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不僅僅只有戰爭,還有隱藏在戰亂背後的文學

三國不僅僅只有戰爭,還有隱藏在戰亂背後的文學

提到三國,大家腦海裡想的都是各種打仗的畫面,各種英雄的人物。確實,在三國一整個時期內,社會上的主流都是打仗以及建立勢力。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我們沒辦法說它是一個和平安定的年代,但是,它除了發生的各種戰亂之外,隱藏在背後的,還有自由解放、開始慢慢發展的文學。三國的文學是自由的,說起來還和戰爭有關係,朝廷統治的沒落讓各大勢力不斷的發展,也讓維護統治的儒學被更多人衝開了口子。首先是佛教開始漸漸進入到了中國,佛像作為佛教中最重要的一件物品,也在這時候留傳了進來。取其精華是古代人民最喜歡做的事情,他們把雕刻以及雕塑用在佛像上面,進而形成了獨特的、新奇的一種佛像。這不僅僅是雕塑手段的進步,還代表著三國文化對於傳統的掙脫,讓兩種文化逐漸的融合起來成為了一種特別的存在。

三國不僅僅只有戰爭,還有隱藏在戰亂背後的文學

如果說,佛教和佛像的傳播並不代表著文學的發展,那麼玄學的出現,就完全可以說是新生的文化了。沒錯,玄學並不是我們印象中那種玄之又玄的東西,而是屬於一種哲學。漢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宇宙論、神學和社會哲學,玄學作為一種新興的學問,對這些舊有的事物產生了劇烈的衝擊。在經歷了幾種文化的洗禮之後,各種新的文學形式開始在這個混亂的戰爭時期出現,建安七子就是引領一種新文學風格的領頭羊。這些人雖然個性和經歷不太一樣,文化水平也有高低之分,但是他們出生在同一個年代,同樣遭受著戰亂的洗禮和社會的變遷。這就是他們的作品當中可以看到對社會混亂即秩序混亂的深刻思想。他們賦予了文學極其深刻的思想,並且傳達了一種慷慨豪邁想要重建秩序的風骨。

三國不僅僅只有戰爭,還有隱藏在戰亂背後的文學

建安風骨就成為了他們的代名詞,在當時看來,這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因為所有人內心裡想的都是爭霸天下。但是用文學的角度來看,這讓後來的文人子弟們對這種與社會主流不合,在和平的年代不可能出現的文學態度十分的推崇。這就讓後世發生文學改革的時候,都會以此作為藉口。其中就不得不說到曹植這個人,他的一生完全就可以用自己所做的詩來進行表達,得意時如同白馬篇一樣,通篇充斥著揮斥方遒的思想。失意時和吁嗟篇一樣,把內心深處的抑鬱和不平表現的淋漓盡致。而他所創作的文學作品給後世的人們有了很大的指導作用,他詩歌中的比喻對偶和和聲等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後代詩歌的發展。

三國不僅僅只有戰爭,還有隱藏在戰亂背後的文學

慢慢的,時間就來到了魏朝的末年,竹林七賢也就在這個時候開始冒出頭來。可以說這群人是最早的隱士代表,以拒絕的態度來對待司馬氏,內心深處充滿了對背叛者的厭惡。寧願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也不願意與他們心中的奸惡之人為夥伴。這種政治上毫不留情的態度受到當時人們的讚揚,也讓後世的人,尤其是唐代對於和他們有相同做法的人得到了很高的評價。而他們在文學上也做出了很多的貢獻,阮籍在詩歌方面特別出色,至今存下來的作品當中,他就有接近100多篇。而其他人在經過幾千年的流傳之後,遺留下來的作品已經很少了,阮咸、山濤、王戎就完全沒有文學作品讓我們看到。不得不說,多個朝代的戰亂對於文學的發展起到了反作用。

三國不僅僅只有戰爭,還有隱藏在戰亂背後的文學

三國這個年代為什麼外來的佛教、新生的玄學以及不斷髮展壯大的詩歌被稱為文學的發展,就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脫離了統治者的一言堂。要知道,在漢朝統治的時候,儒學是所有統治者推崇的存在,所有讀書人和學習者從生下來要做的事,就是對儒家學說進行學習。從統治者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利大於弊的,但是從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就讓文化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約,只能夠處處碰壁。混亂的三國給了文學這個機會,國家公信力降到最低,以前不敢想不敢學的知識和思想慢慢開始解放出來。人們發現,自己沒有必要在歌頌朝廷和統治者,可以在詩歌當中注入自己的思想和靈感,可以用文字來表達出自己想要內心深處的情感。慢慢的,建安風骨出現了,竹林七賢出現了,詩歌的發展形式也由單一的歌頌轉變成多方面的發展。這無疑是文學的一場大進步,而且對唐朝的詩歌有著很深刻的意義,因為,陳子昂的詩歌改革就是已經建安風骨為基礎,開始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三國不僅僅只有戰爭,還有隱藏在戰亂背後的文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