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溯源

道家的溯源

世界有五大文明(兩河文明、尼羅河文明、希伯來文明、印度河文明及黃河文明),有四大文明古國(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及古代中國),能夠傳承至今而核心猶存者,惟有中國的黃河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中流砥柱,黃河文明是至少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經非常發達。其以天人合一為核心的理論體系,以及貫穿天地人三才、囊括萬物的實用體系,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實社會,依然活力四射,意義非凡。這首先應當感謝我們的祖先,是他們為後人留下了彌足讓華夏子孫世代引以為榮的文化,也就是如今令海內外人士津津樂道的、舉世矚目的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概括來說,就是以道文化為核心、以性命貫通天人、囊括萬物而包羅永珍的獨特文化體系。以九家之術為流;以萬法歸一為根本,而以諸子百家為發端,體系完備,氣勢恢弘,雅俗共賞,家喻戶曉,源遠流長,傳承至今。從人類文明發展史來看,這種文化體系是中國所特有的最具民族特色的精神瑰寶,也是中華民族至今依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智慧法寶。而在中華文明形成、發展過程中,道家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道家文化,直承黃老,超凡脫俗,以性命為根本,以超脫為目的,以道法自然為宗旨,以天人合一為規矩,往古來今不尋常。在中華大地上道家渾圓如天,《易》曰:“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因此,教是形式,道是根本,文化是源頭活水,性命是天人核心,教外別傳獨有因,直指人心尚其真。既知道是靈魂,教有根本,自當獨具慧眼,舍妄求真,返本還源,革故鼎新。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數千年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的道文化,培養和造就了無數的文化巨匠,哺育和影響了無數的中華兒女,其功一如日月在天而光炳千秋,又如江河奔流而澤被萬世。而不同時代的道文化傳承,則有著不同的特點。三代以上,道在明君帝王,其道與天地合轍,如水流行,自上而下,以傳世俗。故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帝王金口玉言,皆存自然造化至道,妙合性命天人至理。《易》曰:“乾以君之。”三代之時,道在君子師儒,其道與日月同軌,晝夜相推,自朝而夕,天心在午,貫通天地。故神聖經典,文化天下,字字珠璣,篇篇良言,直指天人性命真諦,羽翼豐滿而體系兼備。《易》曰:“坤以藏之。”三代以下,道歸方外門內,其道與萬物並行,點化乾坤,時顯時隱,三教分化,各行其務。故三教經典,各有發揮,皆能與性命相貫,處處與至道妙合。因地制宜,因緣說法,隨機應變,隨時顯化,故千經萬典言語文字雖異,而妙義不關文字,言外始存真意,弦外方會妙音。《易》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三教分立而天道完備,三足鼎立而道傳千秋萬代,至今神韻猶存。其中道家文化地位猶為顯著,從幾千年歷史發展來看,幾乎每至國家、民族生死存亡之時,都是道家文化力挽狂瀾,扭轉乾坤,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和平年代則又休養生息,濟危救難,教化一方聖土,澤被一方生靈。而教外別傳、口口相授、身體力行、韜光養晦的傳承方式,更保證了道文化的原汁原味,保證了道文化的延續不斷。

從先秦道家立宗至今的兩千多年曆史發展來看,道家文化作為暗裡之明燈,度世之寶筏,千百年來從學者如雲,修持者如星,影響波及海內外,為中華文明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而今,先祖所傳瑰寶竟至不絕於縷,幾成絕學,為什麼?因為了解和掌握真正道家文化的人太少,因為能夠說清楚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太少。我們不能改變歷史,但可以改變未來,而要想改變和創造未來,必須從自我、從現在做起。開來先須繼往,啟後還須承前,正本須知其本,清源須接清源,匡扶正道須有正道,順其自然須知自然。道家文化的繼承、弘揚和發展,需要一大批有志之士全力以赴、身體力行地投入其中,而首先要做的是,為火種的傳播創造必不可少的條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線不斷,可成萬全。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只有經過不懈努力才可能取得輝煌成果,從而才能迎來中華傳統文化的真正復興。如今道家文化不絕如縷,但難能可貴的是薪火相繼而火種猶存,所以,道家應該擔當起挽救和振興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須知,只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真正復興才能保證道家文化的長盛不衰,才能對得起列祖列宗,才能造福子孫後代。替天行道,卓爾不群,濟危救難,匡扶正道,歷史上就是道家一貫的傳統和做法,也必然是當今道家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

