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贊干布統一度量衡之後,按照財稅徵收及其清查統計的需要

專門設定負責計算和核查的官員。松贊干布統一度量衡之後,按照財稅徵收及其清查統計的需要,設定“安本”和“孜巴”兩個官員。安本主要負責財稅核算和徵收。《弟吳宗教源流》記載:“安本松石青稞、羊、金銀之事務者,少喜悅之時,多謾罵的時候,故稱為‘安本’”①,而“孜巴”是指會計員或記賬員,主要負責度量衡的計算。

松贊干布統一度量衡之後,按照財稅徵收及其清查統計的需要

這兩個官職對當時來說,直接跟度量衡有關,是度量衡在制度運作過程的直接性實踐。另外,敦煌古藏文卷子《吐蕃大事紀年》的記載,每年兩次進行會盟,其主任務由中央派員前往地方清查戶口,丈量土地,清點牲口登入於簡牘之後只能怪,作為徵調兵役、勞役及繳納稅收的根據。

松贊干布統一度量衡之後,按照財稅徵收及其清查統計的需要

這一制度一方面吐蕃中央對地方的一種權利的互動,另一方面為對度量衡的實踐及其發展提供了新的規範。還有一個官職也涉及到監管的記錄的作用。吐蕃在其直屬機關專門設立“記事官(邘ā)”,職責為專門記載王朝大事及戶籍、地畝賦稅、軍隊兵丁花名冊等也促進了度量衡的發展。綜上所述,松贊干布時期統一度量衡,其統一過程中既有雅隆度量衡的繼承和發展,也有王朝需要而求創新的內容。

松贊干布統一度量衡之後,按照財稅徵收及其清查統計的需要

創新的部分是隨著吐蕃王朝的疆域的擴充套件,人口增多,貿易往來頻繁來進行調整和完善,逐漸建立較為系統、較為成熟的度量衡制度,雖然很多度量單位的實際大小及其計算方式我們無法得知,但是透過現有的文獻資料來分析推斷,度量衡的統一為吐蕃王朝朝向更大的政治舞臺打牢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吐蕃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做出新的貢獻。故此認為松贊干布統一的度量衡是吐蕃往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這個基礎一直延續到了甘丹頗章地方政府時期。

松贊干布統一度量衡之後,按照財稅徵收及其清查統計的需要

總之,松贊干布統一度量衡,為吐蕃的一統大業做出了重要貢獻,透過其制度,吐蕃之後的發展也以此度量衡為重要的參考模型,為吐蕃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赤松德贊(755-797在位)時期吐蕃國勢全面達於巔峰。贊普執政期間,透過一連串的政策措施,鞏固王室地位,確立君臣分際,吐蕃君主集權體制、經濟制度,因之粲然大備。藉此,吐蕃王室得以貫徹意志,不再受到大臣掣肘。佛教在王室的指導下,成為吐蕃國教。

松贊干布統一度量衡之後,按照財稅徵收及其清查統計的需要

對外方面,繼續採取擴張政策,分別與當時亞洲最強的幾大勢力:唐朝、回紇、大食、南詔征戰,威震全亞,國勢之盛,疆域之廣,為藏族史所僅有。此段歷史中對度量衡記載非常普遍,尤其是賦稅的徵收上較為明顯,當然吐蕃隨著王權勢力的擴大,逐漸在中亞稱霸,其征服的地域均按照吐蕃的度量衡上繳賦稅,進行經濟活動,這一現象在一定的層面上講,也是吐蕃權利網在中亞各地進行威懾力的重要舉措,按照政治威懾,統一經濟制度及其市場,這也是吐蕃得以稱霸中亞的重要原因。

松贊干布統一度量衡之後,按照財稅徵收及其清查統計的需要

以下透過四個方面來敘述度量衡在贊布赤松德贊時期的實踐情況。赤松德贊征服四方,與其納入吐蕃政治管轄範圍,推行吐蕃的度量衡,徵收賦稅,監管市場,把被征服的地域納入吐蕃統一的經濟圈,推行經濟制度,這對吐蕃度量衡在廣大地域的推行,區域性度量衡單位更加完善,使之在全吐蕃的疆域內達到了歷史巔峰。

松贊干布統一度量衡之後,按照財稅徵收及其清查統計的需要

赤松德贊紀念碑碑銘載雲:“聖神贊布赤松德贊陛下,四方諸王無以倫比,睿智聰明,武功赫赫,自大食邊境,下迄隴山隘口,無不臣服,疆土遼闊,南北東西,廣袤無際”①另外《國王遺教》中記載:“住於南方印度之王拉札達爾瑪貝及札烏奔二人,載下令停止戰爭並獻出土地,印度王國臣屬於吐蕃,彼等入貢印度之寶物,定期奉獻九式美食。

松贊干布統一度量衡之後,按照財稅徵收及其清查統計的需要

上下印度二王,載決定接受吐蕃之政令。位於西方大食之王,拉返爾穆()及哈布岱()欣然接受吐政令彼等入貢極夥之寶物及藥品,並時常奉獻食物。彼等臣服吐蕃之下並隨時恭受吐蕃之命令。在北方有突厥,其間因爭端而發生戰事,紅面羅利之吐軍隊往徵,吐軍隊長驅直入突腰翁都(),降下突之黑帳,突厭國破,部眾散逃門()地,吐蕃准予突厥部眾定居該地,併為管理這些粗酃惡人,特遣嚴厲之官員加以管東,自此突厥附屬於吐蕃。

松贊干布統一度量衡之後,按照財稅徵收及其清查統計的需要

吐蕃大軍出擊于闐,征服了於聞之姜熱木布(ā)。在東方,吐蕃大軍住徵唐朝,大唐皇帝是為白丘(),將自己的政權獻給吐蕃,入貢五馱錦緞及為數極夥之珠寶,並不時奉獻美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