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鋮是良渚三大禮玉之一,具有儀仗性質,供首領出徵或凱旋時使用

玉鋮是良渚三大禮玉之一,具有儀仗性質,供首領出徵或凱旋時使用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幾件典型的新石器時期的玉器。1。良渚文化玉梳背 舊金山亞洲藝術館藏有一批比較典型的良渚文化玉器,由布倫戴奇先生捐贈,由於入藏年代較早,大多比較可靠,而且比較精美,玉梳背是其中之一。形體呈倒梯形,上寬下窄,扁平狀,上部琢出神人羽冠狀的尖頂,下面帶長條形突榫,比器身略薄,上面琢有三小孔,以便與梳身固定。通體拋光,不施紋樣。質地為良渚文化常見的湖綠色玉質,溫潤細膩,土沁成花白,內外通透。

玉鋮是良渚三大禮玉之一,具有儀仗性質,供首領出徵或凱旋時使用

器物學是古代金石學、現代考古學、文物學的基礎性學科,傳統方法主要是透過文獻考證器物的名稱與用途,現代普遍採用“雙重證法”,既參考文獻記載,還要根據考古出土實物與現象加以綜合研究。玉梳背是良渚文化中期比較常見的一種小型玉器,累計出土60餘件,以往因不知道其確切用途,根據造型特點,曾稱作“倒梯形器”等,以為是一般玉墜飾。1999年,考古學家在浙江省海鹽周家浜30號墓發現了一件象牙梳,下部有六枚梳齒,上部則嵌有“冠狀玉飾“,證明這類“冠狀玉飾”原本多用作梳背。根據周家浜玉梳背的出土情況,重新檢讀以往玉梳背的出土情況,發現大多玉梳背出士於人骨頭部,作古代插梳用玉別無疑義。玉梳背多出土於高等級的良渚文化墓葬,應是良渚顯貴方可使用的玉器。有的玉梳背上還刻神像獸面紋,級別更高,應是良渚古國首領方可使用的頭飾玉器。

玉鋮是良渚三大禮玉之一,具有儀仗性質,供首領出徵或凱旋時使用

2。良渚文化半圓形玉飾兩件精美的良渚文化半圓形玉飾,一件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另一件藏於波士頓美術館。大都會半圓形玉飾,形體大於半圓,上端呈半拱形,下端半直,正面呈弧狀,背面平直,邊角缺損。器表面中央部分以淺浮雕技法琢磨圖案化的獸面影象,類似影象見於餘杭星橋橫山玉三叉形器和數例玉琮。綠玉質,沁成褐白色。波士頓半圓形玉飾,形態呈半圓形,長8。8釐米,上半部圓弧,下半部平直,表面弧突,背面平整,一邊緣缺損。器表以淺浮雕和線刻工藝相結合的技法,琢刻形象生動的神像獸面紋,羽冠、神像、獸面、獠牙刻劃無不精細。白玉質,沁成淺赭色。

玉鋮是良渚三大禮玉之一,具有儀仗性質,供首領出徵或凱旋時使用

半圓形玉飾是良渚文化的複合玉器之一,主要是不單獨使用,或幾件同時使用,使用時或許還要穿綴在其他織物上。考古出土的半圓形玉飾,最完整和最精美的要數反山12、23號墓出土的半圓形玉飾,一共出土4件,似乎是一組。12號墓4件半圓形玉飾,正面均淺浮雕神像獸面紋,背面在上方及左右方各穿一牛鼻形孔,以便穿線固定使用。其他出土的半圓形玉飾,表面光素無紋,可能是級別較低者使用的緣故。半圓形玉飾有學者認為是冠帽飾玉,但如何使用還不清楚。現在只能確定是穿綴在他物上的裝飾玉,有一定的等級規定。大都會、波士頓兩件半圓形玉飾,表面均琢刻神像神獸紋,應是良渚文化高等級的半圓形玉飾。