現在一般人提起道家文化,都會覺得過於駁雜而有些另類,所以存在許多誤解和偏見,因為他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獨遠世俗而與眾不同。甚至一些文化名人,也把道家文化說成是藥鋪,認為只有當社會和個體有病時才會想到他、需要他。也因此,人們對道家文化的認識往往會走兩種極端:其一是認為道家文化主張清淨無為,過於消極保守;其二是認為道家文化就是畫符唸咒,等同江湖術數。其實,前者是執源而不知流,後者則是泥流而不知源,都是極其片面和膚淺的認識,是人為割裂源流而不能貫通。源頭水清無魚,末流泥沙俱下,豈是道之根本?須知保守是為保全,隨緣是為流傳,薪火相繼方能真種不失,一脈相承方能遙接清源,大道絕不僅是世俗紅塵尋常百姓的柺杖和工具,更是國家民族的靈魂支柱和核心,其功直貫古今,其地位至高無上。

因此,要想弘揚道家文化,目光必須長遠,冷靜反思為先,慣看潮落潮起,還當順其自然。順其自然,就是《易經》所說的“與時偕行”,即“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我們首先應該仔細梳理一下道家文化,團結一批有志之士,培養一批中堅力量,以便更好地繼承、整理,在深刻、正確理解的基礎上,再談發揚光大。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熱潮席捲世界的今天,我們絕不能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為了一時之繁華而削足適履,過分迎合世俗。要想傳播和弘揚真正的道家文化,必須不離道之根本,首先應該把我們的家底弄清楚,然後再去傳播方能順理成章。否則以訛傳訛,必然貽患無窮,是對文化不負責任,也愧對歷代先祖,無顏後世子孫。

那麼,什麼是道之根本?什麼是真正的道家文化?我們以為,在傳統道學體系中,以丹道、符籙、術數共成三大主脈,作為道家文化之核心,三足鼎立,三位一體,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別立三才而博大精深,高人巨匠,代傳不絕。其體天人合一,其用天人相應,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故能隨時隨機,流行方外而通達紅塵,至今體用皆存。自聖真開教傳道以來,此三脈互動為用,各顯其功。其體系以一道為根柢,而以丹道為主幹,以符籙為樹枝,又以術數為樹葉。丹道法天,符籙象地,術數成人;丹道脫俗,符籙混俗,術數通俗;丹道神明,符籙高明,術數精明。道不遠人,性命為本,故道學內立丹道,中合術數,外用符籙,丹道為宗為正而至高無上,符籙、術數則為左輔右弼為護道助道之用。道法自然,天人一理,入道可超凡,成道可躋聖,惟丹道真傳正脈可成就性命正功,解脫身心,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直超神聖不測之彼岸,故先賢譽之為神仙之學、性命雙脩金丹大道。而性命雙脩金丹大道能夠歷經歷史滄桑鉅變,傳承至今而道脈猶存,實屬不易之至。“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歷代先祖韜光養晦,引而不發,述而不作,口口相傳,身體力行而行道證道,薪火相傳不令中斷一時,其功莫大焉。

如今,欣逢盛世,幸遇和平,西風東漸,南北貫通,歷史機遇不容錯過,中華文明必當再次騰飛。作為道家玄門後學,如何才能承擔起上天賜與的神聖使命和責任,為振興道家文化乃至光復中華文明盡到自己一份力、做出自己的貢獻?還當深思熟慮,豈能無動於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