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賣了11億,年輕人又吃出一個IPO

粉面江湖的“恩怨情仇”。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泡麵消費國。如今,“懶人們”也推動著方便食品奔向了5000億市場。

年輕人又將吃出一家上市公司。

日前,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寬食品”)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擬深交所主機板上市,有望衝擊“新型方便食品第一股”。本次IPO擬募資6。65億元,用於健康食品產業園(第一期)建設和研發中心建設。

阿寬食品主要有阿寬和白家陳記兩大品牌。據其招股書顯示,2020年,阿寬食品的營收超過11億元,其主要產品包括泡麵、方便粉絲、方便米線、自熱食品四大產品系列。

爆火的阿寬紅油麵皮主打“寬麵皮,更有勁兒”、“非油炸”等特點,區別於傳統的泡麵。資料顯示,2020年,僅阿寬麵皮就賣了4億元。

方便食品可謂是這兩年增長最快的賽道之一,在方便、美味、高階、健康等領域催生了大量機會。而一碗碗麵皮、酸辣粉背後也有不少耐人尋味的故事。

01 粉面江湖的恩怨情仇

談起“粉”,就不得不提“紅薯大王”鄒光友。

1982年,22歲的鄒光友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現西南大學)食品學院,意氣風發的他寫下了一句“可惜源遠千里水,流入朝天門下混”,絲毫沒有大學生初入社會的緊張,反而是蛟龍入海般的期待。

眾所周知,1977-1979的三屆大學生,是恢復高考制度後全國最稀缺的人才,鄒光友被分配到了四川省三臺縣一個鄉鎮任科技副鎮長。“為官一方”之後,當地的紅薯迅速增收近兩成,但紅薯價格過低,“科技增收”無法給農民的生活帶來質變。

辛苦增收的紅薯被村民拿去餵豬,讓20多歲的科技副鎮長心疼不已,鄒光友發明了精白紅薯粉絲,將紅薯加工之後賣到了城裡的火鍋店。“紅薯大王”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1992年,鄒光友以僅有的500元起家,成立了只有3個人的光友特產技術公司,推著三輪車售賣散裝的精白粉絲。兩年後,他開始意識到產品和品牌的重要性,卻無法預測這段經歷為他日後的起落埋下的伏筆。

1997年,受到泡麵的啟發之後,鄒光友發明出方便粉絲,將紅薯粉絲引入方便食品行業。2000年10月,鄒光友斥資建成了中國首條萬噸方便粉絲生產線,開啟了方便粉絲的工業化、規模化生產時代。

在這條生產線幫助光友粉絲成為方便粉絲行業翹楚的2000年,31歲的重慶人陳朝暉接到了一通改變命運的電話:“聽說四川有一種方便粉絲,比泡麵還好吃,在我們這裡銷售得很火爆。”

陳朝暉畢業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曾經是校內的學生“首富”,畢業後當過公務員,在百事可樂四川公司做過銷售,後來成立了雅士廣告公司,做廣告的同時還代理食品,逐漸成了可口可樂、旭日升、洽洽瓜子等企業的合作物件。

廣告和食品代理都是資金密集型行業,陳朝暉一直想找個專案維持現金流,剛剛起步、門檻不高、市場向好的方便粉絲正是最好的選擇。營銷推廣出身的陳朝暉將經驗發揮到極致,火速註冊了“白家”品牌。

這裡的門道很深。多年以來,肥腸粉在成都飽受歡迎,而市郊龍泉驛的“白家高記肥腸粉”可謂家喻戶曉。而光友的方便粉絲已經初步打開了市場,跟風進入方便粉絲行業的小企業多如牛毛,紛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遠方。

不同於科技副鎮長的技術路線,廣告公司老闆選擇的路線是促銷。“白家軍”在一週之內完成了成都各大商超的鋪貨計劃,促銷人員帶著廣告單“佔領”了大街小巷。2000年底,出道半年的白家方便粉絲創造了4000萬元的銷售額,直接趕上了光友三年的成就。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2001年3月,白家高記肥腸粉一紙訴狀將白家粉絲告上法庭,而白家的解釋是,白家高記的商標註冊類別為“餐館”,而雅士公司的“白家”註冊為“食用澱粉及其製品”。這樣的說法未被接受,法院傳票中提到:在商標存在異議期間,雅士公司不得對“白家”進行品牌宣傳。

