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一次性手套吃小龍蝦,為何卻還是一手油?其中的答案並不簡單

又到了吃小龍蝦的季節,掰開蝦殼,白嫩的蝦尾蘸上麻辣的湯汁,別提有多誘人了,想到這裡,嘴角總會流下不爭氣的口水。相信各位在吃小龍蝦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儘管自己戴著手套大快朵頤,但每次摘下手套,手上卻總是沾滿了油。

對於這種現象,可能有人認為,這是龍蝦堅硬的外殼把手套扎出很多看不見的小洞,然後油便透過這些洞流進了手套內,形成手套沒壞,油卻滲進手套中的假象。畢竟按照常理來講,一個完好的手套,外面的油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會進入手套內,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戴著一次性手套吃小龍蝦,為何卻還是一手油?其中的答案並不簡單

普通一次性手套真的不防油嗎?

其實即使是完好的手套,依舊會滲油,因為我們平常使用的一次性手套難以防止滲油。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們得先從一次性手套的材料組成說起。平時我們所使用的一次性手套統常為PE(聚乙烯polyethylene ,簡稱PE)材料,學過化學的朋友可能對聚乙烯有所瞭解,它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也就是由無數個小乙烯分子“手拉手”聚合形成的長鏈結構,無數個聚乙烯高分子之間相互交織,就像織布一樣形成了一個面狀的結構。

戴著一次性手套吃小龍蝦,為何卻還是一手油?其中的答案並不簡單

我們知道,一次性手套是一個薄薄的面狀結構,當我們在使用手套時,在外力的作用下會使手套內的聚乙烯分子結構不斷被扭轉,拉伸,在這個過程中,聚乙烯分子之間就會形成縫隙,那麼其它分子就有可能從這些縫隙中穿過去,油就是這麼“穿過”手套的。有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水其實是並不能從這種一次性手套中滲出去,那麼為什麼分子量更小的水都不能透過去,油卻可以呢?

戴著一次性手套吃小龍蝦,為何卻還是一手油?其中的答案並不簡單

這就與油的結構有關了,我們知道聚乙烯是有機物,而油也是有機物,它們都屬於非極性分子,在化學上有一個“相似相溶”的概念,意思是結構相似的物質相互之間溶解的能力更強,而水屬於極性分子,水和油是不會相互溶解的,相當於兩者相互“排斥”,因此水在接觸聚乙烯時,兩者之間吸引力不強,所以水不會滲入塑膠內部,而油分子與聚乙烯分子之間“相互吸引”,油可以滲入塑膠手套內部,當我們在使用手套時,手套不斷被拉伸,更促進了油的“穿透”速度,於是油從一面滲到了另一面。當然這個過程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一般需要十多二十分鐘。

戴著一次性手套吃小龍蝦,為何卻還是一手油?其中的答案並不簡單

也有能防油的一次性手套

那麼既然油是從手套內部的分子縫隙中穿過去的,那麼把結構造的更加緻密或者手套做的更厚點這個問題不就可以解決嘛,事實上市面上已經有這種效能更強的PE手套,這種手套使用的是高密度聚乙烯材料,聚乙烯之間結構更為緻密,其它細小分子難以從聚乙烯分子之間穿過,所以防油能力更強,同時手套本身也更結實。我們平時所使用的幾乎都為低密度聚乙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商家考慮到成本問題。

戴著一次性手套吃小龍蝦,為何卻還是一手油?其中的答案並不簡單

當然,龍蝦這種有堅硬外殼的食物本身也非常容易就將手套給刺破,可以說是防不勝防,不過愛吃小龍蝦的朋友連剝蝦殼這麼麻煩的事情都不介意,相信也更不介意手上沾點油了。如果實在不喜歡這種手套與手之間產生的黏黏的感覺,那麼可以勤換手套,在油滲過去之前就把它換了。

戴著一次性手套吃小龍蝦,為何卻還是一手油?其中的答案並不簡單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