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將不再為境外新建煤電專案提供融資 或利好光伏、風力發電等可再生...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

中國銀行近日公開表示,將不再向境外的新建煤炭開採和新建煤電專案提供融資。儘管目前暫未有其他銀行跟進公開表態,但有銀行業內人士表示,中行表態源於國家倡導,預計隨後會有相關監管政策出爐,國有銀行一定會跟進遵守相關規定。

9月21日,中國國家領導人在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時表示,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但我們會全力以赴。中國將大力支援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專案。

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停止新建境外煤電專案將有力推動這一程序,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建立基於可再生能源的綠色低碳發展體系,為全球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做出重要貢獻。從長期來看,或利好光伏、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發展。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施懿宸表示,我國境外電力專案中,煤電專案佔比較大。在中國“雙碳”目標之下,我國參與建設的境外能源專案也要“綠色”,這亦顯示中國對綠色轉型的力度之大。而中國銀行業發展綠色金融將是大勢所趨。

實際上,當前全球商業銀行亦在收緊對煤炭相關產業的融資支援。如星展銀行此前承諾,到2039年實現熱煤零風險敞口的銀行。目前,該行已經停止發展從動力煤中獲得25%以上收入的新客戶,並稱將從2026年1月起,停止為動力煤收入佔比超過50%的客戶提供融資。

此外,施懿宸認為,銀行退出境外新建煤電專案融資之後,很可能會增加境外清潔可再生能源專案的投放,如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境外能源專案將有望獲得更多資金支援,從而給中國相關企業發展創造有利空間。從長期來看,有利於相關產業的產能提升和成本下降。

不過,亦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可再生能源企業在“出海”仍有挑戰。

有研究報告顯示,專案融資成本高制約著中國企業投資者的報價能力和投資回報率,增加了可再生能源“走出去”的阻力。而可再生能源單個專案融資體量小、建設週期長、建設風險相對可控的屬性,以及在一些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平價上網的市場及政策環境的整體評估認定不充分。此外,中資銀行的外幣資金拆借成本相對國際金融機構較高,貸款利率也缺乏優勢。

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此前亦曾建議,在政策層面,建議考慮建立對外投資的強制性環評要求,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環境壓力測試,同時加大對境外綠色投資領域的支援力度,提升貸款的可獲得性。對金融機構而言,在參與境外的投資建設過程中,也有必要強化自身對環境和風險的分析能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