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著臭吃著香的風味鱖魚,果然名不虛傳!”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有幸去過幾次安徽省黃山市,那裡有風景絕美的黃山,人文薈萃的皖南古村落,口齒留香的黃山毛峰~

當然對於吃貨們而言,還有兩道特別的菜餚,那就是徽菜的代表——臭鱖魚和毛豆腐,是離家旅人念念不忘的家鄉味!

“聞著臭吃著香的風味鱖魚,果然名不虛傳!”

可能有人會問,這個鱖念“桂”還是“絕”,說一首詩你就知道了。

小學時我們課文裡有篇張志和的《漁歌子》,裡面就有一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所以這麼看來,這個應該是讀“桂”~

“聞著臭吃著香的風味鱖魚,果然名不虛傳!”

在徽州的古語中,臭鱖魚也稱“醃鮮鱖魚”,醃鮮在徽州本地土話中就有臭的意思。

如果你在徽菜館子裡,點這一道徽州傳統名菜臭鱖魚,上桌你若聞不到陣陣臭味兒,就說明這館子是不夠地道的。

鱖魚肉質細嫩鮮美,肥厚鮮美,刺也不多,吃的時候一定一定要蘸湯吃,精華可都在湯裡了!

一口下去,爽滑鮮美,停不下筷,饕餮食客們表示簡直太太太滿足啦!

“聞著臭吃著香的風味鱖魚,果然名不虛傳!”

臭鱖魚聞起來臭,是不是食材上就不用那麼講究了呢?

你要是這麼認為,可就大錯特錯了!

臭鱖魚一定要用活魚醃漬,古法發酵,塊塊滲透,絲絲入味,才能保證那鮮美的口感。

有食客這樣形容過鮮鱖魚與臭鱖魚,蠻形象的!

新鮮鱖魚雖好,但是時間與鹽合力之下,鱖魚卻可由單純的鮮美轉化為鮮味豐富與無窮的回味。

倘若將鮮魚比作情竇初開的純情少女,那麼醃製後的魚則更多了一些味道,似一個勾人尤物。

“聞著臭吃著香的風味鱖魚,果然名不虛傳!”

每一道傳統地道菜餚的背後都會有一個小故事,臭鱖魚也不例外。

想傳很久以前的徽州府來了一位姓苗的知府大人,此人嗜魚成性,尤其愛吃鮮活的鱖魚。

衙役王小二為了投其所好,趁天氣轉涼之際,沿古徽道趕往池州購得鱖魚,再馬不停蹄運回徽州。

可天不遂人願,半道上就熱起來了,未及青陽,鱖魚就在木桶裡開始窒息翻白了。

待到徽州時,鮮活的鱖魚早已肚皮朝天,死的不能再死,還泛起一股臭哄哄味道。

這下王小二可急壞了,竹籃打水一場空,不僅沒能討好知府大人,自己還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情急之下,王小二讓人把魚刮鱗剔腮,剖肚剔腸,然後在魚身上抹上一層食鹽殺殺臭味,這樣不至於血本無歸。

誰知第二天眾人一嘗,驚為天人,臭了的鱖魚不僅不難吃,還有一股鮮魚沒有的獨特風味。

菜餚初成之後,王小二並沒有直接獻給苗知府,他拜託他的兄長王老大,府前有名的大廚,推廣臭鱖魚。

配姜、蒜、椒、醬、酒、筍等佐料精燒細制的“風味鱖魚”,吸引來了不少達官貴人、市井人家,大家品嚐後都連連叫好。

等苗知府知曉後,趕忙詢問王小二情況,他立馬從府前街端了一鍋“風味鱖魚”獻與苗知府。

苗知府張口一嘗,鮮美可口,點頭稱道:“風味鱖魚,果然名不虛傳!”

“聞著臭吃著香的風味鱖魚,果然名不虛傳!”

原來這“風味鱖魚”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既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肉質又醇厚入味,同時骨刺與魚肉分離,肉成塊狀,讓人吃了還想再吃。

從此臭鱖魚由此聲名遠揚,一躍而登上徽州名菜,享譽天下。

如果有幸去到徽州,停駐屯溪老街,你會感受到徽州人民的熱情,還有聞著臭吃著香的“風味鱖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