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人,換豆腐的記憶你有嗎?

小時候去換豆腐

雖已過去四五十年

卻彷彿就在眼前

……

@松江人,換豆腐的記憶你有嗎?

在過去,農民用自家種的毛(大)豆換豆腐,沒價目表,也不籤合同,以貨易貨,約定俗成,簡便又公平。一大碗(斤把)毛豆,可換上一長條嫩豆腐,約佔一板豆腐的十分之一,付幾分錢加工費即成交。

@松江人,換豆腐的記憶你有嗎?

在松江農村,家裡的孩子自幼就是“小幫手”,類似換豆腐的非力氣活,一概包攬。換豆腐並非是難事,可畢竟在窮鄉僻壤,夜間行走,既沒街坊道路,又無路燈照明,況且又是小孩。要是與鄰居結伴同行,湊個熱鬧,倒也無妨;倘若無人相伴,形單影隻,那是要勇氣的。

說到換豆腐,幼小的我常常忐忑不已:懼起早。雖說我家距大隊豆腐坊,僅一里之遙,可那兒每天只做一兩板豆腐,顯然是“僧多粥少”,早起是必須的。眾所周知,卯時是小孩睡眠好時光,酣睡正香。曾幾何時,我因時間“脫班”而空手而歸,徒勞不說,還遭家人數落,因而不敢懈怠,寧早不遲。一次,睡意朦朧中一覺醒來,我擔心睡過頭,匆匆起床,舀上一大碗毛豆,提著四角籃,步行刻把鍾,即到達豆腐坊,石師傅關切地問:“哎,儂只小駒,老早來做啥?”我掃視牆上鬧鐘,呀,只四點多鐘,支吾道:“家裡沒鍾,不曉得辰光。”

@松江人,換豆腐的記憶你有嗎?

懼黑夜。嚮往光明,恐懼黑暗是孩子的本性。老家田野阡陌,河網交織,道路崎嶇。我每次出門,要麼風高月黑,要麼悄無聲息,我總是戰戰兢兢,提心吊膽,不禁浮現起託兒所阿婆講的妖魔鬼怪的故事,更加心驚肉跳,只能加快步伐,拼命趕路。衝進豆腐坊,石師傅見我一臉驚恐,安慰道:“嚇啥,世上根本沒鬼,全是自嚇自、人嚇人,人嚇人嚇煞人。”聽他如此一說,我的心情漸漸平復。

@松江人,換豆腐的記憶你有嗎?

懼寒冬。當年鄉下食物饋乏,生活拮据,就是春節過年,油豆腐燒豬肉是必不可少的,有“燒上一缽頭,吃過一年頭”的說法。”記得那個小年夜,我衣著單薄且空腹出門,曠野上一陣陣凜冽的西北風迎面而來,吹得我青澀稚嫩的小臉蛋,疼如刀割,身體冷得直哆嗦……直到跨進熱氣騰騰的豆腐坊,才慢慢舒緩過來。

見我冷得夠嗆,小仁師傅倒了一杯滾燙的開水,讓我曖曖身子,對此善舉,我一直感念至今,難以忘懷。歸途,油豆腐香氣逼人,我嘴饞難忍,偷偷吃著油豆腐,一路走一路嚼,至少五六隻下肚,才肯罷休,家人卻渾然不知。

八十年代初,市場日趨活躍。“豆腐要伐?可買可換。”兜售豆腐的吆喝聲在村莊裡迴盪,從此,豆腐作為商品送貨上門成為常態。

文字:葉之音 通訊員 孫瑞輝

編輯:韓佳怡

上觀號作者:上海松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