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詩有何特點?從先驅者孫逖的創作中可見一斑

孫逖(696-761),博州武水人(今山東聊城),是唐代開元、天寶年間的著名文人。他祖上三代為官,其家族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科舉家族。燕國公張說看重孫逖的才華,將他遷為左補闕,兩知貢舉,後拜中書舍人,終太子詹事。孫逖工詩能文,他的詩歌恢弘壯闊,有盛唐之音,他的文章文理精煉,被稱為“王言之最”。

盛唐詩有何特點?從先驅者孫逖的創作中可見一斑

一、孫逖詩歌的創作內容

孫逖詩歌中最具藝術價值的就是他的山水詩。盛唐山水詩空前興盛,盛唐文人被要求必須有宦遊經歷之後才能回京做官,加之盛唐詩人喜好漫遊,這些經歷增強了他們和自然山水之間的接觸機會。

同時盛唐詩境空前擴大,詩人們從束縛中解脫出來,開始把眼光投向廣闊的自然和人的精神、情感世界,在創作時融情入景、借景抒情,詩人們往往選擇壯闊之景、清新之景入詩。孫逖亦是如此,他透過對自然意象的選取和組合,將自己的情感透過描摹山水,達到自然流露的效果。

孫逖山水詩創作開始於開元二年,南下任山陰尉途中,此時正是盛唐的開端。從創作內容來看,孫逖山水詩的內容一是描寫南方景緻。南方景緻一向以秀麗著稱,但孫逖筆下的南方山水,多了幾分壯闊之氣。

例如:“夜入丹陽郡,天高氣象秋。海隅雲漢轉,江畔火星流。城郭傳金柝,閭閻閉綠洲。客行凡幾夜,新月再如鉤。”這首《夜入潤州》作於孫逖南下山陰途中,潤州位於今江蘇省南部。

孫逖描寫潤州的景色,寫秋景開頭卻無一個“愁”字,而是寫秋高氣爽,第二聯用的皆是壯闊的意象,海隅、雲漢、江畔、火星,視野開闊,胸襟博大。第三聯將視線從江上轉到城郭之中,描寫夜晚潤州城內傳來的金柝之聲,在夜晚江上描寫聲音,並且還是金屬之聲,到此聯已有肅殺之氣。尾聯流露淡淡愁緒,用新月再次如勾,代指時間已然又過去一月。

孫逖的山水詩在內容上賦予南方景緻豪壯之氣,將自己的情感用景物不動聲色的表現出來,達到餘味無窮的效果。

孫逖還留下了十四首送別詩。唐詩中有大量優秀的贈別之作。唐人生活中經常遇到宦遊或者漫遊甚至貶謫之類的事件,故而親朋好友之間經常面臨離別。離別引發的種種愁思,成為了詩人創作送別詩的情感誘因和靈感來源。離別在做官和經商的人群中時常出現。

孫逖的送別詩的創作就是因宦遊而起。他的詩歌雖因離愁而起,但是在內容上依然呈現出壯大的情思,描寫視角也都較為廣闊,表現出高遠的志趣和動人的情志。

除此之外,孫逖還有5首應制詩流傳於世。應制詩指的是奉皇帝的命令而作的詩歌。孫逖的應制詩呈現出自然流暢,意境壯闊的特點。不僅僅是履行其歌功頌德的作用,還能夠從環境描寫、記錄角度,去豐富詩歌的內容。感念皇帝的恩德。

孫逖的遊宴應制詩寫的十分生動,如《奉和四月三日上陽水窗賜宴應制得春字》首聯就營造出歡欣鼓舞、生機勃勃的景象,這一類詩雖然具有內容上程式化的特點,但孫逖的創作依然具有一氣呵成的效果。

孫逖作為盛唐初期的詩人,他的應制詩在一定程度上延襲了初唐應制詩的傳統,選詞講究、用語典雅,對偶和結構也較為工整。整體已有盛唐詩歌清新流麗的特點。

盛唐詩有何特點?從先驅者孫逖的創作中可見一斑

二、孫逖詩歌的創作心態

孫逖山水詩的第一種創作心態便是虛靜心態。有研究者認為,孫逖山水詩的意境和王維山水詩有相似之處。王維山水詩創造出了“無我之境”的詩境。要想達到“無我之境”,首先創作者要有虛靜的心態,才能達到意境優美,渾然一體,感情傾瀉自如的狀態。

孫逖之所以能創作出寧靜空靈的山水詩,正是得益於他對吳越之地山水景物的凝神觀照,吳越之地的山水景物,以及由此引發的愁思,正是孫逖山水詩創作的靈感來源。

孫逖詩歌創作的第二種心態是自由心態,從容自然、自由揮灑。盛唐山水詩的一大特點就是創作心態上的自由。詩人可以上窮碧落下黃泉,眼中所見之物、目光所及之處,皆可入詩。詩歌內容包羅永珍,極具跳躍性,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孫逖的《宿雲門寺閣》常常被研究者和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對比。這首詩寫隱居之地雲門寺,雲門寺在盛唐隱士雲集,孫逖從實景寫到虛景,繽紛多彩,自由揮灑。

整首詩中,詩人的思路非常開闊,從寺外之景到窗外之景,再到室內之景、夢中之景。意象的運用從窗外的山巒到天上的星宿、夢中的百雲,一氣呵成、瀟灑出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表現了孫逖的自由心態。

