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礦區的區分

場區

翡翠的主要產地位於北緯20°~28°,東經96°左右的緬甸北部山區 。北起拉班,南至溫朵,東至和平,西起紅木林,霧露河縱貫南北,故有玉石礦產地 在霧露河谷之說。該地區南北長240千米,東西寬約170千米,多為丘陵地和沖積平地。

場口即開採翡翠料石的具體地名或礦名。各場口的翡翠石毛料外觀有同有異,質量也有高下之分。緬甸翡翠主要場區按翡翠石的種類和開採時間順序分為:老場去,大馬坎場區,小場區,後江場區,雷打場區和新場區。

緬甸礦區的區分

緬甸礦區

1。老場區

位於霧露河中游兩岸,第一層為 黃沙皮,第二層為黃紅沙皮,第三層為黑沙皮。較大的場口有27個,其中最著名的場口是老帕敢(坎),回(會)卡,大谷地,茨通卡,馬那,格拉莫。其它場口有育馬,仙洞,南莫,白三橋,京漂,香公,應漏根,茲波,格銀角,東郭,那莫綁凹,縣點,馬默彎,帕丙,莫灣基,三覺,橋烏,莫洞,勐毛,苗撒,洞卡達。這些場口的翡翠石產量多,質量好,挖掘最深的地段已開採到20米深的第三層。

老帕敢(坎)場口是歷史上開採最早的名坑之一。翡翠礫石大小不一,從幾百克到幾百千克都有,礫石磨圓度好。外皮有黃鹽沙,白鹽沙。內部礦物顆粒大小均勻,結構細膩,翡翠種好。外部有松花時,內部一般有綠,顏色濃度高。有皮殼烏黑的黑烏沙皮,一般種好,色好,綠隨黑走,這個場口的玉石有霧。

回(會)卡場口翡翠皮殼薄,色雜,有黃,灰,黑等色。一般種好,硬度高,但綠色不鮮豔。有時可出現滿色。礫石大小不一,從幾千千克到幾克都有。磨圓度好。皮殼有雙重結構,外層是淡紅色的膜皮,內層是水翻砂,玉石水頭不均。

茨通卡場口翡翠皮殼較粗,可成紅,黃,白砂皮。如皮下有黃色,白色的霧,內部顏色多為綠色,塊度大小從幾百千克到幾斤都有。

馬那場口 位於烏龍河岸邊。皮殼主要為黃烏砂和黑烏砂兩種,又以烏砂出名。殼下有黃,紅,黑和白霧,皮殼的礦物顆粒粗細不等,一般皮殼細膩則內部質地均勻 細膩,皮粗則內部質地粗,顏色多為偏藍,偶見濃綠色高質的品種。

緬甸礦區的區分

翡翠原石

2。大馬坎場區

位於霧露河下游兩岸,較大的場口有11個。最著名的場口是大馬坎,黃巴,莫格跌,雀丙。其他場口有南撕烈,西達烈,南色丙,莫龍基地,庫馬,大三卡,那亞董。這些場口多為黃沙皮,場口之間的玉石表皮最為複雜,有很大差異,且都有霧。

大馬坎場口和莫格跌場口皮殼較厚,表面不平,呈灰色並且皮肉相雜,皮下多有霧,霧的顏色有紅,黃,黑,白多種。通常有紅,黑霧的玉石地子灰,有黃,白色霧的玉石地子好。十霧九有水,一般礫石不大,多在1~3千克之間,拋光起鋼色,玉質好。

緬甸礦區的區分

大馬坎原石開窗料

3。小場區

較大的場口有8個,位於恩多湖南面的鐵路兩側,場口是南齊,莫罕,莫六,南西翁,那黑,烏起恭,通董,莫格疊。玉石多為水皮石和半山半水石。

南齊翡翠玉石的特點是皮薄,大約0。3~0。5釐米,常見分層,外層是黃沙皮,第二層是半山半水,第三層是水翻砂。其中以南齊石著名,皮薄,綠色大多偏藍,灰,色暗而且多裂,種好的較少。

緬甸礦區的區分

南齊翡翠原石

4。後江場區

位於康底江畔,第一層為黃沙皮 ,第二層為紅蠟殼,第三層為黑蠟殼,第四層,第五層為黃,白蠟殼。有11個場口。最著名的場口是格母林,加莫,莫東郭,不格多。其他場口有比斯都,帕得多曼,莫地,莫龍,香港莫,格勤莫。該場區料質品種好,產量高,原料以中小件居多,已開採到第五層。

緬甸礦區的區分

後江翡翠原石

5。雷打場區

位於後江上游的一座山上,較大的場口是那莫和勐蘭綁,該廠區的料質皺裂多,種幹,硬度差。

緬甸礦區的區分

雷打翡翠原石

6。新場區

位於霧露河上游的兩條支流之間,該場區的毛料無皮,種嫩,有皺裂,沒有霧。主要場口有10個:莫西撒,婆之公,格底莫,大莫邊,小莫邊,馬撒,綁弄,三客塘,三卡莫,目亂平。毛料產自原生礦,以大塊無皮料為主,多為白底青等中低檔料,又叫“新山料”。

緬甸礦區的區分

新場區翡翠原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