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學杜月笙”,一個出了名的毒辣之人,為何人們還要學他?

“西方之樂為鏞,東方之樂為笙。”這是章太炎在與杜月笙交好時引用的一句話,杜月笙也因此把自己名字中的生改為笙。1888年出生的杜月笙在中國近代史上註定是抹不掉的人物,每一個時期對他的評價都是褒貶不一,近年來甚至網上有一些論調認為“做人要學杜月笙”,杜月笙在網上儼然成了成功學的導師。不可否認的是杜月笙在做人方面有一番學問,但是這僅僅是他人生經歷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時候杜月笙是以一個惡人的形象展現在普羅大眾的面前。

“做人要學杜月笙”,一個出了名的毒辣之人,為何人們還要學他?

杜月笙的家庭極其貧困,他的兒童經歷也相當坎坷,父母早早雙亡,跟著舅父生活的杜月笙沒能接受完整的家庭教育,因此從小到大他終日與無賴為伍,吃喝嫖賭樣樣俱全,據說因為一次較大的賭博失敗,杜月笙被舅父痛下決心送走,由此來到了上海當人家的學徒,祈求謀得一份生計。

“做人要學杜月笙”,一個出了名的毒辣之人,為何人們還要學他?

不願安分的杜月笙很快就跟上海的青幫搭上關係,成為其中的一員。在因緣際會之下,他到了黃金榮手下做事,這也是杜月笙人生最重要的轉機。在黃金榮的門下杜月笙兢兢業業,基本乾的都是最底層沒人要做的活,也因此備受黃金榮的妻子林桂生的賞識,在一次手氣絕佳的賭博中,林桂生大手一揮給了杜月笙2000元大洋,想看看杜月笙如何處理這些錢,以此來判定他的培養價值。深諳領導心思的杜月笙拿著2000大洋,既沒有購置房產,也沒有迎娶小妾,而是把這些錢分給一開始跟他同甘共苦的小弟。這樣的舉動被林桂生告知了黃金榮,黃金榮暗自感嘆杜月笙恐怕是以後上海灘的龍頭老大。

“做人要學杜月笙”,一個出了名的毒辣之人,為何人們還要學他?

其實說到底杜月笙在為人處事方面就是圓滑,懂得察言觀色,明白江湖大義,也懂得家國情懷,所以杜月笙在一步步往上走的同時,也在不斷的積蓄自己的勢力。人情練達是杜月笙的交友法寶,他羨慕和尊敬讀書人,樂意與讀書人為伍。比如章太炎,杜月笙不管何時何地看到章太炎都對他畢恭畢敬,透過自己的一系列誠心舉動獲得了章太炎的認可,也有了後來的改名事蹟,從此杜月笙也在上海文化圈子裡混開。

如同一開始說的一樣,做人圓滑左右逢源只是杜月笙人生經歷的一角,非要說“做人要學杜月笙”自然也是有理可依,然而杜月笙做人方面給世人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毒辣。人道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杜月笙雖然喜歡附庸風雅,但是他卻不算得上君子,能夠在上海灘呼風喚雨,杜月笙跟鴉片是離不開的。據說英國學者的喬納森在自己著作的書中就講述了杜月笙如何經營生意,以此來大發國難財的。為了能夠在鴉片貿易之中獲得利潤,杜月笙甚至可以讓商人和官員同桌吃飯,觀察雙方的態度,一旦有不符合他的意見的,下場並不會太好,著名的蘑菇宴就是最好的例子。

“做人要學杜月笙”,一個出了名的毒辣之人,為何人們還要學他?

所以說到底杜月笙的做人是有條件限定的,並不是我們理想中的完人,更符合他的形象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關於杜月笙的評價歷來都是眾說紛紜,有個最有意思的現象是為什麼大家要去學習一個爭議十足的人物,從雞蛋裡挑骨頭,而不去學習一個正面的人物,這或許是在如今節奏緊張的社會里人們內心的需求有關,另闢蹊徑成了很多底層人士希冀的方向,雖然微乎其微,但看起來卻並非不可能,因此所謂的杜月笙做人哲學在網上流傳開來。

《杜月笙全傳》這本書講述了杜月笙的傳奇一生。生意場上,他機靈詭詐,善斂財,會散財,善於揣摩人的語言和心思;社交場上,他善於籠絡各種人物。雖然出身不好,但生意卻涉及了多個領域,在黑白兩道都遊刃有餘。能在那樣動盪的年代站穩腳跟,說明這人有一般人所沒有的勇敢和智謀。這本書記錄了杜月笙不平凡的一生,看他是如何從窮小子一步一步爬到讓人不敢小覷的大亨。

“做人要學杜月笙”,一個出了名的毒辣之人,為何人們還要學他?

“做人要學杜月笙”,一個出了名的毒辣之人,為何人們還要學他?

【了了書屋】杜月笙傳記 杜月笙傳人物傳記

檢視

頂部