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紅三大工夫享譽國際,政和、坦洋和白琳

閩紅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統稱,均系福建特產。三種工夫茶產地不同、品種不同、品質風格不同,但各自擁有自己的消費愛好者,盛興百年而不衰。

閩紅三大工夫享譽國際,政和、坦洋和白琳

1。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茶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為福建紅茶中最具高山品種特色的條形茶。

閩紅三大工夫享譽國際,政和、坦洋和白琳

政和工夫按品種分為大茶、小茶兩種。大茶系採用政和大白茶製成,外形條索緊結圓實,內質湯色紅濃,香氣高而鮮甜,滋味濃厚,葉底肥壯尚紅;小茶系採用小葉種製成,條索細緊,香似祁紅,味醇和,葉底紅勻。

閩紅三大工夫享譽國際,政和、坦洋和白琳

政和工夫產於閩北,為閩北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功夫茶、白琳功夫茶)之一。產地以政和縣為主。松溪以及浙江的慶元地區所出之紅毛茶,在政和加工,亦屬政和工夫。19 世紀中葉為政和工夫興盛之期,年產量上萬擔,後逐漸衰退,幾乎絕跡,新中國成立後恢復生產,但產量較少!福建政和工夫紅茶產於福建東北思界於東經118°33‘~119°17’,北緯27°05’~27°23‘之間,境內山嶺丘題起伏,河流交錯,森林密佈,土壤肥沃海拔200~1000米之間,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氣溫約18。5℃,年無霜期260天左右,年降雨量1600毫升以上,茶園開闢在緩坡處的森林跡地,土層深厚,酸度適宜,唯此類茶樹採摘茶葉才適宜製作“政和工夫”紅茶,為閩紅三大工夫茶之首。

閩紅三大工夫享譽國際,政和、坦洋和白琳

2。 坦洋工夫

閩紅三大工夫享譽國際,政和、坦洋和白琳

清咸豐元年(1851年),坦洋工夫首創於福安市坦洋村而得名,以其圓緊烏潤、清鮮甜和、桂圓香氣的特有品質深受消費者的青睞,而聞名海內外。1915年坦洋工夫紅茶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併成為英國王室特供茶。

閩紅三大工夫享譽國際,政和、坦洋和白琳

坦洋工夫紅茶分佈較廣,主產福安、柘榮、壽寧、周寧、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紅茶外形細長勻整,帶白毫,色澤鳥黑有光,內質香味清鮮甜和,湯鮮豔呈金黃色,葉底紅勻光滑。其中坦洋、壽寧、周寧山區所產工夫茶,香味醇厚,條索較為肥壯,東南臨海的霞浦一帶所產工夫茶色澤鮮亮,條形秀麗。

閩紅三大工夫享譽國際,政和、坦洋和白琳

3。白琳功夫

閩紅三大工夫享譽國際,政和、坦洋和白琳

白琳工夫是福鼎工夫紅茶,以主產地福鼎白琳命名,其以高超的純手工製作技藝和獨特、優秀的產質,在海內外享有盛名,曾與福安縣坦洋工夫、政和縣政和工夫並列為“閩紅三大工夫茶”而馳名中外。白琳工夫茶製作技藝是創制工夫紅茶的中心工序,也是茶芽原料到製作成品的關鍵環節,且傳承久遠,獨具製造魅力,是福鼎歷史的極其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閩紅三大工夫享譽國際,政和、坦洋和白琳

福鼎早在唐代就有記載種茶的史料,唐代陸羽《茶經》記載:“永嘉東三百里有白茶山。”據考證,這裡所稱白茶山即指福鼎為白茶產地,主要分佈在白琳、點頭、磕溪、異城、店下和桐山等地。其中白琳、磕溪和點頭是福鼎境內三大茶葉主產區,自清代以來,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為原料,產製紅茶,取名白琳工夫,名聲大噪,遠銷東南亞及西歐各國。

閩紅三大工夫享譽國際,政和、坦洋和白琳

由於白琳工夫品質有其特殊的需要,所以十分講究鮮葉原料的採摘嫩度,尤其是福鼎大白茶,更要求早採嫩採,否則芽葉過大,成品外形粗松,滋味淡薄,影響品質。

閩紅三大工夫享譽國際,政和、坦洋和白琳

在初制工藝中,特別注意控制適度萎凋,以提高鮮酸爽度,並嚴格採取輕重揉結合,及時提取成形的芽葉,以儲存毫芽。發酵葉先上烘,採用雙復焙的方法,先以100~120℃(乾燥機進風口溫度,下同)高溫烘至八成幹,繼以85~95℃低溫烘至足幹。後一次烘焙,要文火慢焙,認真掌握火候,力求在透發毫香的基礎上保持鮮爽特徵。

閩紅三大工夫享譽國際,政和、坦洋和白琳

觀其形,細長彎曲色澤黃黑;聞其味,清氣鮮醇毫香沁心;湯色明亮,醇和甜美。這便是素以形秀有峰、金黃毫顯而聞名於世的白琳工夫。

閩紅三大工夫享譽國際,政和、坦洋和白琳

白琳工夫系小葉種紅茶,條索細長彎曲,茸毫多呈顆粒絨狀,色澤黃黑、內質湯色淺亮,香氣鮮醇有毫香,味清鮮甜,葉底鮮紅帶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