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老大“風風”回來算清賬 普陀打造“海上清舟”

“冰充了30噸,費用是20。5萬元,胡站長,阿拉船柴油這次一共燒掉多少啊?船開出去50多日,費用和賣魚的鈔票阿拉弟兄們算算清爽,本錢扣去,有賺大家按股分。”近日,在普陀東極鎮廟子湖漁船管理服務站裡響起“劈里啪啦”打算盤聲,今年伏季休漁前結束最後一風的浙普漁68077船老大正在“算總賬”。

拿著捕撈利潤分紅的股東張海偉十分開心:“阿拉老大好足嘞!風風回來鈔票都算得清清爽爽。阿拉船正規,專門有人負責記賬和付鈔票。”

自從普陀區深入推進“清廉普陀”建設以來,在東極鎮廟子湖漁船管理服務站裡,像這樣“風風”回來算賬的漁船還有很多。服務站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透過引導漁船把賬算清,倡導透過服務站第三方登記加油,回來結賬,賬目更清楚,避免了船老大‘拿回扣’的現象。”

東極鎮居民海上生產經營活動多,管理難度大。“比如股份制漁船,以往常常會有船老大加油和賣貨的時候‘拿回扣’,侵害其他股東利益,但是船老大不是公職人員,又不是黨員,超出紀檢監察的監督範圍,就造成了一個盲點。”普陀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今年以來,普陀在全區範圍內開展“海上築廉”活動,把基層治理從“陸上”覆蓋到了“海上”,消除海上治理盲點。“比如東極鎮透過打造‘極島紅船’示範品牌,讓黨員船老大先把自己的賬目規範起來,再透過‘清廉文化帶’等宣傳載體讓獲益股東現身說法,其他船也就看樣學樣了。”

“你是船老大,你怎麼做的人家都看著,這筆錢不能拿的呀!快還回去!”“老張,阿拉老公這風馬上靠岸,叫你們股東一起去幫忙出貨哩,大家相互顧著點。”日前,普陀區文化館正在創作一出廉微戲《漁老大的一天》,戲裡透過“兩股東一起去賣貨”、“大家共同把賬算”“傳承好家風”等互相監督的情節,展現了合股經營的監督內控制度,透過漁嫂活靈活現的演繹呈現在廣大基層老百姓面前。

近年來,普陀區紀委監委針對股份合作制漁船老大獲取商業“回扣”等侵害群眾身邊利益問題,透過連續三年開展清廉普陀紀律教育基層行、廉歌唱響新漁農村、大篷車——送廉戲下鄉、廉政情景劇匯演等活動,助推清廉文化“進船頭、進漁戶”,積極倡導營造公平公正的生產經營秩序,淨化漁村社會風氣,“樹立普通漁農民的清廉意識,建立全域全民監督體系,讓全民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來,不僅可以掃除紀檢監察的監督盲區,也實實在在地維護了群眾利益,提高了全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普陀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