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崇尚節儉不愛奢侈靡費,是歷史上傑出的賢明帝王

康熙崇尚節儉不愛奢侈靡費,是歷史上傑出的賢明帝王

自古至今,歷代帝王,凡能在管理方面實現久治長安者,無不具備著優秀的和全面的素質。這樣的帝王為數或許不多,但康熙帝玄燁,卻是其中的一位。時代發展到清朝時期,帝王身上的“神性”已大半不存,作為少數民族,他們自身也大多能認識到這一點,因而他們往往更貼近現實,貼近民生。作為帝王,康熙無論在處理公事或私人生活方面的大小事宜,都為國為民著想,十分注重節約,崇尚儉樸,這既是他個的美德,也是他事業成功的保證之一。

康熙崇尚節儉不愛奢侈靡費,是歷史上傑出的賢明帝王

康熙帝青少年時期就注重節儉,親政伊始,他住在清寧宮保和殿。八年正月,祖母孝莊皇太后認為作皇帝的康熙應住在乾清宮。當時乾清宮交泰殿因年久失修,棟樑朽壞十分嚴重,太后打算讓人拆掉重建,以作為康熙帝的寢宮。當時,年僅十六歲的康熙不好違背太后的好意,但他卻要求工部官員在修乾清宮時要不事華麗,只求質樸堅固,以簡樸為美。到了十六年七月,修造仁孝皇后的陵墓的時候,按照慣例,陵殿所用木料必須是楠木,當看到因用楠木以致拆毀包衣佐領等軍士所居房屋,又令江浙解送,苦累人民,年已二十四歲的君王又於心不忍。便指示工部、總管內務庫府:修造地宮,但當敬慎堅固為之他認為,殿門雖用楠木,年久仍致毀壞,因而主張將沙河殿樓的一些楠木取來使用,並徵詢土木專家:如不夠用,可不可以添用松木或者減少尺寸。康照帝十分敬愛他的祖母,但在修造皇太后陵墓的大事上,康熙帝也能以減輕人和百姓負擔,又貫徹節約實用為原則,由此可見他是如何崇尚節儉了。

康熙崇尚節儉不愛奢侈靡費,是歷史上傑出的賢明帝王

到了二十五年二月,因修宮殿一事,四川松威道王奏請從四川酌量停減運送楠木,大學士們不同意,康熙帝說:四川人少,移送楠木最為艱難,朕所深知。大臣們雖然理解皇上體恤民眾的仁慈之心,但說:若停止砍伐運送,那受惠的何止是川民,就是國中上下也是感恩戴德的,但殿工關係重大,臣子不敢言,只能聽從皇上的裁斷。對於大臣們的心思,康熙帝又何嘗不知?是的,作為下臣,他們當中誰敢提出降低修建皇上專用木料的規格呢?於是,既從養民的實際情況出發,又考慮到解決建築的所需,康熙明確表態:蜀中屢遭戰爭殘害,百姓窮苦已極,朕對此甚為關心,今豈能因此而使民眾重陷困苦?且今塞外松木可用者甚多,若充取殿材,即數百年可支,何必一定要用楠木?一切應本著節儉來考慮問題才是,該停止運的就停運吧。大臣們見康熙主張以松木代楠木,如此厲行節約,都不禁由衷地感佩。在平時,康熙帝對光祿寺、工部的財政支出管得很嚴,對承辦工程不做預算、浮支肥己造成巨大浪費的積弊,他一向深惡痛絕,一旦發現,便毫不姑息地嚴加查處。還在二十一年六月間,工部奏報製造六宮室坐腳踏、屏風、線毯及皇太子宮室等,需要用銀一萬三千七百餘兩,有整有零,預算似乎很準確。其中金箔、顏料交由戶部採辦,其他材料及匠役工食銀兩,由工部支出。康熙帝看過預算,就質問有關人員:從前修蓋內宮當中數處工程的開支,朕心裡有數,應膜行減估而竟無節裁,是怎麼回事?他一針見血地指出:無非是上下溝通想侵蝕剩餘罷了。後來,按康熙帝的估價戶部、工部另派人制造,比原估價節省過半,工部冒估之弊顯然可見。至此,康熙帝抓住冒估把柄,將工部尚書薩穆哈、朱之弼及侍郎等人作了降級處理。與此項工程同時,盛京瀋陽也正在修造八門城樓工程,康熙帝又讓工部複核盛京的預算,經過侍郎黨古裡帶領工匠確估,共需銀八千七百餘兩,比原估價值竟減省三萬一千六百餘兩。當都察院要將工部侍郎廖旦革職查辦時,洞悉實情的康熙帝卻出面作了公平處理。他說:廖旦所估是全部拆掉重修,黨古裡等人所估是不拆毀城樓,只做部分修理,所以才會有如此大的懸殊。但是廖旦所作的預算亦屬太浮,應罰當其過,給予降級處分。由此事為經驗教訓,後來形成嚴格的檢査開支制度,命戶部、工部每十日通報一次所用的錢糧。四十五年十月,康熙帝強調說:國家錢糧理當節省,否則,遇災荒減免,其軍餉、河工等項經費必致不減。以前光祿寺一年用銀一百萬兩,工部一年也用銀二百萬兩,因朕力崇節儉,今光祿寺一年僅用銀十萬兩,工部一年只用銀二三十萬兩。其他開支大的部門,如理藩院向來每年賞賜,供應外藩賓客,用銀八十萬兩,今裁減浮費,一年只需八萬兩。四十八年九月,康熙帝又明確規定工部、光祿寺每十五天一次奏聞,將所有官員姓名及所支給的銀兩全部通報,至於所負責的工程,要求他們在竣工之後一年內結算,超期者即免職處分。對政府各部門開支的嚴格管理,最終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康熙崇尚節儉不愛奢侈靡費,是歷史上傑出的賢明帝王

