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文盲從識字開始,去美盲從書畫開始

美是人類生活及社會進步的一個永恆的主題,人生需要美,需要美的生活,而這一切都有賴於審美教育。美能陶冶的情操,提升人的品格,對情感,感性等生命的非理性存在規範和引導,使其合乎理性地要求。

愛美是人的天性,美麗的東西對人有著天然的吸引力。美能陶冶的情操,淨化人的心靈,一個懂得審美的社會,才能夠孕育出經典的文化、藝術的果實。

去文盲從識字開始,去美盲從書畫開始

中國畫虎名家鞏大川老師作品

著名詩人畫家木心曾說過,“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

吳冠中說:“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美盲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存在。他們沒有審美力,對生活沒有品質的追求,他們的內心世界空虛、荒蕪、無趣,終日活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生活對他們只是簡單機械地重複日子。

生活裡缺乏美感,看到的都是生活中,最世俗務實的一面。這是一種人生缺陷,是無論多少金錢和物質都無法彌補的。因為感到匱乏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的貧瘠。

審美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啟迪人的智慧,培養人的審美能力,在生活中,追求一種精神富足,才能活的優雅得體。

去文盲從識字開始,去美盲從書畫開始

中國畫虎名家鞏大川老師作品

美育,是“審美教育”的簡稱,18世紀的德國古典美學代表人物,著名美學家席勒正式提出美育概念,席勒認為,美育的意義在於恢復人性本身的完整和自由。

席勒認為,美育的特殊作用在於其能成為溝通感性與理性,自然與人文,知識與道德,感性王國和理性王國之中的中介,這是整個美育的核心環節,有助於讓人的感性和理性同時活動以達到平衡,因而有望重新恢復人性的完整。

去文盲從識字開始,去美盲從書畫開始

中國畫虎名家鞏大川老師作品

美育最初的出發點,決定了它不僅僅是一個發生在藝術內部的問題,也不僅是教育、哲學內部的問題。在席勒最初的意義上,美育是以成全人性為理想的,關乎每個人對世界的全面感知與精神自由。

美育能改變人的精神狀態和體驗,懂的審美的人,在潛移默化中,會形成自己獨特的生活美學,體會到別樣的審美愉悅,比如城市建築,服裝穿著,生活用品的選擇等,這些東西本來都是為了滿足人的物質生活需要而產生的,屬於實用性的物品,本身不具備文化屬性,但是當人具備了審美力之後,為生活中的事物賦予文化價值和審美內涵,那麼在生活之中,就處處可見美的存在,人們在使用和觀賞的過程中,就能體會到審美的愉悅和精神的滿足。

去文盲從識字開始,去美盲從書畫開始

中國畫虎名家鞏大川老師作品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高壓生活下,人們更需要透過藝術來平衡生活和心理狀態,繪畫,攝影等等,都能幫助人們獲得審美愉悅,舒解生活壓力,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近年來,美育常常被人和藝術誤解,認為美育等同於美術,把美育變成了單一的技能訓練,單純地複製一件件藝術作品。

恰恰相反,美育並不是為了培養藝術家,而是,以審美為途徑來舒展人的天性,提高人的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美育就是要擦亮人的眼睛,喚醒人的藝術潛能,在心裡種下美的種子,把美融入生活。

眼所見,心所至,美,無處不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