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王宋風物記之長墳和郭墳

有關長墳和郭墳的見聞

距南王宋村二里地的東南有一長墳,長約300米,寬約50米,墳頭甚多,無人具體清點。據說這是本村最古老的墳塋。這座墳塋以龍眼井最為馳名。龍眼井靠長墳南面,兩眼磚井,常年有水。兩井相距不足二十米,人們往其中一口井中投擲石塊或磚頭,另一井中的水會晃動起來,人們猜測這兩眼井下面是相通的。這座墳塋南面有一條道路通往辛集市呂彩村。因此趕“二七”大集的人們經過此地,都要觀賞一下龍眼井,飽飽自己的眼福,增長一些自己的見聞。後來因無人保護,天長日久,井被填平,龍眼井消失了。

南王宋風物記之長墳和郭墳

南王宋風水甚盛,古時候文有拔貢(貢生)武有武舉,財主更是騾馬成群。人丁興旺,土地肥沃,莊稼連年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原來村東有一龍脈顯聖。龍頭在長墳的南面,龍身一直到村東北的劉園地長約幾百米。有一江南蠻子路過此地看出了玄機,為了將這一風水取走,需破壞此地的龍脈,出了一個餿主意,在長墳北邊劃出一條路。王宋通往北龐的東西大道,人們不知其故,汽車馬車來來往往直至將龍身軋出了血跡,破壞了此地風水。

在文革時期,移風易俗,要平去墳頭,改成莊稼地。長墳中有一特大墳頭。首當其衝被平掉。傳說中這是明朝時期一運糧官去世後安葬於此。本村三官廟的主持王瘋子在這一運糧官剛一出生時就曾說:“今天這村誰家生了小孩子,敲鑼打鼓這麼熱鬧,我去看看。”看後說了一句話“原來是個水上漂”。運糧官押運糧草不僅走旱路,也走水路。挖開這座墳頭,棺材中的運糧官及其原配夫人均只剩骨頭,而其小老婆依然風姿猶存,不減風采,皮肉具有彈性,所穿裝裹衣服均為原樣且非常結實。一膽子大的老漢下墳坑用繩子將其雙腳綁住,人們一起把她拽出棺材,扔在附近墳坑。她的衣服都丟在了路旁。等到第二天,許多有好奇心的人來看熱鬧,屍體已不知去向,衣服丟在路旁樹上很多,仍然很結實,時隔數日,不腐不爛。

郭墳本是郭王宋的墳塋,不知何種原因,建在了南王宋村東約一公里的地方。這座墳塋面積不算很大,墳頭有三四十個。墳中有一石碑讓人稱奇。碑頂雕有一石槽,石槽內有一小金魚,天旱時,小金魚粘在石槽內;下雨後,石槽內有水,小金魚就會遊動。後來有一江南蠻子來到此地,挖走了小金魚,碑頂只剩下石槽了。後人惋惜說:“讓江南蠻子破了這裡的風水了。”

南王宋風物記之長墳和郭墳

據老人們講:從前,郭王宋郭姓在南王宋買了土地建起了郭家墳。墳前石碑不知是什麼年代所立,但小金魚就嵌在石碑頂部石槽內。人們平時也試圖將其挖下,但俱已枉費徒勞。後來一江南蠻子到此,從碑的底部將金魚取走了,只留下碑頂石槽內雕刻的金魚明顯烙印。

到現在,長墳的龍眼井和郭墳的石碑都不見蹤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