隨後,雅士公司公開表示:“由於雅士的崛起威脅到綿陽一家自居為方便粉絲老大的企業,打破了該企業壟斷市場的格局,因此該企業便與高記肥腸粉店接觸,慫恿出面詆譭雅士公司的形象及產品。”

被迫進場之後,儘管鄒光友明確表示:“方便粉絲市場起步不過幾年,市場空間廣闊,光友犯不著跟那些跳著走的企業斤斤計較”,但光友和白家依然在輿論、營銷、官司等方面交手了多個回合。

據當時的媒體報道,在鄒光友眼裡,陳朝暉只不過是“靠炒作發家的投機短線者,既損人又不利己”;而在陳朝暉看來,鄒光友還在踩著三輪車推銷自己的產品,既緩慢又毫無新意。

到2003年,白家粉絲銷售額達到1。2億元,而光友只剩下4000多萬元。也就是說,鬥了三年,光友從佔據成都八成市場份額的“粉絲老大”,鬥到了只有白家粉絲剛成立半年時的水平。從降維打擊到以小搏大,白家粉絲綻放著營銷天賦的光輝。

但同時在2003年,我國泡麵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59億元,佔據著方便食品市場約九成的份額,即食方便粉絲在四川異軍突起,但想要突破統一、康師傅們的封鎖,就必須默契地停止內卷。

2004年,光友與白家粉絲不約而同地開始修煉內功。光友接連召開新聞釋出會,以彌補營銷的短板。時至今日,鄒光友引領紅薯粉絲“五次革命”並被稱為“紅薯大王”的故事被擺放在光友粉絲官方網站的顯眼位置。

而白家粉絲連續進行了兩次融資,4000萬資金入賬,並於次年在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北京密雲建設方便粉絲生產基地,在營銷之外打造技術的長板。

2007年,白家食品陷入了另一場漫長的爭端,這次的對手是河南白象集團,爭議的焦點是商標。此後6年間,雙方先後在鄭州、北京、濟南、成都等地打了5起官司,被稱為“中國食品行業商標第一案”。

直到2011年2月,該商標侵權案在最高法院裁定落幕,雙方終於達成和解,各自退守原有的方便粉絲和泡麵領域。

2021年,“四川白家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其簡稱更改為“阿寬食品”,由“白家食品”引發的兩場恩怨,成敗且由他人評說。

02 一年賣出11億,茅臺基金入股

解決了友商問題,阿寬食品也步入了快速發展期。

單憑紅油麵皮,阿寬食品就取得了年銷4億的成績。目前阿寬食品的SKU已超過200,成都甜水麵、酸辣粉、成都粉節子也頗有爆款潛質。

從各品類的增速來看,2018年至2020年,阿寬食品泡麵銷量年均複合增長率達85。08%,增速相對較快;而2020年,自熱食品的銷量則較2019年增長228。6%。

毛利率方面,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阿寬食品泡麵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38。61%、37。54%、31。6%和27。51%;方便粉絲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37。04%、37。1%、30。59%和27。6%;方便米線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43。47%、39。35%、29。64%和31。69%。

一年賣了11億,年輕人又吃出一個IPO

據招股書資訊顯示,2018年至2020年,阿寬食品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22億元、6。31億元和11。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62。18%;2021年上半年營收為5。93億元。按2020年的收入計算,阿寬食品的市場佔有率為1。36%。

利潤方面,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阿寬食品的淨利潤分別約為608萬元、2365萬元、7608萬元和1981萬元。

一年賣了11億,年輕人又吃出一個IPO

抓住風口並快速崛起的阿寬食品也引來了資本的關注,就連茅臺也忍不住出手。自成立以來,阿寬食品已獲得同創偉業、彬復資本、前海母基金、高瓴創投、壹叄資本、眾源資本、麥星投資、兼固資本、茅臺建信基金等多家機構的投資。

阿寬食品的銷售模式主要有三種:電商、線下經銷和定製銷售(給大牌做貼牌和代工)。報告期內,白家食品主要為三隻松鼠、百草味、李子柒、網易嚴選等客戶提供貼牌代工服務。

從披露的資訊來看,白家食品的銷售模式以經銷為主,佔比超過50%,其次是直銷模式,排在第三位的是電商自營的渠道銷售。

董事長兼總裁陳朝暉曾表示,阿寬食品的優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從“快銷粉面”切入新型方便食品市場,兼顧口味與便捷性;

