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從惠‖同學,一起抖餈粑

點選線上收聽語音版

抖糯米餈

虎年臨近,同學群提出年前再聚一次。阮同學提議,那就抖一次糯米餈吧。得到了多數同學贊同。

吳從惠‖同學,一起抖餈粑

湘南農村,每逢喜事,幾乎都要抖糯米餈。大集體時期,再窮再苦,燒石灰時也會抖。抖完餈,還會聚餐,然後家家可以分幾個糯米餈回。改革開放後,經濟活了,每逢紅白喜事,家家戶戶更要抖糯米餈。娶親嫁女、砌屋升學、生日祝壽,初一十五,都要抖。有的餈粑,還點上紅點,或全紅,紅紅白白,喜喜慶慶,作為迎來送往的禮品。而且一抖就是幾百斤米,全村的後生都到主家來集合。四個人一組,各持一抖杵,乒乒乓乓一陣,揮汗如雨,酣暢淋漓。幾甑糯米飯抖完,年輕壯漢也都氣喘吁吁,手裡長出血泡,圖的是開心。

我們大部分同學小時都幹過這活,起碼看過。現在,成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老頭老太了,抖糯米餈純粹找樂。

抖糯米餈,看似簡單,做起來也不簡單。首先工具就難找齊了。抖糯米餈要石臼、抖杵,要蒸飯的甑,要大鍋大灶大場地大案板。現在,餈粑多用米粉機器製作,蒸飯用煤氣灶,場地也不容易找。

吳從惠‖同學,一起抖餈粑

貴英同學說,到我這來,這些都沒問題。甑也不用了,用汽蒸鍋。沙洲村常搞民俗表演,抖糯米餈有現成的工具。那就好,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頭天,永根就買好了三十斤糯米和紅豆,送到貴英家開的農家樂裡,用缸浸泡好。紅糖白糖等配料也一應準備齊當。

第二天一早,鄉下的、縣城的同學都駕車趕來了,住在本地的幾個,反倒遲到了。有了車,幾里十幾裡幾十裡,都是分分鐘之內的事。

臨近小年,過年的氣氛也濃郁起來。沙洲廣場上,早已懸掛燈籠。路邊擺放了鮮花金桔盆栽。綵帶和氣球在空中飄動。音樂聲不時響起,遊客們也興致勃勃參與到跳竹竿舞的遊戲中。遠處,孩子們開始放煙花爆竹,空中時不時傳來嘭嘭的響聲。

天公也作美。這天,豔陽高照。暖意濃濃,我把外套都脫了,只留毛衣背心。我先把臼和抖杵洗好,那邊糯米飯已蒸熟,端出來,倒入臼中,熱氣氤氳,飯香四溢。這邊,雄獅、甲堂、志良早已經摩拳擦掌,各持抖杵,準備開幹。一陣急風暴雨,有節奏的乒乓乓乓,杵與臼溫柔一吻,一粒粒糯米飯早已粘成一團。他們幾個弓步緊靠臼,雙手持杵,青筋鼓脹,雙眼暴突,汗珠已從額脖沁出,定是使出了吃奶力氣。趁他們休息間隙,我和廠古、彥才也想過把癮。抖杵已巴滿餈粑,提都提不起。使盡力氣咂進去,猶如落在棉花上,根本到不了底。他們快速進出,樣子輕鬆,其實費了九牛二虎大勁。畢竟他們還常用到體力,有些功底,我們三個平時只提筆的,早巳拉不開弓。

幾起遊客看到我們樂呵勁,也提出要試試身手。好呀,歡迎。沙洲人民好客。我們有義務當好東道主,笑迎四方客。這些遊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多數比我們還差勁,連弓步都不會站,更別說持杵搗臼了。他們開心的,是體驗,是回味,是大口品嚐糯米飯和餈粑團。

搗好的糯米餈團被他們三個捲成一砣,高高舉起,輕輕落在箥箕裡。這裡早撤上了一層米粉,使不再粘和。柳柳、和英、玲蘭幾個接著下一工序:捏餈粑團。這一工序不須用大力,但要均勻,也考驗心巧。捏好的餈粑一圈圈擺好,很有藝術感。

本來,糯米餈還要熱油炸。一個個焦黃酥脆,香噴噴,那才好吃呢。但店裡鍋子要炒菜,我們只能分享半成品。後續工作留待各家自己完成。或蒸或烤或炸,任由自取。吃飽喝醉,算下賬,各自提著戰利品回家,又亨受了一次鬥平的樂子。

過年,在城裡只剩吃吃喝喝。在鄉下,除了團聚,我們還能一起出汗,一起比賽,其樂無窮矣。

(請勿微信投稿。投稿郵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內。請一投一稿,並註明文體。文責自負。來稿請註明真實姓名、聯絡方式及銀行賬戶全稱、戶名、賬號等。)

◆中山日報社媒介拓展中心

◆圖/作者提供

◆編輯:徐向東

◆二審:韋多加

◆三審:魏禮軍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