一方面是減稅免賦,一方面是國庫充盈,一方面又克勤克儉。康熙帝一生勵精圖治,一言一行,於細微處體現一位皇帝的髙度智慧和優秀的品質,也正是這許許多多的高尚品格,教育和感染著一代朝臣,從面實現了治國安民基本國策確定的目標。假如從歷史上的反面教訓來看,也許正是因為做不到這些細小的事情,歷史上有不少封建帝王不僅終生無所建樹,而且傷害了人民,也害了自己,致使國家大廈傾頹,只留下帝王的空名面已。我們在別的篇章中曾經談到,康熙三十六年,當時在宮中供職的法國傳教士白音給法王路易十四寫過一份奏摺,詳細介紹了他所見到的中國皇帝,從中可以看出,康熙個人日常生活中極其簡樸的一面。

康熙崇尚節儉不愛奢侈靡費,是歷史上傑出的賢明帝王

白晉在奏摺中說:中國皇帝,或者因為他擁有無窮的財富,或者因為他疆土的廣闊富饒,如果說他是世界上一位最有勢力的君主,也許是沒有人反對的。然而儘管如此,他真正用千自己身上的一切卻遠遠談不到奢侈……就從與個人有關的方面看,那種恬淡素樸簡直是沒有先例的……除了循例供奉的東西外,他毫無奢求。他滿足於最普通的菜餚,從未有過絲毫的過度。他的淡泊超過了人們所能想象的程度,即便是他所居住的地方,也只有幾椹畫,幾件描金飾物和一些相當簡樸的綢緞,面飼緞在中國是十分普通,並不在奢侈品之例的。簡淨樸素幾乎便是那裡的全部裝飾了。白晉又說;康熙皇帝在北京近郊二里遠的地方,造了一座他很喜歡的苑畫暢春園,每年要在那裡度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裡邊除了他命人開挖修建的兩個大水池及幾條河道外再也沒有什麼使人感到與一個既富有又強盛的君主所應有的豪華氣派相稱的東西了。他的衣著,除了宮廷裡極為常見的過冬的黑貊、銀鼠皮襖外,還有一些在中國算是最普通、最常見、只有小百姓才穿不起的絲綢服裝。逢到雨天,人們看到他穿一件氈制外套,這在中國被視為一種粗製的衣服。夏天,我們看見他穿一件普通的麻布短褂,這也是一般人家常穿的衣脹。除了節日大慶的日子,我們從他身上發現的華麗物品就是一顆大珠子,那珠子在夏天便照滿族人的風俗佩在他的帽沿上。他在皇城內外不騎馬時用的那頂轎,只是一件類似擔架的東西而已,木質平常,塗漆,有幾處包有銅片點綴一些鍍金的雕。與崇尚節儉的基本生活態度相一致,康熙帝在生活上節飲食,慎起居,不喜厚味,喜粗食軟蔬,就是愛吃的食物也不多吃。不上豪華、愛簡潔,這種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習慣,使他避免了糜亂生活之害,並健康長壽。

康熙崇尚節儉不愛奢侈靡費,是歷史上傑出的賢明帝王

康熙很欣賞自己的健康與長壽,為自己五十七歲才有白鬚數莖而自美。有人向他進烏須方也即保養頭髮的方法,他笑著推辭說:“朕若須鬌皓然,豈不為萬世之美談乎“。康熙對養生之道有自己的見解,他不用補藥,說宜於心的藥,就不宜脾,宜於肺的藥,就不宜於腎。這種說法似乎頗有道理,其實他小時候曾吐過血,說明他的肺部和氣管可能不太好,若能適當服用些對肺有保健的藥,他的身體健康狀況更好一些,不至於在六十九歲這一併不算老的年齡死去。康熙不信按摩養身之法,其實不無偏頗的。《莊子·外物》上說:“安靜可以療病,按摩可以防止衰老,莊子活了八十四歲去世,又是個閒散人,對養生方面是很有研究的。康熙說很多滿洲老人,生活在曠野、深山老林之中,沐浴著大自然的陽光雨露,身體都很強壯。但是,人們只有生活在一起才會形成社會,而今的人類更加稠密地生活在一起,而人的生命卻比清朝的時代提高了二十多歲。總的來說,康熙對人生很樂觀,這一點也很值得人們學習。

康熙崇尚節儉不愛奢侈靡費,是歷史上傑出的賢明帝王

白晉用讚歎的口吻寫道:總之,在他周圍的一切,人們絲毫感覺不到那種像其他亞洲君主處處都要表現的奢侈的排場,他不為個人妄費分文,完全是出於賢明節約的,以便把金錢用於國家的真正需要。康熙深信君主的威嚴和真正的偉大精神應較少地藉助於外在的豪華,而更多的是在於他個人道德的光輝白晉的記述中不無驚歎的成分,但仍然可以從中看到康熙帝崇尚節儉的美德。奢侈和豪華以及暴殄天物之類字眼,是與他的生平掛不上號的。作為一名封建時代的泱泱大國的一名君主,康熙尊崇古人所說: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他常思索此言,而從不敢有過之處。

圖片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及時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