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另類的風骨與逃避

在中國歷史上,每個時代都有自己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標籤,提起晉朝文化,往往會與一個詞相連,那就是“魏晉風度”。所謂“魏晉風度”主要是指以“竹林七賢”這個人物群體為核心,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人們所崇尚的處事原則與精神狀態,那麼“竹林七賢”都是些什麼人?他們為什麼又能代表“魏晉風度”呢?

“竹林七賢”另類的風骨與逃避

“竹林七賢”,是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

他們這個群體有兩個核心人物,一個叫做嵇康,另一個叫做阮籍,稍晚與嵇康和阮籍時代的,有一位人物陰澹寫了一段關於“竹林七賢”的記載。

-陰澹《魏紀》記載

譙郡嵇康與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友善,號“竹林七賢”,皆豪尚虛無,輕蔑禮法,縱酒昏酣,遺落世事。

就記載了這麼幾個人,經常在嵇康家附近的竹林裡聚會,喝酒聊天,縱情高歌,而且反潮流、反世俗、反禮教。

“竹林七賢”另類的風骨與逃避

所以當時的人們把他們七個人視為一個群體,後世把他們稱為“竹林七賢“。他們有共同的興趣、有共同的愛好。在當時可以說他們是”崇尚自然,蔑視禮教“。

看到這裡小編還是很羨慕的,一個人要是有一個興趣愛好都相同的朋友,已經很幸福了,但你看“竹林七賢“,他們彼此就有六人,還不讓人羨慕嗎?

嵇康和阮籍都是當時的世家子弟,長得都是一表人才,才華出眾。所以當時的人們,對這兩位是非常的器重。

像嵇康是曹操的孫女婿,在曹魏時期也是皇親國戚呢!阮籍還是司馬昭大軍府參謀,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就是這樣的人物卻選擇了低調,迴歸山水,自由呼吸。

“竹林七賢”另類的風骨與逃避

說他們低調也不準確,或許是另一種的高調,反世俗、反禮教。

這群人蔑視禮教,不願意與當世的掌權者同流合汙,反世俗、反禮教。那他們為什麼這樣呢?真的是為了崇尚自然。小編認為不全是這樣!應該是避世、避禍。

在曹魏取代東漢之際,司馬氏取代曹魏之際。當時的政治是風雲突變的,政治險惡,一旦站錯隊就會有身傢俱亡之險。所以當的很多讀書人,就選擇了這種方式來躲避當時的政治。

說他們躲避禍害也好,說他們崇尚自然也好,是不是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呢?”逃避“

不敢面對現實逃避責任,沒有擔當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