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京劇想歇歇腳可以嗎?

雜感:京劇想歇歇腳可以嗎?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最近,一直被譽為“國粹”、卻安靜了許久的京劇因為一些偶然事件被屢屢推至大眾面前,甚至還有人想讓它“動”起來,“紅”起來,並美其名曰“拯救國粹”。

我突發奇想:也許不必刻意為之,也許京劇就像是一個行路人,她走累了想坐在樹蔭下歇歇腳,或者倚著樹幹睡一會,為何一些好事者非得將她叫醒、拉起,讓她日夜兼程?也許京劇又像是一個得道隱者,想暫時歸隱山林,為何一些“好心人”、喜鬧者非得強人所難地將她抬下山,還不容拒絕地按照他們及深受他們影響的大眾的審美標準給她妝扮一下,然後像強嫁女兒一樣將想自由戀愛甚至意欲獨身的她嫁給大眾,熱熱鬧鬧的同時收點彩禮錢,可是,強人所難好嗎?父母之命促成的姻緣會幸福嗎?熱熱鬧鬧就好嗎?這彩禮錢收得心安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難道己所欲就可以並且非得施於人?非得將清高、喜靜的林黛玉改造成親切、喜鬧的劉姥姥的模樣他們就滿意了?為了迎合大眾需求、審美,遷就大眾秉性、理性、悟性,就得將“朦朧詩”全部改成“口水詩”或“下半身詩”?古典音樂非得改成通俗音樂?藝術包括京劇藝術為何一定要“大眾化”?要萬眾矚目?還要四季常開,日夜放香?小眾化就代表落後嗎?曲高和寡就代表衰敗嗎?其實這種觀念都是自以為是、短視、狹隘這些歪脖子“矮樹”結出的“惡果”。

京劇走向“市場化”本身沒有什麼不可以,但不能被動機不純者所利用,變成博取眼球和名利的工具,變成“非京劇”、“偽京劇”,她必須以她原來的面容走來,萬萬不能允許那些自以為是、短視、狹隘、功利的“整容師”手拿“庸俗化”甚至“低俗化”這兩把“手術刀”在她原本美麗的臉上動刀,將她整成他們樂見的“四不像”,引來愛看熱鬧、愛鬧騰的大眾的圍觀和歡呼,然後自鳴得意地給自己的臉上貼上“神醫”、“美容師”的標籤,相互之間在後背上掛上“妙手回春”的大紅條幅。這豈不是要革掉京劇的命,然後用京劇的血染紅他們自己的頂子?不過還好,暫時還沒有見到這兩把“手術刀”的身影,希望它們永遠都不要出現在我面前,也不要出現在大眾面前,儘管它們一直被揣在他們撿來的白大褂的衣兜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