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巾幗不讓鬚眉,女人如何獨自撐起破碎的家?看近代女性的傳奇

女性的身上有什麼?

是四兩撥千斤的柔,是倔強冷豔的剛,或是對於自我認知的陷落,對於一世情深的堅持。白雲蒼狗,藝術家們在這歷史的長河中真真切切的發現了女性身上的美學與內涵,所以他們總是不能忽視其藝術意蘊,譬如女性之大篇章《紅樓夢》,又譬如維米爾的《倒牛奶的女僕》,這些被注意到並表現出來的女性世界皆深沉而令人回味,極具藝術美。

自古巾幗不讓鬚眉,女人如何獨自撐起破碎的家?看近代女性的傳奇

電影《歸來》海報

張藝謀也看到了這一切,他對於女性的偏執猶如他對色彩的偏執,從早期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近期的《長城》,我們猶嘆頌蓮的天真與被同化,我們深思女將軍的精神與信仰而《歸來》中的“她們”又有所不同,張藝謀進行了另一種探索,另一種嘗試,另一種突破。

以等待和歸來為關鍵詞進行講述故事的影片《歸來》始終氤氳著淡淡的哀霧,而承擔這一縷縷的霧的是影片裡兩個女性角色——婉瑜、丹丹,那麼,這部打破張藝謀影片少而精的傳統,罕見地運用“落霞與孤鶩齊飛”的雙人模式的影片又是怎樣一番情形呢。

婉瑜,我們都身處深溝,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婉瑜是影片最重要的女性形象,她的身上始終洋溢著哀的寫意風韻,剛開始時她身著藍色純色衣衫,表情哀悽,令人動容,把傳統女性的柔美純粹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但其形象遠不止這點,婉瑜有著一體兩面的特點,以故事的敘事來看,無論是對丈夫堅毅的等待,還是對女兒撫養,甚至拒絕女兒進家門,都表現出了一個現代女性所具有的獨立,堅韌,倔強。

由此看來,在張藝謀的塑造下,這是一個有著流水一般的柔頑石一般的剛的古典美與現代美相結合的女性。對於婉瑜突出性格的展現,一方面,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情意寫就的一堆廢字,真摯打造的一個牌子,關心凝練的一包饅頭,鏡頭看似無意地掃過,卻在不斷累積中達到了效果最大化。

自古巾幗不讓鬚眉,女人如何獨自撐起破碎的家?看近代女性的傳奇

電影《歸來》劇照

於是,觀眾於銀幕外體會到了一個女人最樸素的情與最執著的愛;另一方面,婉瑜與時代有矛盾,與女兒有矛盾,但她始終在遵循自己的心,自始至終,她與內心沒有矛盾,這個矛盾的缺失不是影片中的敗筆,相反,這恰恰巧妙的突出了婉瑜的純與真,從一而終,不忘初心。

觀眾大概都不會忘記,當婉瑜收到焉識的字條時,穿著粉色衣衫,淚凝於睫,鏡頭下的手顫抖著,暖色系的光打在暗沉的室內,整個畫面傳遞著極為動人的感化力量,這溫情在之前的情節鋪墊下多少顯得有些令人酸楚,讓人不禁思考,歷經十年,那段特殊的時間,意義何在?是拆散家庭,破壞情感嗎?是囚禁知識分子,打壓人性嗎?是無法彌補的遺憾和傷害嗎?

於是,這些揶揄、諷刺、批判都由婉瑜這個角色引出仰望星空即為仰望希望,仰望信仰,王爾德的這句話與婉瑜的精神達到了高度的一致。似乎婉瑜等待的不僅僅是焉識,更是一個理智的年代,一個公道的說法,而她在無盡的等待中卻是以真情為信仰的。值得一提的是這種不滅的人之情於特殊時期本身來說就是一個不滅的火種,那麼也就是說,仰望希望的人本身也就是一種希望,一個人性復甦,理性迴歸的希望,這是張藝謀賦予婉瑜的哲學。

丹丹,每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丹丹是菀愉的女兒,張藝謀把他最喜歡的色彩——紅用在了這個更具圓形人物特徵的角色身上,紅色與女性的搭配,卻由九兒的堅毅果敢變成了另一番涵義,且隨故事的深入,不斷變化。

紅色在前期是丹丹內心渴望成功,堅持夢想的外化,同時也體現了她熾熱倔強極端的性格特點;不再跳舞的丹丹多著素雅,特殊時期迫使她罔顧親情,卻又使她沒能實現內心的第一等。

自古巾幗不讓鬚眉,女人如何獨自撐起破碎的家?看近代女性的傳奇

電影《歸來》據照

這一切內與外的痛苦的催化使她沉浮於現實,而在其父回家後幾次穿暗紅色衣服,這又是另一種涵義,這表明了對父親母親這段情的妥協與內心的動容的同時更說明了丹丹對於情的渴望;最後的丹丹穿上紅衣舞蹈,輕聲問母親“好看嗎”這實質上是一種傷害後尋求的安慰,不得不說,這又是一種渴望,對於認同的渴望。然而那個特殊時期,是缺夢想,缺情感,缺認同的,丹丹的角色特點是那個時期利己主義者甚至於普通大眾的心理揭示。

丹丹曾說“要做就做最好的”,尼采曾說每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誠然絕對又極端,但卻更是一種鮮活的人生渴望,充滿著市井式的悲絕,這其中蘊含的不是菀愉的至情的精神風貌,卻也是一種至性的普世心理,這又是丹丹的哲學。

欲買桂花同再酒,終不似,少年遊。至情如何,至性又如何,仰望如何,渴望又如何,終究是傷痛過後,成了消不了又等不來的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