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讀詩|故事:寺山修司《一個短篇的抒情詩》

草堂讀詩|故事:寺山修司《一個短篇的抒情詩》

一個短篇的抒情詩

眼淚是人可以做出來的一小塊海水。

在月夜的海上,放了一張信紙上去。

被月亮的光線所照耀,

信紙會變成藍色嗎?

人們稱為魚的東西,

都是某人放下的信紙。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大家聽到的詩歌名叫《一個短篇的抒情詩》,來自寺山修司,翻譯是彭永堅。

很多人所熟知的寺山修司,是日本著名電影導演,他拍過眾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作品。他還是日本前衛戲劇的代表人物,也曾為一百首以上的流行樂寫過歌詞,他甚至還做過賭馬評論家。其實,寺山修司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那就是他是一位出色的詩人。他13歲就開始發表詩作,17歲組織全國學生俳句會議,18歲獲得“短歌研究”新人獎,被成為“語言的鍊金術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寺山修司的故事。

寺山修司生於1935年,故鄉是日本東北部的陰寒之地——青森縣。他的父親原本是一名警察,太平洋戰爭開始後被徵入伍,1945年終戰前夕戰死在了塞班島。他的母親在戰爭中為了維持家計曾經把寺山寄送到不同的親戚家,戰後又跟隨變動頻繁的美軍基地輾轉各縣。所以,年少的寺山修司幾乎沒有感受過來自血親的關愛,而是寄生依附在不同的親友家,做一個家庭生活的局外人,度過了孤高而憂鬱的少年時期。他曾說自己就像被圈養的馬匹,在遠離主房的馬廄裡經營著自己的一片世界,雖然寂寥但卻自由。

對於寺山修司而言,他的青春是在廢墟和瓦礫上展開的,即便想要向周圍尋求新事物,也找不到自己所期求的。在強烈的孤獨與壓抑之下,詩歌成為了釋放思想的出口。中學時代寺山修司就開啟了詩人生涯,在校報登載作品。除了俳句、詩歌,他已經開始寫童話。進入高中的寺山甚至組織了校內的俳句大賽,還創辦了詩歌雜誌。高中畢業後,寺山修司順利進入了早稻田大學文學部,並以無法掩蓋的才華闖入當時的詩歌界。可以說,他的整個青春都與詩歌緊密交織在一起。

詩歌是寺山修司創造力的最早覺醒,之後,他出版了近10部詩集。這種與語言的親密,理所當然延續到了他的戲劇與電影作品中。在很多劇本中,寺山都駕輕就熟地添加了大量俳句、短歌。而且他在電影中賦予詩歌極強的形式感,配樂也以歌謠的方式增添了充盈的聽覺氛圍。可以說,寺山修司的每部電影都瀰漫著詩人氣質,在他的電影裡,幻想和錯位的現實交叉著,詩歌,符號和情節交織。理解了作為詩人的寺山修司,也許你就更能理解導演、編劇寺山修司。

詩歌就是生活,“草堂讀詩”,有溫度、有質感。寺山修司的詩作《一個短篇的抒情詩》,以及詩人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謝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草堂讀詩|故事:寺山修司《一個短篇的抒情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