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佩玉,雅人藏書

在《禮記·聘義》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子貢問孔子,為什麼君子貴玉而賤珉(一種近似於玉的石頭)呢?是不是因為玉稀少而珉多的緣故?

君子佩玉,雅人藏書

孔子回答說:“非為珉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慄,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長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道也。《詩》雲: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孔子的意思是說:不是因為珉多才被輕視,玉少才被重視。這是由於古來的君子都把玉比擬為道德,象徵著德行的緣故。

接下來孔子就對玉的十一種象徵一一作了解說,認為玉質溫柔滋潤而有恩德,象徵仁;堅固緻密而有威嚴,象徵智;鋒利、有氣節而不傷人,象徵義;雕琢成器的玉佩(翠雕工藝)整齊地佩掛在身上,象徵禮;叩擊玉的聲音清揚且服於禮,象徵樂;玉上的斑點掩蓋不了其美質。

君子佩玉,雅人藏書

大千世界,漫漫紅塵,各色人等三教九流,組成了這個縱橫交錯的人情社會。

作為生活在這個萬丈紅塵中的俗人,我們都無法逃脫世俗中的天網。

高雅之人,愛好之事自然與常人有所不同

古時,稱雅人為文人墨客,今日,稱雅人為文人學者。

在雅人心中,錢財的多寡並不重要,夠花夠用就好。

而書籍對他們來說,那才是真正的寶物,是比金錢權勢更重要的東西。

所以,雅人喜好藏書。

書,是他們的生命,是他們對抗紅塵世俗的武器。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君子佩玉,雅人藏書

在中國,以玉為佩的習俗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更使得佩玉成為“君子”的不可或缺之物。佩玉在整個中華傳統文化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而這種重要地位的形成首先是與中國人的觀念理想的發展變化密不可分的。早在新石器時代,玉作為一種“美石”,就與祭祀禮儀等觀念性的活動聯絡在了一起。發展到春秋戰國時代,本為自然物質的玉石被人為地賦予了豐富的玉文化內涵。特別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突出地位的儒家思想中,把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內容與玉的天然物理效能相比附,於是出現了玉有五德的學說。

君子佩玉,雅人藏書

同樣,美玉也不會去遮藏斑點,象徵忠;光彩四射而不隱蔽,象徵信;氣勢如彩虹貫天,象徵天;精神猶如高山大河,象徵地;執圭璋行禮儀,象徵德;天地下沒有不貴重玉的,因為它象徵著道德。

《詩經》上就說:經常談論君子佩玉,溫和的象玉一樣。所以,君子貴重玉。從這裡可以看出,玉器早已超出了一般的審美範疇,而是作為一種觀念的載體,成為儒家理論體系核心中的重要象徵物,對玉的形而上的理論概括也就是在這一非同尋常的時代中基本完成了。

正是由於玉器與道德人倫觀念的密切聯絡,才有了“凡帶,必有佩玉”、“佩玉表德”、 “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說。

古代的帝王將相佩掛玉飾是為了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文人騷客佩掛玉飾是為了顯示風流倜儻,百姓走卒佩掛玉飾則是為了祈求平安。

君子佩玉,雅人藏書

佩玉的老者睿智慈祥,戴玉的兒童活潑可愛,佩玉的男士氣度儒雅,戴玉的女子風姿婉約。人愛自然,故愛美玉,君子崇德,故崇玉品。

君子佩玉,此道迷人之處,在於美玉與心靈的契合,其中的樂趣溢於言表。

觀賞也好,把玩也罷,在心靈的空間裡,多了一件中意的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