2、構建了完整產業鏈,能快速應對需求變化和市場競爭;

3、線下+線上營銷佈局。

值得一提的是,阿寬食品在招股書中將今麥郎視為主要競爭對手之一,且今麥郎也在衝擊上市,二者在爭奪A股“泡麵第一股”。不過他們的體量相差較大,2020年今麥郎營收為240。43億元,董事長範現國還曾在2017年提出千億營收目標。

且阿寬食品和今麥郎在方便食品品類上也不同。阿寬的產品地域性明顯,而今麥郎則橫跨面品、飲品兩大類,更全面。

03 迭代中的方便食品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泡麵消費國。如今,“懶人們”也推動著方便食品奔向了5000億市場。

方便食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變化,記錄著老百姓生活方式的變遷,其在國內市場的兩次爆發期,都離不開獨特的時代背景。

1970年,上海益民四廠做出“中國第一袋泡麵”,但對於當時的中國人而言,這是擺在櫥窗裡的新玩意,一毛五的售價、一人食的份量,不屬於日常生活的消費範疇。

改革開放之後,一批民營企業湧入方便食品行業,讓方便食品成為了一日三餐中偶爾的嚐鮮品。1990年,僅北京、廣州兩地的泡麵生產線就多達百條。

1992年,康師傅進入大陸市場,在袋裝產品的基礎上推出碗裝產品,泡麵的味道與綠皮火車夢幻聯動,寫進了很多人四海漂泊的記憶裡。

整個90年代,方便食品行業湧現出多家企業,形成了集體挑戰康師傅的格局。但售價一元以上的泡麵依然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快消品,只是日子欣欣向榮時的佐證。

直到2003年,根據第四屆世界泡麵高峰會公佈的資料,全世界消費泡麵652。5億份,其中有277億份是被中國消費掉的,佔比達到42。5%。那一年,中國的泡麵消費量位居世界第一,年人均吃掉21份。

2003年-2013年,方便食品經歷了長達十年的高速發展期,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光友與白家粉絲大戰結束時,國內方便食品市場規模約300億,十年之後,已經翻了一倍不止。

但在2013年之後,泡麵行業進入瓶頸期。根據世界泡麵協會公佈的資料,在2013年到2018年的6年時間裡,國內泡麵市場長期維持在800-900億元的市場規模。

“90後已經完全不知曾經的網咖三件套—— ‘紅茶、火腿腸、泡麵’。”康師傅山東分公司營銷負責人李宗順曾這樣形容方便食品在市場上所呈現出的時代性頹勢。

2013-2016年,國內泡麵的銷量從462。2億包滑落至385。2億包,而外賣平臺的市場規模從無限接近於0增長到1662。4億元。

直到2019年,國內泡麵市場才首次突破900億元大關。到了2020年,就已經跨過了1000億門檻,同比9。53%的增幅更是創下了近年來的新高。與2003年一樣,又是因為被迫居家放大了“方便”的屬性。

而不一樣的是,在方便食品行業發展的前兩個階段,泡麵是方便食品的代名詞,常年佔據九成的市場份額,康師傅則一度是泡麵的代名詞。但在2020年之後的新一輪爆發期之中,細分已經是最大的趨勢。

廣西螺螄粉、重慶酸辣粉、武漢熱乾麵、湖南米粉各有擁躉,泡麵開始失去絕對的統治力。

一年賣了11億,年輕人又吃出一個IPO

(來源:阿寬食品招股書)

除了產品內容的多元化與地域化,方便食品行業還體現出鮮明的健康化與高階化趨勢。根據尼爾森統計資料,2012年至2019年,中國泡麵市場零售均價呈現較為顯著的逐年上升趨勢。

一年賣了11億,年輕人又吃出一個IPO

(來源:阿寬食品招股書)

根據國信證券研究所釋出的《食飲產業鏈系列報告之四:消費風口來臨,“方便+”價值廣闊》顯示,2019年中國方便食品的市場規模達4500億元,若按照年均複合增速6%計算,預計2025年方便食品的市場規模將達6300億元。

對於整個方便食品市場而言,抓住“宅經濟”催生出的機遇,將一時增長轉化為穩定增長,更需要產品層面的“百花齊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