與此相聯絡,盛唐氣象除了它的陽剛與壯美之外,弘瞻高遠、無拘無束的縱逸(不是受壓抑後的自我放縱)從另一側面放映了盛唐詩人自由與灑脫的精神追求。

鄉愁主導,還使孫逖的詩歌呈現出矛盾的創作心態。孫逖的詩歌創作以其開元二年南下山陰為起點,即其宦遊開始時。此時,鄉愁引起了作者的矛盾心態,這一時期他的詩歌中常常出現洛陽意象與吳越意象的組合。

孫逖山水詩正是因景而起鄉愁,情景吻合,情文並茂。說明孫逖雖身處南方,每每看到陌生的景色,都會回憶起北方熟悉的故土,體現其既希望在吳越之地建功立業,又難捨故鄉的矛盾心態。

在同一首詩當中,既可出現“洛陽”,又可出現“越人吟”,看似在地理空間上對立的兩個意象,恰恰體現出詩人的矛盾,但夾雜其中的景色描寫卻沒有被愁思桎梏,清一色是壯闊的景象,體現出詩人充沛的感情和瀟灑的人生態度。

詩歌創作是人的情感受到外物的刺激,有所感觸才吟唱而出的,是內心的情志。因而孫逖的詩歌創作心態是其自然感情的流露。作為唐代由初入盛的詩人,他山水詩擺脫了初唐綺靡詩風的餘波,以個人情感為導向,質樸自然,格調悠遠,有盛唐之音。

盛唐詩有何特點?從先驅者孫逖的創作中可見一斑

三、孫逖詩歌的創作手法與審美特徵

盛唐詩人將詩歌推向了藝術的高峰,其特點之一就是創作手法的多樣性。孫逖在山陰為官期間,遊覽了大量吳越之地的風景,例如若邪溪、雲門寺、會稽山、龍湍觀等,創作了很多優秀的詩歌。他的詩歌創作手法變化多端,根據眼前景緻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意象組合方式,濃淡深淺、動靜互動,達到了聲色俱佳的藝術效果。

初唐時,詩人們還沒有意識到陽剛與壯美的重要性,唐太宗提倡過的溫柔敦厚中和美,陳子昂的風骨興寄說,也還沒有成為真正的盛唐之音。孫逖詩歌的主要創作時期正處於詩歌由初入盛的過渡期,他的山水詩符合盛唐詩歌的創作手法和審美特質,應制詩一定程度上帶有較重的初唐印記。

當時的文壇盟主是張說,孫逖深受張說賞識,二者的詩歌在精神氣度和創作手法上有一定相似之處。因而孫逖詩歌的創作手法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帶有盛唐的特質,總體上呈現出弘瞻高遠、陽剛壯美的特點。

孫逖創作詩歌,往往選用眼前觸動內心的景象,組合成圓融的意境,他追求的是自然天成的藝術效果,虛實結合、材情結合,言有盡而意無窮。

總體來說,孫逖詩歌的創作手法具有盛唐詩人的特質。能夠做到靈活運用修辭手法,創造出“詩中有畫”的詩境。同時搭配聲音、顏色、氣味,多方位刺激讀者的感官,達到興象玲瓏的藝術效果。

孫逖的詩歌創作正處於盛唐的開端,因此在審美上也帶有盛唐特點。他歌詠山水、餞別友人、奉命應制,因情而作。選取清新雅緻的意象,達到詩有遠韻的藝術效果,清新明快、自然流暢。

孫逖詩歌還具有昂揚壯闊的審美特徵,創作詩歌的視角開闊,既有個人情思,又有家國情懷。孫逖由北入南,完成了地理空間上的位移。

孫逖在創作山水詩時,即使流露出鄉愁,也會描寫壯闊的景物,表達昂揚的情思,這是詩歌進入盛唐的新發展。同時也表現出“盛唐的文化特質就在於作家超越自我、超越時代的藝術精神,從而呈現出博大、沉雄、厚重之美。”

孫逖詩歌的審美特徵分為詩有遠韻的寧靜秀美和恢弘壯闊的盛唐之音。他年少時宦遊吳越,離開自己熟悉的北方洛陽,思鄉之情和陌生的景緻帶來的衝擊共同主導了他詩歌的創作心態。創作時虛靜心態和自由心態使他帶有鮮明的盛唐詩人特質。

他的詩歌體現出情思和境界的淨化,有一部分詩作具有清水出芙蓉的美感。一氣呵成、不著痕跡,情思流轉,像流水直下,毫無障礙。

在創作手法上,孫逖運用多種創作手法,達到“詩中有畫”、聲色俱佳的藝術效果,不論是寫實景還是虛景,都具有風采和神韻。他有時改變詩句中詞語的詞性,有時化整為缺,有時恰當搭配聲音、顏色與氣味,使詩歌曲折多變、繽紛多彩。

盛唐詩有何特點?從先驅者孫逖的創作中可見一斑

結語

我們之所以能在盛唐詩歌中得到無窮無盡的審美感受,是因為盛唐詩人寫作詩歌眼界開闊,內容接近生活。他們在生活中有所感觸,自然而然發為吟詠。又運用純熟的創作技巧,使詩歌達到性情與聲色的統一、達到玲瓏透徹的藝術境界,達到羚羊掛角,無處可尋,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情趣。這些盛唐特徵都可以在孫逖詩歌中找到對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