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飯叫做社飯,它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源於勤勞的土家人

每到立春的第五個戌日就是土家人、苗族人、侗族人歡聚的社日。一般流傳的說法是“過社”,這個節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當時的農民為了祭祀土地神,希望下一年風調雨順,收穫更多的農作物,一直傳承到至今的傳統。每年的那天,各家各戶都會做出擁有自己家裡獨特味道的社飯,再把家人、朋友一起都叫來家裡分享美味。有時候還會做出多的社飯贈送給關係好的朋友或者是相互贈予,這種風俗廣泛地在漢族、土家族、苗族聚集的地方,已紮根在我們心裡。

有一種飯叫做社飯,它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源於勤勞的土家人

有一種飯叫做社

一般節日那天,街上都會有小販售賣的社飯,但那些裡面總缺少些材料,一般他們為了減少原材料的價格而生產的,要想趕上自家做的味道,那還是有一定差別的。所以說,如果你想吃到正宗的社飯,最好自己動手,你可以在裡面選擇新增任何你喜歡的東西,按照自己的平時吃飯的習慣做出自己的口味。

有一種飯叫做社飯,它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源於勤勞的土家人

有一種飯叫做社

製作這種食物的工序相當麻煩,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步驟就是提前準備好青蒿,它是社飯的核心和靈魂。首先你需要去市場購買鮮嫩的蒿草,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上山親身體驗一下采摘的過程哦。山裡有新鮮的蒿子,你要學會辨認然後挑選更嫩的那批。弄回來後需要找個裝滿水的大盆,把其浸泡在裡面反覆揉搓,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體力,要事先做好準備哦。經過幾十次的揉搓以後就可以把水擰乾,在太陽大的時候拿出去暴曬,等到完全曬乾後再將其磨細密封好待用。這個工序可以在節前就準備好,到時候直接拿出來用。

有一種飯叫做社飯,它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源於勤勞的土家人

有一種飯叫做社

臘肉、熏製好的豆乾兒切成小塊,切好野蔥、地米菜作為輔料備用。將大米洗淨煮成半熟,混合部分糯米,然後上火爐蒸至熟透即可。吃起來軟糯可口,不論是老年人還是小孩兒都是可以食用的,不過要切記不能貪吃的呦,畢竟其中摻有糯米,吃多了消化,尤其是對那種平時也吃不了糯性物質的人更要少吃或者不吃。如果實在是受不了誘惑,就吃一點過下癮就好啦。

有一種飯叫做社飯,它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源於勤勞的土家人

有一種飯叫做社

此次製作的關鍵就在於以下三點:第一就是蒿草一定要反覆揉搓,去掉它本身的苦味,如果你為了省去這個步驟而不做的話,會很影響社飯的口味,幾乎是吃不了的。完全就可以宣告此次製作失敗。

有一種飯叫做社飯,它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源於勤勞的土家人

有一種飯叫做社

第二就是煮飯的火候要掌握好,切忌不能煮太久,這樣米會失去米香味,吃起來沒有一點嚼勁,口感會完全消失。最好的辦法就是相對於平時煮飯時間稍短,比平時的飯稍硬,對於做飯有經驗的人來說簡直太容易了。

有一種飯叫做社飯,它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源於勤勞的土家人

有一種飯叫做社

最後一點就是火一定要旺,最好是一次性煮好。避免火出現問題,最好時刻守在火爐前等著,隨時觀察甑子的動態。同時也不能經常開啟看社飯是否蒸熟,這樣做出來的飯會夾生。如果你按照我上面的做法,你一定會吃到油而不膩的土家社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