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京書法激情: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亦不欲小!

不久前,去河北南宮訪碑,在張裕釗《重修南宮縣學記》前佇足,思考肇始於清初的書法碑學,又想到當代長於北碑的書法名家,自然想到劉俊京。

劉俊京書法爽利、沉雄,鏗鏘有力,胎息《龍門二十品》,又得益於清末民初碑體書法名家的啟示,其中包括李瑞清、沈曾植、張裕釗、康有為、鄭誦先、王世鏜等人。學書,需要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劉俊京有這樣的氣質和情懷,他不去從一個區域性審視一種書體或一種書風,而是從宏觀的層面去領悟,去探求,努力做到從精神上把握一種書體,從文化上追求一種書風。因此,在當代碑體書法的創作隊伍裡,劉俊京的書法顯得跌宕起伏,別開生面。於此,我想到康有為評價張裕釗的一段話:“先生書法高古渾穆,點畫轉折,皆絕痕跡而意態逋峭特甚……審其落墨,中筆必折,外筆必連,轉必提頓,以方為圓,落筆含蓄,以圓為方,故為銳筆而實留,為漲墨而實潔,乃大悟筆法。”

我覺得,這段話也適合劉俊京。

在當代,依靠一種書體馳騁書壇者比比皆是。當然,在崇尚減法的時代裡,我們不可能窮盡所有、試圖成為“四體皆能”的書法家似乎成了遙遠的話題。劉俊京與當代書壇的“生態”有所區別,一是他遠離競技書法體制,不去依靠所謂一種嫻熟的書體參與競爭;二是他興趣廣博,於繪畫、中醫、詩詞等都有所涉獵,他沉潛其中,尋找的是文化的修為與藝術的樂趣。於書法也是如此。他在碑體書法創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不等於說他僅僅在單一的書體中有了突破。縱觀他的書法,我們發現,他的隸書、行草書均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準,也是當代書法創作重要的體現。作者:張瑞田

劉俊京書法激情: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亦不欲小!

話養生

2020年初冬,我參加《中國藝術報》組織的壽光采風活動,筆會上,我目睹了劉俊京的現場書寫。他寫行草書,波瀾不驚,氣宇軒昂,豐富的筆法、妙趣橫生的結字,正如康有為所言“中筆必折,外筆必連,轉必提頓”,清新爽朗,剛勁婀娜。他也給書法愛好者寫了隸書,漢隸的開張與內斂、漢簡的飛揚與意趣,均在他的筆下翻飛,成為他感覺世界裡的一次呈現、一種表達。筆會期間,我向他討教書法學習問題,他平淡地告訴我,自己從少年時代起就喜歡寫字、畫畫,後來學中醫,對書法的感情更深了,於是雙管齊下,保持著對中醫學、對書畫藝術真摯的熱愛。他是北京人,學習書法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他與北京老一輩書法家都有交往,言傳身教,既得到了藝術的修煉,也得到了人格的培養。他經常講起老先生們的故事,在“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前輩的高尚,也感受到劉俊京的孜孜好學。

劉俊京書法激情: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亦不欲小!

古語隨記

我一直追蹤劉俊京的書法創作。從不同的展覽,到他的作品集,反覆閱讀、品味,猜想他的學習過程,思索他的藝術追求。劉俊京的“書法激情”有高度,也有強度。第一,他全面審視書法史,努力釐清不同歷史階段的書法形態、藝術特徵。對北碑的時代性、對隸書書體不同風格樣式、對行草書的演變規律、對形式美感的體悟,他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可以這樣說,這是劉俊京獨步書壇的智慧與眼光。第二,青少年時期的刻苦訓練,奠定了他的筆法基礎。他全方位的臨習,對筆法的深入理解,對書寫的細膩感受,讓我們在其書法作品中看到了個性紛呈的筆法“構思”、字法“構思”以及章法“構思”。恰恰是這樣獨特的“構思”,才會筆墨生花,凸顯出藝術的豐富性和立體感,引人遐想。劉俊京書法的豐富性與立體感,體現在他對傳統的準確把握上以及對現實的深刻體驗中。他可以寫出筆筆有出處的古色古香的作品,也能寫出由現代精神導引的自由、散淡的佳作。這類作品筆法隨性,點線開張,如歌如泣,看似簡單,卻有著深厚的內涵,激發著讀者和觀眾的藝術想象。第三,劉俊京擁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我們對書法家的生活體驗沒有要求,其實這是誤區。對於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創作主體一但缺少生活,自然缺乏對人生的理解、對生命的認知、對痛苦與幸福的判斷。書法家的生活,一旦缺少這樣的理解、這樣的認知、這樣的判斷,腕下之筆,就會柔弱、蒼白、單調,無法直抵人心。藝術是為人生的,沒有直抵人心的力量,藝術何為?(附圖為劉俊京書作)

劉俊京書法激情: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亦不欲小!

曹植《當欲遊南山行》

劉俊京書法激情: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亦不欲小!

劉俊京書作

劉俊京書法激情: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亦不欲小!

劉俊京

書作

劉俊京書法激情: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亦不欲小!

劉俊京

書作

劉俊京書法激情: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亦不欲小!

劉俊京

書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