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衣女人》影評:讓記憶活下去

看到電影海報時,“克里姆特”四個字閃入了我的腦海,這位奧地利畫家的作品擁有讓人過目不忘的魔力,他用畫筆為我們展示了“愛”與“性”、“生”與“死”的輪迴宿命。猶記得第一次看到《阿黛爾肖像Ⅰ》時的震撼,璀璨奪目背後是一位女人眼底的抹不去的哀愁,好似看見了一個鮮活生命被物質世界吞噬下的無望,諷刺的是它日後的成名卻正是憑藉那刺目的金箔。電影《金衣女人》正是圍繞這幅畫作展開,這是一場讓Woman in Gold重新變回Aunt Adele的鬥爭。

《金衣女人》影評:讓記憶活下去

作為一部法律片,在這裡案件勝負卻已不是電影的唯一。像《勇者無懼》中所講的,“誰的故事更動人,就會贏”,跟著緩緩展開的倒敘鏡頭,我們走進了瑪利亞和阿黛爾的故事,明黃與暗紅的濾鏡來回切換,恍然間,不知今夕何夕……

瑪利亞,一個優雅又有些刻薄、傲嬌的老太太,一名納粹統治下的倖存的猶太人。童年的記憶是夢幻而溫馨的,在那個無限繁榮的藝術心臟“維也納”,她曾有美滿的家庭、高雅的愛好、無憂的生活,一如維也納很多上層猶太家庭,他們熱愛藝術,過著真正有品位的生活,然而,多年後這裡卻成為了她“永遠不想回去的地方”。一幅畫,在欣賞者眼裡或許是“奧地利的蒙娜麗莎”,是極盡炫目的藝術作品。而對於瑪利亞來說,這只是她的舅母,是她的回憶。

《金衣女人》影評:讓記憶活下去

電影開始時,律師蘭迪與瑪利亞的一段對話或許是電影最好的註腳:

“你是為了錢麼?”

“不,我是不得不,耗費一切力量去讓記憶活下去,因為人們總會忘卻,尤其是年輕人。”

《金衣女人》影評:讓記憶活下去

本片的另一個主人公,蘭迪,一位律師,一個同樣祖父母死於二戰,逃難美國的猶太后裔。他,是瑪利亞的另一面,同樣身份的他一開始接手案件只是出於對利益的考量,對家族的記憶只停留在兒時大人所講的可怖的童話,甚至認為,為什麼過去的事情,不能就讓它過去。而隨著故事展開,當他置身於維也納紀念碑前,當他看到了瑪利亞的信念,當他聽到自己爺爺創作的音樂時,他就也被捲入了歷史與家族的洪流,拾起了他本不應忘記的情感和責任。這個角色的成長證明了記憶生命的長久,有一些記憶,終難忘卻。

《金衣女人》影評:讓記憶活下去

影片在回溯有關二戰記憶時沒有刻意渲染暴力與殺戮,但偏暗紅的色調使人不自覺地感到壓抑。或許這是在告訴我們,那是一場人類恥辱歷史的印記,的確應該銘記,但是值得記憶的不是罪行與仇恨,而是那一個個曾經真實存在過的個人世界。

不由得想起一個驚人的事實,二戰中納粹軍官不少都有高雅的藝術愛好與鑑賞能力,可能那雙剛剛沾染鮮血的雙手轉眼間就可彈奏美妙的樂章,“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殘忍的”,對人性本身我們不由得緩緩打出一個問號。影片結束,突然發現自己有些難以再正視那些陳列在各個博物館的所謂“藝術品”,看似高雅的藝術卻可能背後是殘暴的掠奪與偷竊,那些流落各地的珍品,又不知何時能夠得以“歸鄉”。

《金衣女人》影評:讓記憶活下去

據說電影於外國首映時,觀者多為銀髮蒼蒼的老人,他們背後或許都有自己的故事。當電影大幕拉開時,時光已逝,物是人非,但一些東西卻永遠難以忘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