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覺得外面的飯菜比自己在家做的好吃?

這感覺一般人都會有,外面的食物比家裡的好吃。琢磨起來有點意思,我們從三個方面分享:

為什麼覺得別人家的飯好吃?

我們可以回想兒時印象深的幾件事,其中必有想吃人家的飯,認為比自家的好吃。還不是一次兩次,從三歲朦朧記事,到長大上學、工作,甚至老了,還會經常認為別人家的飯好吃。

為什麼會覺得外面的飯菜比自己在家做的好吃?

這種現象,光山方言叫做“眼欠”,看到了人家的飯就想吃。哪怕肚子不餓,也覺著比自家的飯好吃,就這麼怪。小時候經常聽大人講,人家飯鍋的飯香,不好吃也好吃。不說小孩子了,老頭兒去誰家吃頓飯,回家說起來,很少提到酒,必須提到飯菜:哪哪道菜真不錯。

這現象多年想不通,為什麼人家的飯好吃?明顯沒自家做得好嘛。琢磨到飲食心理後,終於悟到,原來簡單:就是個新鮮感。別人家做的食物,無論風味、品相,還是廚藝、口感,與自家肯定不一樣。偶爾遇到吃到,新鮮感佔上風,感覺比自家的飯好吃。其實真要連吃幾頓,失去了新鮮感,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了。很簡單的現象,人們出門在外打拼,無論多少年,多麼成功或不成功,吃過多少山珍海味,提到最想吃的,還是懷念家鄉的味道,媽做的飯最好吃。

為什麼會覺得外面的飯菜比自己在家做的好吃?

酒店的飯菜為什麼好吃?

酒店的飯菜本來就好吃,也應該好吃,因為人家就是搞這行當的。如果他們做的不好吃了,無非兩個原因,一是酒店要關門倒閉,再是食客口味不正常。

完全可以把酒店比作“美味加工廠”,他們的運營目的,就是讓所有的食材,不論好做難做、美味怪味,透過前期處理、煎炒烹炸、全套下來變成美味食物。所以,專業優勢不是一般家庭可比,即便你的廚藝比酒店大廚高,家庭廚房條件也有硬傷。經常有看到,酒店大廚回家不怎麼做飯,真要做了,也很難弄出酒店的水平。

為什麼會覺得外面的飯菜比自己在家做的好吃?

除了專業條件和技術水平,酒店還都有自己的絕招,我們叫做招牌菜。其實招牌菜也不是什麼秘密,只是把一道菜做到極致,就像茅臺酒,把醬酒做到自己也難以突破,這種境界才是美食美酒的奮鬥目標。

街頭小館子的飯菜為什麼也好吃?

小館子,包括流動食攤、早點夜市、單品小吃,也屬於專業單位。為什麼說專業的事要專業做?就是社會分工,天天做一道菜,做幾道菜,比偶爾做一次要好吃。因為做得多就經驗多,感受多,對食材的理解和處理更接近食物本性。比如簡單的豆腐白菜,豫北安陽家常菜,都知道怎麼做,就是沒小館子做得好吃。因為家裡是豆腐煎了放蔥爆香,再放入白菜炒了,加水放鹽煮煮起鍋。小館子即使跟你一樣做,大把味精放進去,你吃到就感覺格外鮮。

為什麼會覺得外面的飯菜比自己在家做的好吃?

自家的飯菜為什麼不如外面的好吃?

自家做飯,食材挑好的買,洗得乾淨,操作仔細,甚至找來高階菜譜比著葫蘆畫瓢。按說這樣的飯菜沒問題,起碼安全衛生,不擔心吃出問題。就一樣,怎麼也做不出酒店飯菜的味道,品相更難以達到。

這個問題不是問題,家庭廚房和酒店後廚本來不是一碼事,不存在可比性。所以,還是要從飲食心理來理解,不要和別家攀比就是。比如我做清燉雞,就按著我對這道菜的理解,買到白條土雞,去掉三腺一肺,剁了大塊,涼水下鍋,水開撇去浮沫,轉小火兩小時,加鹽調好鹹淡,加現磨黑胡椒碎和蔥花,起鍋裝盆。期間不做任何處理,不放任何味料,包括蔥姜。其他任何燉法,包括各種前期處理,焯水加香料什麼的,都得不到如此原香原味。

為什麼會覺得外面的飯菜比自己在家做的好吃?

就這清蒸大黃魚,10分鐘下來,只要生抽和蔥花,熱油一澆就成菜,其他各種做法比不了這個鮮。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