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家常魚白鰱,為什麼現在吃的人少了,是因為它是發物嗎?

導讀:最近跟朋友去吃夜宵烤魚,朋友說要點了個白鰱,結果老闆說沒有白鰱,只有草魚,鱘魚,青魚,無奈只有點了條草魚。

曾經的家常魚白鰱,為什麼現在吃的人少了,是因為它是發物嗎?

在記憶中,小時候在農村經常會吃到白鰱。那時白鰱很多,水庫水塘裡到處都是,一到年底乾塘時,裡面最多的魚就是白鰱。

那時家家戶戶都會買些白鰱,主要是便宜好吃,還可以做成魚乾臘魚,臘魚用油炸放點辣椒粉,味道是好極了,現在想起來都是回味無窮。

然而不知不覺地發現,白鰱已經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了,很多朋友都好多年沒有吃過白鰱了,包括我自己都近10年沒吃過白鰱了,如果不是這位朋友說起這種魚,我都感覺快要忘記它了。

曾經的家常魚白鰱,為什麼現在吃的人少了,是因為它是發物嗎?

有幾次想起白鰱,但去菜市場時,發現幾乎沒有人買賣了。這又是為何呢,難道是因為它不好吃嗎?還是民間傳言它是發物,都不願意吃它了?

為此本秀才特意去市場賣魚的老闆瞭解情況,結合瞭解的資訊,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

一、魚刺太多

吃過白鰱的朋友都知道,這種魚雖然吃起來比較鮮,但刺比較多,如果是小朋友吃千萬要注意卡喉。這也是很多家長不願意買白鰱吃的一個原因。

當然也有人說白鰱刺多,那是因為你買的是比較小的魚,如果白鰱長到5斤以上,相對來說刺要少很多,但和同類家常魚草魚這些相比,顯然白鰱的刺還是偏多。

二、傳言是發物

何為發物?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就是如果身上有舊傷,發物就會催生舊傷復發,所以叫它發物,你們那有沒這種說法?

曾經的家常魚白鰱,為什麼現在吃的人少了,是因為它是發物嗎?

白鰱在湖南地區民間確實有些老人有這種說法,類似的說法還是財魚、峨眉豆等。但是否有科學依據,還有待考證,至少基於這種說法,有相當一部分人不願意多吃白鰱。

三、現在的白鰱真的不好吃

白鰱到底好不好吃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法不一。有人說它的味道鮮美,有人說它的味道“柴”。

根據本人的嘗試和記憶,白鰱其實並不難吃,甚至比鯉魚鯽魚還要好吃,記憶中白鰱熬湯做湯麵是一絕,大的白鰱頭可以做剁椒魚頭,味道不比雄魚頭差。

曾經的家常魚白鰱,為什麼現在吃的人少了,是因為它是發物嗎?

其實跟現在的生活環境有關係,以前在農村物資匱乏,白鰱以其價格便宜上了很多家庭的餐桌,畢竟能吃到魚肉的機會不多,所以給了我們一種好吃的印象。

其次,以前的白鰱是在原生態的無汙染水質裡生長,全程又沒有食料吃,所以白鰱生長緩慢,肉質緊質,這種好的水質環境下的白鰱,當然烹飪出來味道也更好。

而現在養魚都是飼料養殖,水質又不好,白鰱煮不好就會肉散,有土腥味,所以現在的人煮白鰱很考驗技術。而大部分人又沒那技術,導致白鰱煮出來並不好吃,也是正常現象。

四、生活水平提高了,可選擇的魚類更多

近些年,人們的收入變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吃魚的選擇上也變得更豐富。隨著物流更方便,現在去市場你能看到很多進口魚,海魚、遠地方的魚,琳琅滿目。

曾經的家常魚白鰱,為什麼現在吃的人少了,是因為它是發物嗎?

而白鰱刺多,運輸過程又容易死亡,還不怎麼好吃等特點,就逐步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畢竟現在大多數人對於吃魚這個問題,並不差錢。沒必要為了省錢而像以前一樣,圖便宜而買白鰱。

基於上面的一些情況,所以市場裡白鰱比較少見了,當然對於產魚大省像湖北,估計還能隨處可見白鰱。

而對於其他地區,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利益,從養殖到銷售整個環節參與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

你覺得白鰱好吃嗎?白鰱不“香”了還有什麼原因?說出你的看法,歡迎留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