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建設做什麼:目標、重點與路徑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舒鴻微言

企業文化建設做什麼:目標、重點與路徑

企業文化建設做什麼:目標、重點與路徑

張寶鑄

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治理中的又一熱門話題。優秀的企業文化,被認為是一個企業“生生不息的源泉”(王石),所謂“上等公司治理靠文化,中等公司靠制度,下等公司靠親友義氣”(馬雲),“優秀的個人能讓公司短時間做大,優秀的組織可以做強,優秀的文化可以做長”(房晟陶)。

然而,企業文化是什麼,企業文化建設又要做些什麼?

有人檢索發現,關於企業文化概念的界定竟達四百多種,有關表述更是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實踐中,關於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經營之間的具體關係,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重點、路徑等,也存在許多未臻明確之處。

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與價值

文化,本身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的概念。廣義而言,可以包含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與精神成果,幾乎與“文明”同義;狹義而言,則僅指某群體所共有的意識形態或者說理解認知體系。因此,必須將“文化”概念置於某種特定的語境之下,探討才有意義。

在企業治理的語境下談及“企業文化”時,更多地實際上是在講企業的經營理念。但企業的經營理念要轉化為文化,必須有兩個條件,一是“內化於心”,真正成為企業及其員工的共識;二是“外化於行”,貫穿於企業的經營、治理、對外交往等各個環節,因此,其本質上是一種價值觀,是一套已經被企業內外所共同認可的經營哲學。企業文化建設,就是將企業經營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整個過程。

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與價值互為表裡,大致可分為三個向度:

對內:在於凝聚共識與價值觀。企業的戰略要要得以真正的實施,企業的部署要得以徹底的執行,制度、方法、工具層面的運用固然重要,但根本上離不開員工團隊的內心認可與共識。企業組織能力的保證與提升,也離不開員工團隊在內驅力和價值觀層面與企業的“同頻共振”。

對外:在於傳遞經營理念,樹立企業品牌。作為以盈利為首要目標的經濟組織,企業利益的實現首先源於外部市場對其產品與服務的認可,而這種認可,本質上是關於產品與服務所承載的企業經營理念的認可,因此,產品文化是公司的第一品牌。在其他對外交往環節,如商業夥伴、政府關係、人才市場等,企業的經營理念及以此為基礎所形成的相應品牌,同樣是決定有關合作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

對未來:在於傳承優良基因,奠定基業長青的基礎。企業的成功取決於很多因素——天時地利人和與人為的努力,運氣與實力等。但企業能否持續成功,則更多地取決於其內因,即:能否將自身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經營理念凝練出來,傳承下去。這一凝練、傳承的過程,本身也就是企業文化沉澱、形成的過程。

企業文化建設的起點與重點

每個組織與個人都天然有著自己特有的文化氣質,基於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市場競爭本身更是要求企業文化要有不同於別家的核心競爭力,所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因此,不存在一個通用的,或者最好的企業文化模式。

但是,作為一個經濟組織,企業在經營的底層邏輯上又有著共通之處,可視為企業文化建設的起點與重點。即效率與誠信。

效率決定企業能否生存。作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從經濟特區深圳興起的一句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效率作為最基礎、最重要的企業文化之一,是企業的盈利本質所決定的。在外延上,效率文化一方面意味著企業治理要追求速度,要有執行力;另一方面,意味著要注意成本與產出的關係,要有效能。否則,企業的盈利目標就無從實現。

在效率文化的基礎上,在企業經營理念層面實際上可以有許多種選擇和取捨。這些選擇與取捨很難去抽象地評判其好壞,只有放到特定的企業背景下,與企業的型別、規模、發展階段、經營戰略、競爭策略等相匹配,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

如,在組織文化層面,有科層制導向(萬達)與扁平化導向(龍湖),表面上看其價值導向迥異,但要實現的目標實際上都是組織的效率。在產品文化層面,有產品創新導向與客戶需求導向。前段時間網路上關於Space X與阿里的企業價值之爭,就反映了這兩種產品導向之間的差異,但實際上,其最終目標都是客戶,只不過一個是現實之客戶,一個是未來之客戶,貫穿其中的,還是企業的經營效率。在管理文化層面,有過程管理導向和結果管理導向。其中過程管理導向高度強調過程的精細化管理,表面上看是與效率相矛盾的價值,但其背後的邏輯是:粗放式管理可能會帶來更為嚴重的效率問題等。

