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傳統七大珠寶製作工藝,先人們的手藝和智慧令人驚歎

中國古代傳統七大珠寶製作工藝,先人們的手藝和智慧令人驚歎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落下帷幕,參會的國家領導人及配偶踏上歸程時,行囊中都多了一件由中國政府送出的特色紀念禮物。有心人不難發現,此次中國贈出的六種國禮中,好幾件都運用了傳統工藝景泰藍。景泰藍屬於中國古代傳統七大珠寶製作工藝之一,那麼,中國古代的傳統七大珠寶製作工藝又都有哪些呢?

中國古代傳統七大珠寶製作工藝,先人們的手藝和智慧令人驚歎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琅,是我國最為著名的傳統工藝,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琅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的生產工藝是美術、工藝、雕刻、鑲嵌、冶金、玻璃熔鍊等技術的結晶。 舊時的景泰藍藝術品是專供皇宮貴族享用,它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在皇室聖地紫禁城裡,我們還可以看到那時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景泰藍藝術珍品。

中國古代傳統七大珠寶製作工藝,先人們的手藝和智慧令人驚歎

燒藍又稱點藍,與景泰藍同屬琺琅彩的一種,是將琺琅釉料填於銀質或銅質胎器上,經高溫反覆燒製而成的點綴工藝,呈透明或半透明,色彩絢麗,以藍釉最為常見,並由此得名。燒藍所施用的材料、工藝步驟與琺琅工藝是一樣的。傳統的琺琅工藝是將釉料填充、塗抹在金銀表面,在經過750至800攝氏度的燒製使其受熱液化,再冷卻形成玻璃質塗層的工藝。

中國古代傳統七大珠寶製作工藝,先人們的手藝和智慧令人驚歎

玉雕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刻品種之一。玉石經加工雕琢成為精美的工藝品,稱為玉雕。工藝師在製作過程中,根據不同玉料的天然顏色和自然形狀,經過精心設計、反覆琢磨,才能把玉石雕製成精美的工藝品。這些玉雕大作不僅為歷代帝王,權貴和鑑賞家們使用玩賞,而且還被禮學家們詮釋美化,成為具備政治,宗教,道德,文化等內涵的特殊藝術品,這是中國工藝文化中僅有的一種現象。

中國古代傳統七大珠寶製作工藝,先人們的手藝和智慧令人驚歎

花絲鑲嵌 ,又叫細金工藝,是一門傳承久遠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主要用於皇家飾品的製作。最早始於商代,西漢後期金銀製的小頭飾開始盛行。在明清時期,花絲工藝被譽為燕京八絕之一。花絲工藝用料珍奇、工藝繁複,一向是皇家御用之物,屬於宮廷藝術,同時也是我國傳統奢侈品的傳統工藝之一,現已被文化部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古代傳統七大珠寶製作工藝,先人們的手藝和智慧令人驚歎

點翠是一種輔助工藝,將翠鳥的彩羽嵌於首飾表面,用來美化首飾。顏色以藍色為主,色澤深淺略有不同,以翠藍色和雪青色為上品。“點”字用得十分精巧,既道出鑲嵌、貼上的動作,又含點綴、著彩等化意;翠,即翠鳥的羽毛。點翠,簡單來講就是將翠鳥之羽貼上在金屬胎器上。部分京劇旦角演員頭上戴的首飾就大量運用了的點翠技藝。

中國古代傳統七大珠寶製作工藝,先人們的手藝和智慧令人驚歎

鏨刻這門傳統工藝的歷史比花絲工藝更為悠久。利用金、銀、銅等金屬材料的延展性興起來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它是隨玉石器、骨角器等加工技術演化而來。鏨刻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為作品增加不少亮點。從出土的商周青銅器等文物標本可知,這種技術至今已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

中國古代傳統七大珠寶製作工藝,先人們的手藝和智慧令人驚歎

金銀錯工藝是中國古代金屬細工裝飾技法之一,也稱“錯金銀”。最早始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主要用在青銅器的各種器皿,車馬器具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的裝飾圖案。其實金銀錯工藝在硬、碎而無韌性的材質上做文章無疑是個挑戰,因材施藝,好的匠人無廢料,金銀錯的使用為很多作品帶來了新的創新方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