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德國大眾首先押寶中國;40年後,德國英飛凌再伸援手

40年前,德國大眾首先押寶中國;40年後,德國英飛凌再伸援手

從2013年開始,中國的晶片進口額就超過石油,成為最大的進口產品。據報道,2019年的晶片進口總額佔全球市場的四分之一,達到了304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20000多億,遠超排名第二的原油進口額。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米國卻痛下殺手,限制對中國的晶片出口。

這可急壞了一眾企業,三星、SK海力士等多次向米國申請,延長供貨時間,但已經被拒絕。

看到如此大的市場空缺,德國英飛凌心動了,這可是佔領中國市場的絕佳機會。

9月18日,德國晶片大廠英飛凌CEO萊因哈特·普洛斯(Reinhard Ploss)就表示,我們的技術專利、智慧財產權都是在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註冊的,所有技術我們都能自己說了算,保證不會受其他國家影響喲。

此時出場的英飛凌,能“撿漏”嗎?

40年前,德國大眾首先押寶中國;40年後,德國英飛凌再伸援手

英飛凌原是西門子的一個部門,1999年獨立之後,逐漸發展成為全球半導體巨鱷,並且還是汽車、電源和安全晶片領域的頂級生產商。

根據德國半導體協會的資料,2018年的時候,中國就已經成為英飛凌最大的全球銷售市場,銷售額達到153。8億元人民幣。

同時,華為的MCU微控制器、電力積體電路等晶片產品都是由英飛凌供貨,是英飛凌的第六大客戶。

目前英飛凌已經在中國成立6家分公司,投產3座工廠,設立3個研發中心,員工總數超過2000人。

英飛凌雖然不為人所熟知,但在晶片領域卻實力非凡。

40年前,德國大眾首先押寶中國;40年後,德國英飛凌再伸援手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正在全球尋找汽車廠商,希望以市場換技術的方式,引進外資汽車製造商,獲取汽車製造技術。

當時,日本、米國等車企都對中國市場抱有戒心,更對中國市場的購買力沒有信心,所以沒有汽車製造商願意同中國合作。

40年前,德國大眾首先押寶中國;40年後,德國英飛凌再伸援手

後來還是德國大眾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中國投產了桑塔納生產線,也開啟了桑塔納在中國的傳奇之旅。

時間來到40年後,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又遇到了舉步維艱、製造無門的境遇,此時德國的英飛凌又站了出來,希望可以承擔起當年“大眾”的使命。

40年,彷彿一個輪迴,當年的孤立無援再現,而朋友卻還是似曾相識。

40年前,德國大眾首先押寶中國;40年後,德國英飛凌再伸援手

9月17日,ASML也曾經表態,將會加碼中國市場,和中國的半導體企業共同成長,此語一出,迎來罵聲一片。

比爾蓋茨也在9月15日明確表示,給中國晶片斷供,不僅會讓米國失去一大批高薪工作,更重要的會加速中國自研晶片,實現自給自足。

或許,這就是ASML表態的原因。

但不管是想要“撿漏”的英飛凌,還是心懷叵測的ASML,中國都已對外購晶片不抱幻想,反而對晶片自研堅定了信念。

命運操控於他人之手,中國何談強大,實現獨立自主,才是中國強大的開始。

40年前,德國大眾首先押寶中國;40年後,德國英飛凌再伸援手

——-歡迎留言,感謝轉發——

作者:道聽倫說,分享科技知識,傳遞科技正能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