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特色美食“禾蟲”,吃過的湛江人都老了

我家鄉在湛江吳川,與年紀稍長的親鄰閒聊湛江特色食物代表,

“禾蟲”不時被提及。

相對於其他名聲在外的湛江美食,遑論外地人,即便不少湛江人之於禾蟲態度大概一致

——接受不了,因為禾蟲“太恐怖”了。這麼說吧,大家見過蜈蚣吧,禾蟲則一種形似蜈蚣的長蟲,而且足較蜈蚣多又長,外形上——禾蟲作為食物的一種,委實難以下嘴。

當然,我這麼說絕非貶抑,認為禾蟲一文不值,事實上,許多和我年紀相仿的

8090一代人,未曾得以一嘗,也從未見過,不過從老一代人言語中,不難看出一種“禾蟲情懷”。

湛江人習慣稱水稻為

“禾”,通俗而言,禾蟲則以禾為食的蟲子,學名疣吻沙蠶,屬環節動物,多毛類,長度約三十至四十釐米。

禾蟲在我國廣東、福建、浙江一些鹹淡水交界處皆有生長,湛江最出名的盛產禾蟲之地在吳川黃坡吳陽。鑑江流經這一帶入南海,沖積而成大片灘塗地,稻田眾多且水質優良,為禾蟲提供了十分相宜的生長環境。

湛江有

“禾蟲造”一說,所謂“禾蟲造”,則禾蟲和水稻一樣也有“季節性”——一年當中,僅在有限的時日出現。與其說季節性,不如說時效性更合適,因為“禾蟲造”十分短暫,每年農曆五月和八月是捕(吃)禾蟲的最佳時期,稍縱即逝,過時不候。

湛江特色美食“禾蟲”,吃過的湛江人都老了

禾蟲有特定的生長時間,不僅如此,禾蟲出沒亦

“看天氣”。

廣東有一首與禾蟲有關的童謠:

“天紅紅,賣(出)禾蟲,賣到雞籠埋。”“天紅紅”,則禾蟲天——白撞雨過後的天氣。

禾蟲是一種十分獨特的生物,有異於一般的水生生物,通常僅出現在

“禾蟲天”,一場白撞雨過後,

潛伏在田泥裡的禾蟲

就會隨著潮漲湧現。

雖然成千上萬只禾蟲被捕獲,猶如無數聚集在一起的蜈蚣,密密麻麻,蠕蠕而動,場面讓人打怵,不過人們心中卻是高興的,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禾蟲是不可多得的美食,也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在湛江,禾蟲的吃法五花八門,除了常見的蒸禾蟲,烤、炒、煲、燉等皆可。而由於禾蟲數量實在過多,未能一次吃完,人們通常將其醃製儲存,下一次取出,佐以蔥、姜蒸熟而食。

清人屈大均所著《廣東新語》有載

“夏暑雨。禾中蒸鬱而生蟲。霜降前禾熟則蟲亦熟。網取之。得醋則白漿自出。以白米泔濾過。蒸為膏。甘美益人。”

粵人吃禾蟲的風尚古已有之。過去,在湛江,醃製的禾蟲有

“窮佬菜”之稱,窮佬則窮人,一種食材以窮人命名,由此可見其數量之可觀。確實如此,過去,在農曆五月和八月捕獲禾蟲輕而易舉,幾百斤、上千斤都不是事兒,不僅專業的漁民多有收穫,普通人帶上網鬥也能輕易撈上幾十斤。

湛江特色美食“禾蟲”,吃過的湛江人都老了

這些年,湛江變化很大,化肥的過度使用及鑑江出海口堤壩的修建,禾蟲賴以生存的環境被嚴重破壞,當年提桶輕而易舉打撈數十斤禾蟲的難易程度,不亞於中彩票頭等獎了。而

“窮佬菜”——以禾蟲為賣點的美食,現如今,普通人已經“吃不起”了,準確而言,即便有錢也吃不上。

湛江特色美食

“禾蟲”,唯存在記憶當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