誠信決定企業能否發展。誠實守信是我國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在法律界,被視為一切民事法律關係的“帝王條款”——一方面,是據以制定其他民事法律規範,指導一切民事行為的基本準則;另一方面,在民事法律規範模糊或不逮之處,可直接被用以解釋甚至援引。

誠信作為企業另一最基礎、最重要的企業文化,不僅是由於其作為“帝王條款”的地位,是企業一切經營行為所不能逾越的紅線與底線,更是由於其在市場經濟生態中的底層價值。即,“可預期性”是一切交易、合作能夠順利達成的前提。特別是在當前市場交易與合作的主體、型別、鏈條複雜的背景下,缺乏“可預期性”將直接導致有關主體對風險的規避。而由於失信所帶來的負面預期更會導致交易與合作根本無從談起。反之,好的信用則幾乎等同於企業的無形資產,可以帶來許多額外的利益與機會。

在行為層面,堅持誠信文化意味著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承諾並兌現未來。首先要有承諾,且承諾必須明確、具體;其次要如約兌現承諾。這個道理比較簡單,不再贅述。二是不能以現時之要求溯及既往之行為,在法律上,叫做“法不溯及既往”。核心要強調的,是某個組織或個體在行為之時,無須為其所無法預見到的結果“買單”,否則將無所適從。在企業角度,實際上類似於“承諾並兌現未來”在另一個行為向度上的表達。

需要強調的是,作為一種本質上的價值觀,任何企業文化都意味著選擇與取捨——犧牲什麼、獲得什麼,是其時刻要面對的一個問題。特別在誠信文化層面,短期利益看,誠信必然意味著一定利益的讓渡,或者不誠信往往意味著短期利益的獲取,但回到企業發展的角度孰輕孰重,一切企業及從業者都要有清醒的判斷。

企業文化建設的路徑與舉措

首先,從企業經營者層面,需要凝練出一套具有鮮明價值導向的企業經營理念。其至少應當具有以下幾方面特徵:一是時間維度: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和實踐檢驗;二是對內治理維度:匹配企業經營戰略;三是對外競爭維度:兼具效率、誠信等普世價值導向與基於差異化競爭策略的個性化價值導向屬性。

其次,從企業管理者層面,需要找幾個有效的抓手。包括但不限於文化產品、文化環境、文化活動等。文化產品方面,如企業文化相關的口號標語、形象標識、宣傳影音、員工手冊等。文化環境方面,如企業的辦公環境、生產車間環境、營銷案場環境等。文化活動方面,如對外交流交往的營銷推廣活動、社會公益活動;對內團隊建設的團隊建設活動、員工關懷活動、激勵表彰活動等。

最後,也是最至關重要且最容易被忽視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細節。聽其言而觀其行,一家企業所標榜的企業文化,是真信仰、真堅持,還是僅僅停留在口號層面,往往體現在其一系列不經意的行為中所表露出的細節。所以,在企業文化建設上,細節決定成敗。企業文化建設要真正落到實處,也必須著眼於細節。如,龍湖的“不給上級提包”,萬科的“高於25%的利潤不賺“等。

二是制度。企業文化的形成,需要行動上的不斷堅持和時間上的長期沉澱,強調久久為功。在這個意義上,制度可視為行動與文化之間的橋樑。因此,“制度文化“應當是企業所高度關注的一類文化形態,其一方面要求企業一切管理制度的制定本身必須符合其企業文化,另一方面,則要求制度的普遍適用與堅決執行,以及制度修訂過程中在價值觀層面的一致性與連貫性。

三是亞文化。即在公司所倡導的主流文化形態之外,客觀存在的“非主流“或者“檯面下“的文化形態與現象。如員工在茶餘飯後的自嘲或者對公司或領導的調侃等。亞文化的存在是種客觀現象,在所難免。其往往無傷大雅,甚至某些情況下對於企業文化建設有著互補的效果。如當下所流行的”吐槽“文化,如果運用得當,甚至本身就可以成為承載主流文化的一種另類形式。但同時要高度關注其與主流文化價值的偏離度,以作為企業文化建設效果的參考——當偏離值過大,甚至背道而馳時,企業經營者就當及時反思,問題是出在根源,還是方法與路徑?

歷史推薦:

在公司,為什麼而努力?——企業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組織建設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企業人才評價怎麼做?

企業人員配置的四個前置性問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