈利才是長期投資回報率的決定因素。

最後,祝福這些優秀的中國企業能抗住打擊,在磨難中變得更加堅韌。希望投資者能透過理性的投資收穫長遠的回報。

用芒格的一句話結尾:最美好的事是當你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沒有新的事會讓你感到痛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