玉鋮是良渚三大禮玉之一,具有儀仗性質,供首領出徵或凱旋時使用

3。良渚文化三叉形玉器三叉形玉是良渚文化玉器中較為奇特的一種玉器,美國博物館藏有兩件,一件藏於華盛頓賽克勒美術館,另一件藏於舊金山亞洲藝術館。賽克勒三叉形玉器,寬6。2釐米、高4。3釐米,扁平半圓形,下端圓弧,上端分為三叉,左右兩叉對稱,中叉略短。正面陰刻神像獸面紋,神像頭戴大羽冠,胸抱獸面,腳蹬怪獸,以淺直線刻繪為主,較為少見。黃白玉質,沁色較重。亞洲館三叉形玉器,半圓形狀,下端圓弧,上端分為三叉,左右兩叉平齊,中叉略短。

玉鋮是良渚三大禮玉之一,具有儀仗性質,供首領出徵或凱旋時使用

正面中部陰線刻繪神獸影象,由頭部、下肢組成,間飾捲雲紋,結構嚴謹,線紋優美。左右兩叉上端陰紋細刻一對飛翔的鳥紋,增添了三叉形玉器的靈巧之美。灰白玉質,沁成淺褐色。2001年入藏亞洲館。此三叉形玉器與浙江省反山14號墓出土的同類玉器,無論是玉質、大小,還是正面的影象,幾乎一致。

玉鋮是良渚三大禮玉之一,具有儀仗性質,供首領出徵或凱旋時使用

良渚文化三叉形玉器,是良渚文化中晚期的重要玉器,目前主要出於浙北的良渚文化中心區域大中型墓葬,其特徵除上端分成三叉、正面琢磨神善影象外,中又有上下貫通的穿孔,有的中叉上還有連線的長玉管,如瑤山7號墓出土的三叉形玉器。依據三叉形玉器的形體特點,同時大部分出土於頭部位置,一般認為是冠帽上的飾玉。三叉形玉器又與玉鋮同出,一般一墓出土一件三又形玉器,而同出玉石鋮可能有數件或數十件。據此,有學者進一步研究認為,三叉形玉器是秉鋮者的獨佔之器,當為男性軍事首領使用,可能是舉行某種特殊儀式的專用玉器。

玉鋮是良渚三大禮玉之一,具有儀仗性質,供首領出徵或凱旋時使用

4。良渚文化玉鋮 作為良渚文化三大禮玉之一的玉鋮,美國博物館有不少收藏,其中以華盛頓賽克勒美術館收藏的玉鉞較為典型與精緻。玉鉞材料為黃玉質,結構紋理較為清楚,表面受土沁影響泛出斑痕,質地較為細膩,具有滋潤感。扁平長條形,鈍端平直,刃端圓弧,鈍窄刃寬,身部中間較厚,邊緣與刃部漸薄,刃部出鋒,但未見使用痕跡。鈍端琢鑽兩個小圓孔,是為鋮與器柄固定而設。通體拋光,不施紋樣。

玉鋮是良渚三大禮玉之一,具有儀仗性質,供首領出徵或凱旋時使用

玉鉞是中國東南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重要禮玉,凌家灘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均有大量的玉鉞出土,也有用頁岩、板岩等美石琢磨的石鋮。良渚文化玉鉞是由石斧、玉斧演變而來,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玉鉞世界中獨領風騷,用料講究,形體修長,琢磨精細,講究拋光,刃部圓寬是其顯著特點,不同於其他一些文化遺址出土的用材一般、比例失衡、工藝粗糙的玉鋮。以考古出土的眾多玉鉞標本比對賽克勒玉鋮,當為良渚文化中晚期中心區域玉鉞,由賽克勒先生收藏捐贈。根據考古材料,良渚文化玉鋮按柄使用,高檔玉鋮器柄上還彩繪並鑲嵌玉珠等名貴材料。鑑於良渚文化玉鉞一般出土於大中型墓葬,有的還成批出土,鉞刃部基本不見使用痕跡,因此,專家一般認為,玉鋮是具有儀仗性質的玉兵器,供掌握軍權的氏族首領出徵或凱旋舉行儀式時使用,相當於現代儀仗隊用具,其象徵意義大於實用價值。好的,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別忘了訂閱我們,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好玩有趣的資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