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武漢沒有正宗的武昌魚,武昌魚又為何十三條半魚刺?

記得小時候,學習偉人的詩詞,記得一句最牢的是,“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因為當時物資缺乏,在陸地城市能夠吃上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好日子,所以印象裡面,一直幻想過武昌魚,有多好吃。

為何說武漢沒有正宗的武昌魚,武昌魚又為何十三條半魚刺?

後來,生活逐漸的好了起來,吃魚的機會也多了,漸漸的對於吃魚也沒有了那麼多熱愛,不過由於種種原因,雖然出湖北省多次,但是每次經過武漢,都是無奈的擦肩而過,沒有認真的體驗過這個黃金水道上明珠的風景,當然還有他最知名的幾個傳統美食,例如正宗的熱乾麵,武昌魚等等。

所以心底裡面,一直有一個疑問,武昌魚到是不是非常的美味?武漢人又是怎麼做正宗的武昌魚的?而偉人喜歡吃的又是哪一種做法?

帶著這個疑問,我問了幾個武漢的網友,發現他們的回答差異很大,一些網友認為,其實他們這裡的人,對武昌魚不大感冒。而一些網友又說,武昌魚特別好吃。我也不知道相信誰的話?

為何說武漢沒有正宗的武昌魚,武昌魚又為何十三條半魚刺?

為了瞭解武昌魚,我們看看它的歷史:

“武昌魚”成名已久,不過要追溯歷史,武昌魚在三國時候,已經出現了一句“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的民謠。到了唐宋代時期,坳相公王安石曾經有一首詩詞,“迢迢建業水,中有武昌魚”,又有詩曰“秋來倍憶武昌魚”,可以說“武昌魚”當時已經是定名了。

那麼什麼才是正宗武昌魚呢?武昌魚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在魚刺,據說它擁有13根半魚刺。估計這個奇怪的特點也只有湖北鄂州人才知道。因為武昌魚的故鄉就是鄂州。但是這個武昌魚的故鄉鄂州,在哪裡呢?就是現在的鄂州市,鄂州歷史悠久,三國時吳王孫權稱為武昌,“武昌魚”就是指這裡的魚,而不是今天武漢的武昌。

所以我們找到了答案,為何武漢一些人對武昌魚不感冒的原因。因為近代武漢三鎮之一的武昌和鄂州,不是同一個地域,概念不同,但是許多人會認錯了以為是在武漢,包括我。

那麼關於武昌魚的美味問題,古代有民謠“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但是偉人也有,“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究竟那個更正確呢?

我們可以再看看武昌魚的做法。武昌魚現在做法非常的多,特別就是紅燒,清蒸,幹蒸,烤魚,做湯等等,其中武昌魚營養豐富,而且肉質肥美,中醫看來,武昌魚性溫,味甘;具有補虛,益脾,養血,祛風,健胃之功效;可以預防貧血症、低血糖、高血壓和動脈血管硬化等疾病。可以說武昌魚不但美味,更是一道養生的好菜。所以為何偉人會發出了,再食武昌魚的說法,一句再食,就可以證明此魚的美味。

為何說武漢沒有正宗的武昌魚,武昌魚又為何十三條半魚刺?

可是為何古人會說,”不食武昌魚”,這裡主要還有就是武昌魚多刺的問題,因為武昌魚身上的小刺比較多,在古代醬料和烹飪手法器材不多的情況下,首先要把武昌魚做的好吃,就比現在難,況且魚肉多刺,魚身不大,確實對於古人來說,類似於雞肋的存在,如果有多肉少刺的魚可以選,肯定選其他,而不是武昌魚。

為何說武漢沒有正宗的武昌魚,武昌魚又為何十三條半魚刺?

不過近代的發展,我們的美食做法不斷的創新和升級,古代無法做出的美食,我們現在能夠推陳出新不斷升級,只有這樣的繁榮安定的社會,我們才能夠吃上美味的武昌魚,正是偉人在《游泳》詩詞中,那種偉大的宏景,給與我們的,真的應該再次感恩和懷念他,現在中國得來的幸福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珍惜。

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