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真正的厲害,就是“培養自己”

01

希臘有句名言:“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

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地看到別人的臉,但是對自己的臉,卻知之甚少。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有了鏡子,還學會了“以人為鏡”。因此,“認識自己”的事情,變得容易一些了。

再往後說,認識了自己,又如何呢?那就應該培養自己。

人到中年,是人生最難熬的階段。因此,建議你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自己,實現自我超越。

人到中年,真正的厲害,就是“培養自己”

02

第一,培養身體,來日方長。

很多人以為,中年時不要考慮身體問題,畢竟不算老。加班熬夜,並沒有什麼可怕的。等自己六十歲的時候,天天鍛鍊,應該是可以恢復的。

事實上,六十歲開始關注身體,真的有些晚了。身體裡,一些損毀的部件,是沒有辦法修復的;如果配新的部件,價格應該不便宜,還不一定合適。

作家王瀟寫了這樣一個故事:她在上高中的時候,班裡有一個帥氣的男孩“權相宇”。很多女孩子,為了接近權相宇,主動找聊天,問題目等。

她突發奇想,儘量去模仿權相宇的動作和打扮,以此來吸引注意力。

權相宇是一個愛運動的人,因此她也變成了運動健將,穿上了運動服。不知不覺,她瘦了十多斤,人也更加精神了。權相宇對她特別有好感,還送了兩本書給她。

交談的時候,權相宇說

:“你以後要像明星一樣培養自己。”

高中畢業十多年之後,權相宇參加了健美比賽。她在臺下,忽然想到一個道理:都是選擇的結果,時間看得見。

在身體上,做一個明星。這樣的話,身體棒棒的,總是神采奕奕的樣子。這樣的中年人,才不邋遢,做事效率更高。

身體好的人,慢慢賺錢,比熬夜賺大錢,要好一百倍吧。

03

第二,培養情商,學會抬人。

有這樣一種觀念:智商決定錄用,情商決定提拔。

中年人在職場上,想要有所建樹,就應該學會一些溝通技巧,而不是一直像個悶葫蘆,或者長期處於自卑狀態。

社交大師卡耐基在書裡寫了這樣一件事:某單位的會計,一直埋頭苦幹,工作業績不錯,但是沒有提拔。

這位會計認為,只要把業務做好就行,社交的話,可有可無。也就是這樣的認知,讓他顯得格格不入,上司對他的印象不是很好。

為了改變現狀,他每天早一些到單位,做好準備工作,並主動向周圍的人問好,給笑臉。

很快,會計就得到了提拔。工作業績沒有改變,但是上司對他的印象,來了一個大轉彎。

別人對你好,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看中一份“情感”。你對別人有情有義,別人對你真心實意。

有句話說得好:“愚者,人踩人;智者,人抬人。”

平時多讚美別人,多說鼓勵的話,適當的時候,給別人解難題,自然會留下一張感情牌。你日後遇到的困難,就好辦了。

人到中年,真正的厲害,就是“培養自己”

04

第三,培養家庭,擁有後盾。

一個成功的人背後,總有一個家庭在託舉。

小時候,父母託舉你;長大後,愛人託舉你;當你變老了,兒女託舉你。

人到中年,很累的你,如果一直有人託舉,就容易多了。萬一你闖蕩失敗,起碼還可以回家吃飯,不用擔心沒有退路。

因而,你必須努力培養好的家庭。

其一,多和家人溝通,交換意見,達成家庭發展的共識。

其二,多關心孩子的成長,讓家庭更有希望。不管多忙,都要陪孩子一起讀書、旅行等。

其三,傳遞好的家風,孝順父母,夫妻相敬如賓,堅持互相理解等。

要懂得,家庭是愛的港灣,理解是愛的基石,包容是愛的表現,幸福是愛的果實。

培養了好的家庭,你去做任何事情,都會得到家庭的力量,也沒有後顧之憂。變相來看,也就是培養了自己的人生出發點和落腳點。

05

第四,培養人品,與人為善。

《論語》裡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想要做大事,第一就要學會做人。做人的根本,就是提升自己的“名”。

把“名”擺正,成為大家的標杆。你就會引導社會正能量,從而形成“得道者多助”的人生格局。

但凡願意和你合作共事的人,一方面是衝著利益來的,一方面是對你的信任。缺少一樣,都不行。

明朝時期,思想家袁了凡為了改變命運,要求自己一生行善。根據《了凡四訓》記載,他在求學的時候,完成了幾千件好事。在做官的時候,完成了一萬多件好事,倡導地方群眾,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晚清大臣曾國藩,對袁了凡的思想,大家讚賞,說:“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汙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也。”

因為善良,人的命運持續向好。

具體來說,培養人品,需要有一顆善心,每天都要善行,隨時都可以有“舉手之勞”。久而久之,善報自然來。

人到中年,真正的厲害,就是“培養自己”

06

需要說明的是,一個人的厲害,不是咄咄逼人,不是長得牛高馬大,而是每一天都在超越昨天的自己,每天都在和身邊的人一起進步。厲害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經濟和情感需求。只有堅持培養自己,不斷提升能力,才能順勢而為。

做人,得有自知之明,還得有自強之本。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