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火車去格勒諾布林,在離巴黎不遠的地方,可以看一片綠色的森林

我們乘火車去格勒諾布林,在離巴黎不遠的地方,從車窗望出去,可以看見遠處山崗上一大片綠色的森林,那便是

19世紀美術史上著名的巴比松畫派的誕生地。人們一提起巴比松這個法國畫家之鄉,便會想起畫家米勒(Millet)、盧樓(Thiodore Rousseau,畫家,與思想家盧梭同姓)、科羅、特魯約恩、迪亞斯、迪普雷、杜勃萊的名字和他們的不朽傑作。這天上午,我們參觀了舉世聞名的凡爾賽宮,看到金碧輝煌、豪華富麗的路易十四時代的宮殿,畫室裡的油畫絕大部分是複製品,因為珍貴的原作都移到羅浮博物館去了,只有版畫和素描還保留了一部分原作。

乘火車去格勒諾布林,在離巴黎不遠的地方,可以看一片綠色的森林

米勒博物館的一位負責人對我們說,巴比松成為畫家之鄉,原因有兩個:一是這裡的美麗風景吸引了畫家;二是這裡距凡爾賽很近,可以得到凡爾賽宮廷畫家的指導。從

1830年到1865年,大約有80多位畫家來這裡住過。米勒是1849年才來此定居的,當時已有20多位畫家在這裡落戶。除了畫家以外,還有一些著名的作家、詩人也常來這裡小住,現在還儲存在鎮上的一家旅店當時便曾接待過著名作家梅里美和龔古爾兄弟。

乘火車去格勒諾布林,在離巴黎不遠的地方,可以看一片綠色的森林

著名雕刻家巴里也到過這裡,他的名作《老虎噬鹿》便是在巴比松獲得靈感才創作出來的。在博物館裡還儲存著巴里的小型銅鑄的雕刻。後來印象派大師馬內也來過,他乘坐的馬車便停在杜勃萊的家門口,馬內以這裡的自然風光為背景,畫成了他的第一幅名作《草地上的午餐》。屋子裡還陳列著一幅刀法細膩的木刻,表現了科羅在野外寫生的情景。科羅的孫女現在博物館工作,和她談話使人產生更加親切的感覺。

乘火車去格勒諾布林,在離巴黎不遠的地方,可以看一片綠色的森林

盧松博物館的主持人是一位中年婦女,她介紹巴比松畫家聚集在這裡的原因,和前面的說法又不一樣。她認為,主要原因是;一、這些畫家是在

1830年動盪時代為了避難而來的;二、他們都接受了大思想家盧梭的“回到自然”的思想影響,對大自然有無窮的嚮往與熱愛,而巴比松的優美景色正是他們的理想天地。這種說法和我們過去的認識比較接近,因為巴比松畫家的創作原則和凡爾賽的宮廷繪畫是很少有共同之處的。

乘火車去格勒諾布林,在離巴黎不遠的地方,可以看一片綠色的森林

在盧梭博物館裡,陳列有他的代表作《楓丹白露村的入口處》,這是一張複製品,比我在羅浮博物館看到的那幅原作要小得多。我問這位女主人:

“盧梭的另一幅名作《橡樹》,是根據一棵真正的橡樹寫生畫成的,那株橡樹還在嗎?“她回答說:“還在,但離這裡還相當遠。離那裡不遠便是米勒在《晚鐘》裡畫的那座教堂。”因為時間關係,我們來不及去瞻仰這些遺蹟了。這兩個博物館雖然是以米勒和盧梭的名字命名的,但陳列的卻包括當時巴比松的一些其他畫家的創作。

乘火車去格勒諾布林,在離巴黎不遠的地方,可以看一片綠色的森林

另有一間屋子陳列現代巴比鬆一些業餘畫家的作品,他們繼承了前輩的優良傳統,描寫的是本地的自然風光,作風樸實無華,保持了巴比松派原有的畫風。米勒和盧梭生前的友誼是真摯動人的。兩人的墓安排在一個地方。我們沒有去謁墓,只是在博物館的室外,瞻仰了米勒在創作博物館的女主人問我們喜不喜歡巴比松畫家的作品,我表示我一向是米勒藝術的崇拜者,我瞭解歐洲美術便是從米勒的作品開始的。

乘火車去格勒諾布林,在離巴黎不遠的地方,可以看一片綠色的森林

她十分高興地說:

“你們是這個博物館開館以來第一個來此參觀的美術家代表團。”她拿出留言簿來要我們題詞以作紀念,我隨手寫下了一句“巴比松畫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陪同我們一起參觀的一位法國老司機在一旁看了後含笑點頭。過了幾天,在我們的旅館休息室裡,他忽然對我說:“我老記得你在巴比松博物館的留言簿上寫的那句話,友人的謙遜態度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