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書法名品賞評樸厚自然的《天亡簋》

歷代書法名品賞評樸厚自然的《天亡簋》

《天亡簋》,西周青銅器。又稱《大豐簋》、《朕簋》,是西周武王時的重器。器的內壁鑄有銘文8行76字。內容記述周武王於辟雍祭天,頌揚文王之功烈,結束了殷的統治,是周初立國的重要史料。該器清代道光年間在陝西岐山出土,曾歸金石家陳介祺收藏。現藏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

歷代書法名品賞評樸厚自然的《天亡簋》

殷商末年,頻繁而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使得商王朝元氣大傷,國勢漸弱。於是,周人聯合西部諸國乘機而入,一舉克殷,結束了商王朝的政治統治,建立了周王朝。西周名器《天亡簋》就是這一段歷史事實的物證,此器作於周克殷後西返辟雍祭天大典和慶賞燕享之後,顯示了周人建國之初的雄心和抱負,賴於金石,傳之久遠。

歷代書法名品賞評樸厚自然的《天亡簋》

《天亡簋》銘文書法極妙,富於特色,有一種樸拙厚重的天然之美,在周初金文中獨具神韻。最有價值的是,此銘書藝風格,既不同於商朝的金文,亦和同期相近的周金文如《利簋》《何尊》《眉縣大鼎》《大盂鼎》等不相同,粗厚的肥筆和捺刀筆畫在此已不存在,而是用筆的勻稱,結法的天然,大小由之,布白自由。《天亡簋》完全繼承了商代甲骨文的書風特點,字形大小長短,參差錯落,變化自然。

歷代書法名品賞評樸厚自然的《天亡簋》

在簡樸散亂中顯示出獨特的拙意和生動感,隨形佈勢,天趣盎然。或大或小,或繁或簡,或長或短,或寬或窄,皆因字形而變化,伸縮自如,變化無窮。用筆的圓勢,令人歎絕,通篇具有含蓄渾厚之美。偶有粗肥之筆,亦被全篇的勻稱和諧所掩蓋,不顯突出。《天亡簋》的書風別具特色,既不同於《利簋》的細瘦修長,又不同於《大盂鼎》的粗寬肥短,完全是介乎於兩者之間的另一種風格,樸厚而自然,在周初金文中獨樹一幟,也為後來金文的變化和發展作了很好的嘗試和鋪墊。

歷代書法名品賞評樸厚自然的《天亡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